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土语|谈“勚”说“痨”

 品茗客人 2020-10-01

  昨个子,写到了一个“勚”字,又想到了与它多少有点关联的另一个字,“痨”。

    这是一个会意字:世代使用着的“贝”,也就是钱,用的力气还大,不要被磨损了吗?

  小时候,这是一个时常会听到的字,一个形容词。

  仲夏时节,瓜果初长成。孩子们免不了好奇,要到刚刚成形的瓜果前面看看,还要动手摸一摸。大人们马上就会呵止了:

  “要作死了!不能摸!马上把它摸勚得(掉)了,长不大!

  “你看看瞧,那根藤上的瓜全被你摸勚得了!

  方音的“”字,是与“容易”的“易”字读音相同的,在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无法拼出这个了来。

  不止用于瓜果,也会说人的生长。

  “你看看哟,李家的那个小二子,还真的长勚得了。马上就过十岁,还是那么点尕尕高!

  其实,这些义项,都应该是“”这个词的引申义吧。

  它的本义,应该是东西、器物逐渐磨损失去棱角、锋芒等。

  “这把剪子已经磨勚得了。”——这是它的本义。

  “这个石头凳子用的时间长啊!你看桌角都已经磨勚得了!”——这也是本义。

  “这个台阶已经勚得了啊,走路当心,不要滑下来!”——勚了,摩擦系数降低,不安全啊。

  “你指望这个木头做的能有多结实的啊。像你这个样子,天天摩啊摸的,就是铁打的,也要被你弄勚得了!

  可见,在我们的方言中,勚,不是褒义,不是希望的,是不好的。

  其实,在另外的语境,另一个话语体系里,这个“勚”恐怕还真的是好的呢。

  比如,对喜欢文玩的人来说,这“”,不就是被人把玩得多了,出现了“包浆”?比如,下面这个,南京灵谷寺的石虎,如果被我们小镇的人看到了,肯定会说:

  “要瘟哪呀!这个老虎的身上全被人家摸勚得了啊!

    这个字,在我们的方言中有两个读音,读第三声的时候,大多是作名词用,是一种疾病,而且多是双音节词,“痨病”;读第二声的时候,则多用作形容词。

  首先是长不大的意思。

  “你看看瞧,这棵梨树已经长痨得了。三年了,还只有筷子奘点尕子。”——奘,粗的意思。

  也用于人的长不高。

  “张二奶奶家的那个小孙子,真是长痨得了。活嚼蛆啊!十二岁了,还是那么十三拳高些。

  这个“”字,许多时候也会有形容词作名词来使用的情况,“……(坏)的人”。

  “他家那个小三子,还真是个挖缺。那天子,他把小鞭往我们家门口一撂,吓得我不轻!

  “李家那个促寿!尽欢喜挑拨离间!

  痨,也有作名词来使用的,读音与“老”相同。这个病,也许不是真的病,是被人欺负、受气了的结果。

  “没命了!再跟他蹲一块,我的痨病还要被他气出来呢!”——不会读作第二声的。

  这“痨病”是什么病,天晓得。

相关文章

  方言土语|说“轴”话“扳”

  方言土语|谈“庹”说“拃”

  方言土语|“小心”、“多肉”,还有“娇养的”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八:方言土语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二十:方言土语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