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芝润斋 2020-10-01

三登乐 咏北宋官窑三足洗

碧水粼粼,波万里,海天流翠。垂珠露,满宫迷醉。

五钉沉,三足拱,汉唐遗豸。北宋御窑,口沿泛紫。

汝州官民竞技,圣恩钦旨。设官窑,别开瓷史。

水云痕,蝉翼裂,晶莹奇璀。冰魄玉魂,姸极大美。

北宋官窑”三足圆口洗(或叫承盘),其造型源于秦、汉代时期的青铜器“三足樽”或称“三足奁(音lian)”,在秦、汉代时期是“樽”或称“奁”与一种叫“承盘”的器物一起使用的,即“三足樽”放在“三足承盘”上配套使用。在远古的时候“三足樽”是青铜器,且带盖子,盛放酒的器物,而“三足奁”却是更早的漆器,是用来放置铜镜、巾等器物的,因此,同样造型的器物在秦汉时期由于使用途径的不同,叫法也两样。

早在两晋南方青瓷就有这类三足式砚、盘等类似瓷制品,到了唐代依然有延续,只 是比较少见了,在两晋、唐代的这类瓷器上的三足都是“兽足”的形式出现,沿袭汉代青铜器制式,晚唐开始有简化的去兽足的三足,北宋依然延续这种三足法,其实还叫“三兽足”,只是“兽”已经看不出来了。这一点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现收藏于河南省考古所的三足承盘修复件可以看出。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1:汝窑天青釉三足洗 北宋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清凉寺出土的器物自然是烧坏了的,都是有残缺或有毛病的,才砸碎掩埋,所以一般遗址出土的器物都是有这样或那样毛病的,但是总体造型、制式是没有错的,只是釉或其他方面烧坏了才丢弃。

我们来对比一下传世这件“北宋官窑”天青釉三足承盘,或称“三足洗”与清凉寺北宋汝窑遗址出土的基本吻合,形制一样,釉质略有不同,清凉寺那件是乳浊釉,而这件传世的是透明釉,当然,清凉寺晚期,在“弃汝兴官”的“北宋官窑”初期开始出现从乳浊釉转变为透明釉,同时期乳浊釉与透明釉同时并存,也就是“北宋官汝”釉呈乳浊釉,或也有透明釉,但是颜色都是天青釉,这里暂且不细讨论,另有专题讨论“北宋汝官窑”。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2: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

三足洗呈微斜直壁、浅壁、平底,外底下留有五个细小“芝麻钉”痕,盘呈三个兽足(简化了的兽足,已经没有兽的感觉)。通体内外满施天青色釉,釉质透明,釉面开细碎冰裂片纹。三足源于汉唐的兽足形式,到了晚唐、宋代已经简化的看不出兽的面貌。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3: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的兽足

北宋汝窑即早期“北宋官窑”三足承盘有简单的弦纹装饰,这与出土于汝州地区的“北宋官窑”三足承盘残片一致,我们对比一下汝州地区出土的三足承盘残片就会发现,与这件传世“北宋官窑”完全一致,丛胎釉、造型、纹饰无疑是同一时代,同一窑口的产品。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4: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与汝州地区出土残片对比

有些弦纹装饰在外口沿下两道(汝州出土残片),有的装饰在外口沿一道,有些外底边饰一道,有的饰两道,有些甚至被釉水遮挡得看不太清楚,需要仔细品位方得其妙。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5: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与汝州地区出土残片对比

查看历史资料会发现这种叫“北宋汝窑”也好,叫“北宋官窑”也罢,目前能知道的仅有四件,其一就是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的那件收藏在河南省考古所的修复件,其二就是我们介绍的这件传世“北宋官窑”,也是存世唯一一件完整无缺的,还有一件现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被“截肢”的,最后一件就是大英博物馆藏的那件也被“截肢”的,四件中只有唯一一件完整无缺。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6: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

