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的记忆碎片68:暑伏天的那些事

 品茗客人 2020-10-01

小镇,是县城。我成长的地方。

县城叫射阳。

小镇,大名是合德。

  热事热夯的暑伏天  交了大伏,天就热了。

  小镇人会用“热事热夯”这个词来形容天热。

  大人们会对孩子们说:“这个六月心里头,热事热夯的,多蹲家屋山头、树底下凉凉,少在外头滂游尸。

  但小伢子们不在乎热,越是六月心里,放暑假了,越欢喜到外面去玩呢。

  看到在外面玩的小伢子,大人们会提醒:“暑伏天气啊,少在外头疯啊!害暑痘子,就难过了啊!

  大伏心里、六月心里、中堂心里  小镇人喜欢用“心里”的,这个词是“当中的意思。

  冬天,冷了,会说“四九心里”——我一直奇怪,我们小镇人一般是不说“三九”,而是说“四九”的。

  夏天,热了,会说“六月心里”、“大伏心里”,正午的时候,叫“中堂心里”。

  这些个“心里”,都是时间的概念,是指天气最冷或是最热的一段时间。

  也有用于空间概念的,那一般是小空间,某个好吃东西的最好吃的部位,也会用“”这个词。

  难得吃到一回西瓜,大人们会将瓜的“肉子心”的一块挖给家里的惯宝宝吃。

  还会用赞赏的口吻批评着家里的那个惯宝宝,“他啊,吃西瓜就只啃个‘肉子心’,外头的就不赏光了。

  哪个在有得吃的时候不挑好的吃,吃西瓜欢喜啃西瓜皮的?

  出痱子  痱子,一般是出在身上头。

  到了六月心里,一般人都怕出痱子,小孩子怕,大人也怕。毕竟,那痱子是不管你年龄大小的。

  比较起来,小孩子倒通常比大人们出痱子少些呢。痱子是“”出来的,小把细的到了夏天,能不穿的衣裳就不穿了,一天到晚光着个身子是正常事,到了七八岁的小伙头子光身光屁股,也能常见到。何况,大伏心里来到的时候,正是学校放暑假的日子,中堂心里,一趟男小把细到小河边上,衣裳一脱,往河里一跳,会游泳的游几下子,不会游的在河码头打几个“澎澎”,连“澎澎”也打不起来的——像我就是的,在河边上的水里“泮泮(pan)”,也是凉荫荫的。

  大人们就不一样了,至少在大白天里,衣裳要穿周正了,那就容易捂出痱子来。

  害暑痘子  对小孩子来说,也有害怕的,那就是害暑痘子

  暑痘子,应该是一种皮肤疾病,属于中医说的疖子吧,大多是长在头上,先是起大疙瘩,鼓起来,然后发红,鼓脓。

  我小时候就害过那暑痘子,疼啊!特别是挤那脓头的时候,能把人疼得直跳。

  小伢子们欢喜夏天,除了有得玩,特别是有水玩,还能有许多吃的

  喝凉茶  小镇人说的凉茶,并不同于广东人的那种,我们没那么讲究。

  不晓得是我们家的情况特殊,或是我的记忆有误,印象中,当年的小镇人并不太多吃绿豆,喝绿豆汤更不会像今天这样当作夏日防暑降温的饮品。普通人家又不喝茶叶茶的——肚子里有多少油水被得住那茶叶茶刮啊?

