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真不适合孩子读?知名专家:骗女孩的诗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9-30

悼亡诗词作为诗词中的一个类别,千百年来出现的经典之作不在少数,像白居易就曾有“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之凄清,李商隐也有“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的深情,苏轼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怀念……

那么多大文豪,那么多悼亡诗词。但是要说谁悼亡诗词写得最好,在笔者看来首推唐代大诗人元稹,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元稹的悼亡诗都是首屈一指的。被大家熟知的《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都是出自他之手,其中更是出现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像“贫家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就是出自《遣悲怀三首》。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这首诗,是另一组悼亡诗《离思五首》中的一首。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发妻韦丛所作。韦丛是当时太子少保韦少卿的女儿,嫁给元稹的时候,元稹还没有功名在身,两人婚后的生活颇为窘困。但是韦丛却没有丝毫不满,和元稹感情很好。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两人结婚七年后韦丛便撒手人寰。她陪着元稹共患难,却未曾有机会同富贵。这也始终是元稹的一个心病,觉得亏欠她良多,所以元稹写了很多悼亡词来怀念她。

这首诗的意思也很简单,没什么生僻的字眼。首句化用了《孟子》中的“观沧海者难为水”,意思是领略过苍茫大海的气势,其他的水相形见绌,已经入不得我的眼。次句则是化用了宋玉《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看过了巫山的彩云,其他地方的云已经称不上是彩云了。

三四两句则是诗人的表明自己的爱意。随意在花丛中漫步,但却对周边的花朵懒得顾视。这里诗人表达的是,虽然身边有很多莺莺燕燕,但是自己却没有眷恋之心。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半缘修道半缘君”,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爱妻。

不得不说元稹的这首悼亡词写得真可谓情深意切,至今依然被大家所称颂。且不提元稹本身的情史,单从这首诗出发,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痴情的男子。那么“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么出名,为什么入选不了课本呢?

有些读者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未能入选课本,是因为这首诗不适合孩子读,因为其中有一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云雨”这个典故现在一般都被人们用来形容男女洞房之事,这样的内容如果入选课本,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那么这首诗真的不适合孩子们读吗?在笔者看来并非如此,因为这首诗中的重点是元稹对于妻子的爱意,而非其他。再者对于古诗,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老师正确引导,“除却巫山不是云”并不能成为这首诗不能入选课本的理由。

那么这首诗还存在什么问题吗?知名诗词专家戴建业老师就曾评价过元稹这首诗,他说这是一首“骗女孩子的诗”。因为元稹这首诗虽然写得深情,但重点是他写完以后半个月就跑去和别的女的谈恋爱了,所以他在诗中展现的“痴情男”的人设,只是留在了诗中,但他本人并非如此。

其实不止是戴建业老师,清代文学家秦朝钎对于这首诗也是颇有微词,他在《消寒诗话》便说:

元微之有绝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或以为风情诗,或以为悼亡也。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日“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元稹这首诗,有些人认为是风情诗,有些人认为是悼亡诗。如果是风情诗,那么这首诗便是有伤风化,如果是悼亡诗,那么元稹所谓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只有一半是因为自己的发妻,在诗中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真心给到妻子,由此也不难看出元稹的心性凉薄。

由此不难看出大多数人对于元稹爱情观的不认可,即便他的诗写得再深情痴情,他的所作所为却让他的这些诗看着像是笑谈,或许这也是他的这首诗难以入选课本的原因所在。

对于元稹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