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铁血老枪 2020-10-01

中国有句俗语:“有酒没菜不算慢待”,说的是在餐桌上,有了好酒,就无所谓好菜。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客人对于主人的客气之话,因为古代穷困,很多人招待客人找不到好的菜肴,客人客气的话语。甚至有客人说:“清酒就白盐,强似做状元”。这都是客气话语,若是主人家当真了,真不准备什么菜肴,恐怕这桌酒菜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一、饮储定义

饮储,常言道“下酒菜”。但是在中国古代有个专有名字“案酒物”,也写作“按酒物”。在中国古代,因为酒的度数并不高,所以饮储除了通常意义上的食物,其实也用书文。所以饮储在酒文化上不是紧紧的菜肴,实际上涉及到美学、哲学、烹饪学、营养学、设计学、心理学等多种知识的一种文化性质的表现。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饮储=下酒菜

二、常见饮储

袁宏道在《殇政》一书中,明确指出,饮储分为五类:

下酒物色,谓之“饮储”:一清品,如仙蛤糟蚶酒蟹之类;二异品,如熊白西施乳之类;三腻品,如羔羊子鹅炙之类;四果品,如松子杏仁之类;五蔬品,如鲜笋早韭之类。

用菜下酒属于饮储的最下类,因为菜蔬常见,所以最不稀奇。但是在中国,还是保留着一些专门吃菜蔬的饮食习惯,比如山西太原冬天早餐头脑,就是一碗头脑汤,一壶黄酒,一笼烧麦,和一碟腌韭菜。这里的腌韭菜是山西特有的以醋腌制的方法,目的是把黄酒、头脑汤中的羊肉通过韭菜进入身体的引入物,是中药的作用。而腌韭菜在头脑早餐中,口感也很重要,它是头脑早餐中唯一一个清爽入口的植物。这种口感只有山西太原具备,算是独一无二的饮储。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山西头脑

比蔬品稍微好的是果品,常见的就是花生米。花生是原产美洲的作物,所以袁宏道的记载中,只有松子杏仁,没有花生米。所以常见的喝酒就花生米,不算慢待,就是这个意思——它比常见的蔬品稍微高级一些。腻品就是肉,在中国今天配餐最常见,主要因为酒是化肉的,若是干喝酒不吃肉,其实是很伤身体的行为。喝酒吃肉,虽然是《水浒传》豪杰行为,其实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养生文化。异品则是山珍海味,比如熊白是熊的脂肪,属于东北特产,西施乳则是河豚身上的部位,河豚有毒,采用河豚下酒,非寻常厨师办不到。熊白西施乳表示对客人的极大尊重,但是现在中国不主张吃野生动物,所以这类饮储对现代人的作用就是不碰,属于“禁品”。第五则是海味,属于配酒最高境界。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油炸花生米=最常见的下酒菜

所以在中国,饮储代表主人的心意。比如在“婚宴”上,饮储一般是配备鸳鸯饺(荤素饺子)、汤圆、鸡鱼等,代表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成双成对的意思;“寿宴”上则要有寿桃、寿面,表达祝福延年的含义。基本上,饮储一般要跟着餐席主题变化,既要立意主题,又要善于变通,构思新颖。饮储的搭配是餐饮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到了酒文化艺术中,饮储则代表思想境界的升华。因为在中国酒艺术中,有两种饮储是寻常餐桌看不见的,一为海鲜,特别是螃蟹;二为书本。这两类饮储是中国古代酒文化中旗帜鲜明的一类。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三、以蟹案酒

首先声明一点,我国禁止捕食野生动物,但是渔业特产如鱼、螃蟹、贝类等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当然,国家保护动物除外。其次,古代喝的酒多为黄酒,黄酒发热,所以作酒辅以海鲜正好中和。但是现在常见的啤酒都难以做到黄酒的效果,以至于啤酒配海鲜往往有情况,比如啤酒和海鲜容易造成痛风,因为啤酒本身是用来解渴的,作用与白开水类似,而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酒相差很远。在本文中,酒主要是以中国酒为主,葡萄酒、啤酒、威士忌等外国酒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黄酒是中国特有酒种

