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土语|枵薄薄 厚实实

 品茗客人 2020-10-01

  四月的最后一天,天一下子就热起来了。

  下午,小区里的几位老奶奶在小游乐场旁边开站谈会

  “你看看啊,这个天说热就一下头热起来了。喃!才换了一床被子,底里还是觉得暖,还要换条更些子的才行。

  “是的啊!我身上的小棉袄也换成这条枵薄薄的了。

  “我不敢现在就换衣裳!你们看,我身上还是穿得厚实实的,就怕受凉。又不是他们小青年,哪块能穿得那样枵薄薄的啊!

  xiāo音同“”。

  ,作为书面语,解释为空虚。成语“枵腹从公”,是说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情。

  但这个“”字,作为我们江淮方言区的语汇,是一个与“厚”相反的形容词,与“”的意思相同。

  通常情况下,在江淮方言的口语中,表示不厚这个意思的,用“枵”字是多于“薄”字的。

  ,首先是指丝、棉织品不厚

  “今个子天不冷,你不要把宝宝捂得厚实实的,穿个枵褂子就中了!

  “嗯哪!没穿多厚啊。你看,就这么一件枵薄薄的小衫子。

  ,也可以用于形容纸张、面饼子等不厚。

  “小三子,你就不能找一张厚些子的牛皮纸来包书吗!这么枵薄薄的一张纸,用三天,那个书面子就破掉了!

  “李四爷的刀工真好!还没冷透当的猪肉也能切出枵薄薄的一大盘子。

  有时,这种语言环境中也有用“薄薄枵”的。

  “大八子哎,到街上去买饼!当心啊!要买黄大爷家的饼,不要买他旁边的那个摊子上的!黄家的饼厚实,不像他家精枵的。

  “”,也是我们方言中一个特殊的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很”、“特别”等。比如,形容一个人不胖,会说“他啊,精瘦精瘦的。

  ,也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嘴皮子薄。中国人认为要是哪个人的嘴皮子薄,是会说话的。

  “啊呀哇!周小三子,一看你家的那个大小伙嘴唇子那么枵薄薄的,就晓得他会说话,会哄人呢!

  ,还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脸皮子薄,容易害羞

  “王二奶奶,你看你家小四子啊,哪像个小伙头子啊,脸比小姑娘还要,一说他就脸红,一红就红到耳膛跟。

  “小国子啊!你这么出去学手艺,一定要脚大脸厚不怕丑啊!不能怕人家说你,不要怕师傅狠你,脸枵了很了,学不到手艺。

  在方言中也有用“”的,不多。

  一是用于人情的冷暖上。

  “张三爷啊,这些年,我对你不薄吧!

  有时还会用双音节词,“刻薄”。

  “那个李三嫂对她家公公婆婆太刻薄了!多吃一口,就把脸色给他们看了。

  还有形容粥不稠,水多米少也用“”,读音也会有改变,读作短促用力的入声字,声母也如“P”。

  “今天一天才喝了两碗稀薄粥!肚子里早就没东西了。

  方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更多地是存活在人们的口语中,有读音、有义项,并不是规范化地出现在书面上的,因而,同一个音、同一个意思的词汇,不同时候,不同地方的人可能写出来的汉字也不一样。

  这“”字,有写作“”的,有写作“”的,也有写作“”的,但读音都如“”。


 相关文章:

方言土语三则

方言土语|话“尾”说“码”

方言土语|行绝、犯绝,行偓佺、犯偓佺

方言土语|说“轴”话“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