  大伏心里,家家户户就会做一些凉茶的。

  每天早上,妈妈烧好一锅开水,弄个大头盆放点儿事先准备好的“料子”泡下去,丢那块冷着,虽然没有后来有冰箱的时代那么冰爽,下午、晚上弄上几口,还是觉得浑身凉荫荫的。

  薄荷茶  一般是用新鲜的薄荷叶子泡的,也有在凉开了的茶里加几滴薄荷油的。

  小镇有专门的地方长薄荷送到收购站去卖的。我们圩子里头,农具社那块就有一大片的薄荷,尽你摘。

  竹鞭菜茶  这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大名叫“扁蓄”。

  每年过五月端午的时候,到乡下去挑些个子回来,洗干净了,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往树上或是屋檐口一挂,让它晒干。

  大伏心里,喝这竹鞭菜茶,有去火的功效。

  淡竹叶茶  这究竟是什么植物,我至今也没能弄清楚。好像不是一般的竹叶子。

  我们家当年喝这个茶的次数不多。

  也有交薄荷、竹鞭菜一起泡茶的,好喝呢。

  吃瓜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正在边写边吃瓜——黄瓜。

  当年的小镇,大伏心里吃得最多的要数“稍瓜”了。

  稍瓜  又叫“小瓜”,后来才晓得还叫“菜瓜”。

  它的长相与黄瓜多少有点儿像,但要比黄瓜大、粗、老。一般是要将皮刨掉了才能啃的。

  稍瓜,更多的时候腌咸吃的。暑伏天里,也偶尔被人们当作消暑的水果来吃。

  早晨,买来或是摘下来的稍瓜,洗干净之后,先放在大水缸里,把它“逼逼”冷,中午时候,觉得有些热了,将它拿出来,切一截子,将外皮子啃掉,再转着啃“瓜白子”,还不能嘴张得太大啃到瓜瓤子——讲究的人是不吃那瓤子的。

  更多的时候,小镇人是要把稍瓜当小菜子,晚饭咸的:刨去外皮,或不去皮,再一剖两开,去掉瓜瓤,切成极薄的片子,用盐腌一个时候。要吃晚饭了,将那小瓜拿出来,挤去水分,拍几个大蒜瓣子,放到盘子里,倒上酱油,条件好的人家再放些麻油,那就是就粥吃的好小菜子。

  后来,有黄瓜了,人们也就不太喜欢吃那又老又硬的稍瓜了。

  可这些年,不少的大饭店又将这传统的小菜翻出来,做餐前的冷盘了。

  香瓜  说起来不好意思,在小镇上,那小的香瓜有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字,“香瓜卵子”。

  那个时候的香瓜不好吃,也不值钱。晨光蔬菜大队有种的,大伏心里,蔬菜大队的人会拖着个拖车,把那香瓜卵子拉到小街上去卖。

  买香瓜,挑选的方式与买西瓜不同,不是拍,而是闻,闻闻它香不香、甜不甜。

  西瓜  那个时候,小镇人能吃到西瓜的不是一般的人。普通人家,一个暑伏天里能吃三五个西瓜的是条件好的了。

  我的印象中,我们家在一个夏天里至少有两个时候是一定要弄个西瓜吃下子的:交大伏和立秋。

  特别是立秋那天,无论如何是要买个西瓜家来吃的,“咬秋”嘛。

  吃小笋鸡  小镇人一般只吃母鸡,不吃公鸡。只是在大伏心里,才会将小公鸡当作好东西来看待,而且有条件,必须是尚未长大,还没“”过的才是好的,叫“小笋鸡”。

  小镇人吃小笋鸡的方法是极单一的——烧汤。

  讲究的只有这么几点:一是必要没“”过的,也就是没打鸣的,小些子不要紧,小镇人认为一叫过了,就没营养了;二是要用豆油来烧汤,当年的粮站里计划供应的多是棉籽油,菜油不太喜欢吃,而豆油一般是买不到的,能有斤把豆油,无论如何要留到夏天里烧小笋鸡汤用;三是一定要将汤烧到“雪白”的,小笋鸡剁开来,锅烧热了,豆油下去,起沫子了,把葱姜放下去炒下子,再将鸡子放里去继续炒,然后放水进去,大火笃,慢慢煨,将汤煨到发白。

  这小笋鸡汤,在普通人家是年长者,或是身体不好的人的专利。小伢子嘛,就弄个鸡头鸡爪子吃吃就不丑了。


  关注并进入本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乡土情结”,可见《小镇的记忆碎片》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