分享

小众学术书怎样“出圈”?

 星河岁月 2020-09-30

学术书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

受访嘉宾:吴迪(上海书画出版社)

1
藏书报:碎片化知识和大众化学术正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您怎样理解学术大众化?

吴迪:所谓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而大众则是一个泛化的概念,知识经济社会中,自媒体高度发达,通过移动端,普通老百姓可以常学常新。据此,我认为,学术走向大众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时下的大众正处于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很难估计你身边的人掌握了哪些专门的学术。比如说,有人研究收藏,在收藏品学术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有人研究汽车,对全球先进的汽车技术了如指掌,不一而足。学者要站出来为大众答疑释惑,引导人们鉴别是非,而学术大众化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2
藏书报: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您认为学术普及类图书应具备哪些特点?读者基础“小众”的学术书应如何真正走近大众?

吴迪:学术大众化必须解决问题。一是学科分类,数理化文史哲,每个学科都有其学术内涵。每一家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出版定位,因此,不宜盲目大而全,而是在出版社擅长的学科分类中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二是找好普及化的代言人。学术有一定的难度,在大众化上必须找到合适的中介,找到深入浅出的代言人。

三是在严肃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学术问题总是严肃而高深的,而为了让大众从一开始就不抵制,必须找到合适的“糖衣”,通过趣味性来表现、来转化。

如果考虑到以上三点,那么再“小众”的学术书,也可以在细分的市场中做到“长尾销售”。

图书编辑在编辑这类作品的时候,要坚持“雅俗共赏”的编辑原则。也就是说,既要保持独到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又要在语言文字的打磨上深入浅出、活泼有趣,可以有效拉近学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3
藏书报:学术普及类图书走向大众,对于出版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就您来看,如何推进这类图书的出版?目前您所了解的有哪些推进措施?编辑如何推进图书精品化?

吴迪:一家出版社可以通过教材、教辅等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更应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学术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体现出版社的社会价值。学术的普及化则从学术高峰上垂下了绳梯,让更多的人在仰望学术星空的同时,还可以爬上去,感受其更大的魅力。所以出版社在考核方面进行了有差别的对待。不考核码洋,而考核能否参加社会评奖,能否进入全国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并进入各类图书馆。对很多年轻编辑来说,主要考核编校质量,确保出版内容的精准,杜绝外行话。

不同于其他出版物的阅读,学术阅读属于刚需性深度阅读,对于书的品质要求更高。学术出版物走向大众,精品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首先是内容的精品化,从源头寻找思想精深、观点独到并能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作品。其次是编辑校对的精品化,精心打磨提升作品的内容价值和形式表达,提升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再次是装帧设计和印制的精品化,要在封面和版式设计上兼顾大众审美趣味,选择适合的纸张,提升阅读品味,使读者第一眼便与作品建立链接。学术出版物的精品化不仅满足了读者的深度阅读需求,还能满足一部分读者对于藏书的高端需求。


4
藏书报:在当今融合出版的大环境下,一方面是内容,一方面是营销,出版方如何通过多种营销方式推进学术出版物走向大众?

吴迪:学术普及类图书不可能有很大市场,但却是“长尾”,对出版社营销来说是一个考验,要久久为功,方显成效。要真正实现学术出版物走向大众,常态化的推广营销必不可少。如借鉴市场书的封面营销,提炼书的卖点;微信软文的发布;利用作者的资源传播;利用学术会议、讲座、沙龙等进行广告植入。

融合出版亦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授权,开通电子书,采用付费阅读的方式,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能够方便需要的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参考,与他人交流。媒体融合时代图书营销的手段非常多元,出版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宣传营销策略,不断拓展市场领域和读者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