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那件被称为“汝窑三足承盘”的,实为“北宋官窑”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胎、釉就可以与清凉寺的同类作品对比得知,造型虽然是一样的,但是胎、釉已经起了变化,首先看看胎骨,胎骨更接近上面列举的汝州地区出土残片的胎骨,与清凉寺的胎骨有些不同,它的颜色更深一点,也更接近东沟窑的所谓“铜骨”,通过三个被“截肢”的三足看出胎骨泛紫色,且烧结温度比较高,再看釉质呈透明釉,且开片仍然有清凉寺的“蝉翼”纹的影子,这正是“弃汝兴官”后另立新窑的“北宋官窑”初期的特点,烧结温度的提高,使器物的强度增加,釉的光洁度也相应提高,与清凉寺那种柔弱的釉光已经发生了变化,釉的硬度和光泽更强。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7: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

再看这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与上面那件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属于同一情况,只是这件的年代相对来讲更晚些,从它的釉质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它已经不再是清凉寺的“蝉翼”纹,而向“北宋官窑”特有的釉质过度,釉面的开片纹也开始接近于“官釉”的大开片,这四件的传承脉络一目了然,从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 - 传世“北宋官窑” - 大英博物馆 - 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同一造型,但胎、釉的变化给我们很多启示,即从清凉寺汝窑遗址的乳浊釉,到“北宋官窑”初期的透明釉,但仍然看得出清凉寺汝窑的影子,大英博物馆的那件在延续,比较故宫博物院的已经到了“北宋官窑”中晚期,釉层开始加厚,开片纹开始加大。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8: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釉面纹

我们再看看这件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的釉面,它的透明釉面仍然开粼粼水波纹一样的细开片,还非常接近于清凉寺汝窑遗址产品的开片纹,但胎骨是“铜骨”,而且温度高,釉质更加坚硬,口沿处淡淡的泛紫,那是透过釉层映射出来胎骨的颜色,绝非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9: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底

再看看这件三足承盘的底,其烧造方法依然延续清凉寺的小“芝麻钉”的支烧法,该件使用了五个细小的“芝麻钉”,从支钉、釉色、开片都可以说是“汝窑”作品,但是“铜骨”的胎骨又与清凉寺的产品有别,烧造温度也明显偏高了,造型明显也更为规整了,所以他应该是另立新窑的“北宋官窑”作品无疑,这件“北宋官窑”也可以说是从清凉寺向“北宋官窑”转变的转折点,它前面的是属于清凉寺作品,它后面的是“北宋官窑”作品, 也是个分水岭。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10: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底

我们再对比一下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有清高宗御制诗的“北宋官窑”三足承盘,乾隆御题诗为:

“紫口陶成铁三足,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昭胡誇切事谈”。

句末錾刻“乾隆戊戌夏御题”,钤篆体“德充符”方形闲章。“戊戌”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铁三足”是因为三足都被“截肢”,与大英博物馆藏的一样情况,不知是什么原因?应该是无意中损伤一足,为了继续使用,再截去另外两只,使其一致便于使用?由于长期使用,露胎部分被污垢侵蚀污染呈黑色,故有“铁三足” 之称。

我们在对比一下这件的釉面开片与上面两件略有不同,前面两件还带有清凉寺汝窑开片的遗韵,釉质天青带一点点灰,这件由于釉层略厚,已经几乎接近“官釉”的纹理,它的釉层相对加厚了些,形成的开片纹也就自然大了些,这是一个在“北宋官窑”这十年左右慢慢演变的过程,从延续清凉寺的“蝉翼”纹,满满加厚釉层,堆积质感,形成了“北宋官窑”晚期的典型“官釉”独特的特征,为南宋官窑“袭故京遗制”奠定了基础。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11: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测光底

古人形容汝窑、官窑的釉面细腻如丝,光滑似锦,我们侧视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如丝似锦的感觉,细心地朋友还可以发现古代器物的釉面、胎骨在炉火中锤炼后形成的那自然起伏的视觉效果,不像现代作品的胎、釉那种“一马平川”的感觉,由于古代器物在炉中需要历练几天,是慢火不断地历练,而现代的电炉也好,气炉也罢都是在几个小时内成型,那种历练过和没历练过的效果自然不一样。

北宋官窑传承系列七 - 三足洗

图12:传世“北宋官窑” 天青釉三足承盘显微图

我们再借助现代流行的显微图像,看看釉中的显微气泡结构分布,首先气泡清澈,大小疏密有致,云雾状的拖尾清清楚楚,透气孔也相对较多,这种显微结构图一个是比较典型的“北宋官窑”釉的特征,与清凉寺汝窑的显微图像有些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