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诏的崛起,大唐王朝亲酿的一杯苦酒,哭着也得喝下去

 青史如烟 2020-10-01

《新唐书》里面对于大唐王朝的灭亡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里,在桂林戍边多年的军卒们,因忍受不了领导一年一年又一年的忽悠,跑回徐州老家撒气作乱,使得大唐东南波荡动摇,整个王朝自此羸弱起来。

而随后兴起的王仙芝、黄巢大起义,更是带着趁你病要你命的节奏,一顿犀利无比的操作,最终将虚弱不堪的大唐,彻底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回首当年,那群叛乱的桂林戍兵们,之所以千里迢迢从徐州赶到桂林,在丛林里面吃水果、看月亮,就是因为大唐的西面,盘踞着一个很不好对付的邻居——南诏。

唐朝时期,一提起南诏,皇帝和百官脸上除了愤恨之外,还会浮现出一种莫名的尴尬。

因为,这个令其头疼无比的政权,恰恰是自己当初一手扶植起来的。只是最后小弟长大了,长本事了、有力气了,便一脚踹翻了当年的大哥。

干不过的吐蕃

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谜一般崛起,在统一诸部之后,实力非常强盛。

野心勃勃的松赞干布赞普随后将目光投向了东方,那个与之紧邻的王朝——大唐。

而此时,正是唐太宗在位时期,从隋末征战中最终决胜出来的大唐,杀气腾腾,自然也不好惹。刚开始松赞干布想和大唐先套套近乎——和亲,然而唐朝方面却没搭理他。

和亲?那排队吧,吐谷浑、龟兹、契丹那么多人都在排队,你急啥?

看不起本尊?

松赞干布一看这大唐对自己不怎么重视,就拉开架子,跟大唐在松州干了一仗。

这一仗虽然吐蕃输了,但也让大唐看到了对方的势力,确实不容小觑,于是文成公主随后嫁入吐蕃,双方开始正式交往。

友谊小船翻了

历史总是发展的,而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硬道理。

松赞干布之后,吐蕃的赞普感觉跟大唐和平相处,挺不划算,为啥?

周边的小国都被大唐认了小弟,自己想打谁,都会被对方亮出唐朝大哥的身份,自己人,不方便下手,这样下去,今后还怎么发展?

于是,随着吐蕃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加,扩张的需求日益强烈,和平局面最终还是被打破,双方的地缘之争日趋激烈。

西北,吐蕃骑兵与大唐军队为西域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最终龟兹、于阗四镇十八州陷落,吐蕃势力得以东进。

南方,吐蕃军队一路东进,进逼川蜀之地,剑南道顿时沦为一线战场,大渡河两岸烽火不断。特别是随着控扼吐蕃和云南之间的重镇——安戎城的陷落,吐蕃势力开始南进,染指云南。

此刻,对于为了应对吐蕃而焦头烂额的唐朝来说,身边如果能有个帮手就好了。

正发愁,突然看见旁边蹲了几个吃瓜的蛮娃子,几个人正躲在一边吃瓜看热闹。

看啥呢?还不帮哥把手,一起揍这家伙!

听哥话,就能捧红你

这几个蛮娃子就是洱海旁边的几个部落,当时这个地方,大致有六个部落实力比较雄厚,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这六诏所在的地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唐看得上,吐蕃自然也不例外。

此地处于唐朝和吐蕃双方的交界处,如同势力旋转门一般。

吐蕃骑兵如果从这里出兵攻唐,对于唐来讲岭南道就危险了,岭南道西面兵力薄弱,一旦吐蕃控制此地,出兵岭南,大唐一时无法及时施援。

而对于吐蕃来说,则更敏感,从两者交界处最北面出发,一路突进,到达吐蕃的都城——逻些城,不过两天的路程,唐军要是胆儿肥,翻雪山来个突袭斩首,可就要人老命了。

因此,六诏的站队,将会对大唐、吐蕃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

然而对于唐朝的热情邀请,只有蒙舍诏表示了同意,其他部落吭都没吭声。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对于六诏来说,两位大哥都惹不起,而且比起长安来说,其实逻些城离这里更近一些,吐蕃对这里的影响也不弱,至少有三诏明面上都跟吐蕃走得很近。

只有蒙舍诏?那好吧。

看得起哥,哥就要捧红你,对于听话的蒙舍诏,大唐决定,下大力气将其培养成才,从此蒙舍诏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因为蒙舍诏位于六诏中的最南面,因此也被称为南诏。

大唐为了扶持南诏,真金白银往里砸、暗中出动军事力量介入,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干了。最终,南诏逐一吞并了六诏,并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

等南诏发展起来之后,唐朝才尴尬地发现,自己好像做的太实在,现在看起来,有点儿镇不住这个小弟了。

长大的小弟,有了想法

开元年间,唐庭封皮逻阁为南诏王,随后南诏方面与这位唐朝老大哥,有过一段亲密的蜜月期。

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友好往来,互惠互利,平时还会抽空一起敲打、敲打旁边的吐蕃,日子过的倒也很充实。

然而,时间一长,南诏便开始慢慢寻思了,整天过这刀头舔血的日子,也不是个长远之计。

大哥,我的理想是要建国,不想一辈子就只做一个专业打手哎!

不想当大哥的小弟,不是一个好小弟。

南诏方面,虽然从没想过反过来,再当唐朝的大哥。但他却想一心一意、好好经营自己的堂口,在西南这块一亩三分地上当好大哥。

想要发展,就要稳定内外环境,这样一来就不能再总是跟大唐一起,合起伙揍来西边邻居吐蕃了。

抱着这个心思的南诏,自然会私下接触吐蕃方面,互通有无。

但对于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唐庭方面知道之后,自然很是恼火,但因为也没抓住南诏什么实锤的把柄,也只能派官员在边界处多加提防,同时时常敲打、提醒一下。

嗨,老弟,别太过分了啊。

然而利益最终决定一切,双方从互相提防到相互猜忌、敌视,最终演变到了兵戎相见。

天宝九年,南诏攻杀唐朝边官,随后剑南道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南下,直抵西洱河,本以为这是一场碾压战。

没想到被逼急了的南诏,最终选择了重新拜大哥,倒向了吐蕃人的怀里。

高原骑兵的突然杀出,将胜券在握的唐军顿时冲散,在吐蕃和南诏联军的合击之下,六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在对方的斩杀下,损失殆尽,主帅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当时的唐玄宗见惯了万国来朝,被小弟打了脸,自然很不忿,上次算你运气,再来!

气急败坏的唐朝于天宝十三年,再次征兵南下,十多万的唐军,一路攻破南诏城、关,最终逼近南诏都城太和城。

南诏亡国在即,在死亡的逼迫之下,南诏求生欲爆发,在太和城下,围困多日的唐军再次遭遇败绩,这次更惨,主帅李宓及两子赴水而死,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两次征伐,唐军损失近二十万,这么惨烈的战况,直接动摇了唐朝的根基。数年后,安禄山之乱爆发,使得唐朝再也无力西顾,而南诏也开始稳扎稳打,逐渐蚕食大唐西南边陲之地。

最终南诏成为了大唐西南最不安定的仔,一直持续到了唐朝末年,虽然期间两者也曾和好过,但直到唐朝灭亡前期,南诏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唐的西南边陲,令大唐无奈的同时,也被其深深牵制着,变得虚弱不堪。

天复二年,南诏灭亡,而五年后,让其伤透了心的唐朝大哥,也步其后尘,走向毁灭,这一对曾经相爱,最后相杀的王朝,留给后人,太多唏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