陆游有云:

久厌膻荤愁下箸,眼明湖上得双螯。

陆游大英雄,大诗人,大气魄,也承认螃蟹是好吃的。在中国,螃蟹种类多,河蟹、赤蟹、溪蟹、大闸蟹、海蟹;螃蟹做法也多,醋赤蟹,酒泼蟹,奈乡吓蟹、陈皮蟹、五味酱蟹。中国美酒和螃蟹在此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除了满足寻常人口腹之欲,满足了肚中酒虫,更是激发了诸多文人的才华,形成美丽的“酒文”。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螃蟹

比如古代因酒有名的一人毕卓,曾留诗一首: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了此一生。

(美啊)

也有绝句:

腹有别肠能储酒,天生左手惯持螯。

辛弃疾表示同意:

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手,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手不够用了)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吃螃蟹

在酒店饱餐一顿,作为文人,除了作诗作词,自然要留下酒联,要不然没有“酒文”乐趣。于是便有了这一副酒联,就在酒店的门口:

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

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看来辛弃疾时代时代前后的吃酒吃蟹的习俗还不一样,左右手握的东西相反。

四、以文作酒

中国古代文人,以蟹作酒,不过饕餮之宴。况且文人多穷,花不起大价钱吃蟹,更多时间,则是以文作(zuo三声)酒。以文作酒的最高境界是行酒令,这期不做展开,后期专门介绍。这里说说作酒的古代其他典故。

北宋文学家苏舜钦爱喝酒,每晚饮酒,寄宿在舅舅家也不例外。舅舅杜老怕他因酒费时,派人暗中观察。下人回禀:“君臣相遇,风云际会,难得!难得!!”杜老知道苏舜钦在读《史记·张良传》,不禁扶须莞尔:“酒怕不够啊!”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当浮一大白

明朝有个读书人叫做张灵,喜欢读书配酒。有一次读《刘伶传》,饮文中精彩,尝尝拍案喝酒,以至于童子告知:“先生不要喝了,已经没酒了。”

最著名的以文作酒,在中国古代是一名女性,叫做李清照(李白是李家先祖表示不与本家小妹妹争)。李清照有多首词文表达她的以文作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世人只晓得李清照才气大,却不知道饮酒人羡慕赵明诚有个好妻子。每当饮酒作乐时,世上只有他能有知音。每次看到赵明诚和李清照喝酒吟诗,都不自觉喝下一杯酒,不知为何酒中总是藏着酸酸的味道。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李清照

​寒言冰语

中国的饮储其实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比如根据《礼记·曲礼上》记载会发现,连肉带骨的荤菜(羊蝎子)要放到餐盘的左面;柔软的肉块(红烧肉)会放到餐盘的右侧。因为骨头为硬,硬为阳,所以在上首左侧;而肉是软的,软为阴,所以在下首右侧。同样的米饭和汤,也是米饭在左,汤在右。作为饮料,酒在左,浆(饮料)在右,也是体现的阴阳。《礼记》的记述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源远流长,而且有明显的中国阴阳区别的特点。在今天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倡议分餐制,中华的分餐制一定要按照中华传统风格,不比学习日本那种简约或者美国那种放汉堡的方式,中国有自己的放餐方法,遵守的是阴阳法规。这是中华哲学、伦理学与美学结合的产物。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分餐制后,中餐摆放应该与西餐完全不同

中国的饮储也在与时俱进,比如今天的寿宴上,很多时候会放生日蛋糕,上面画着松树和流水,意思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饮储是东西方酒文化的一个显著差别。比如俄罗斯、美国喝酒的作酒物多为腌黄瓜,俄罗斯却又爱吃野韭菜。俄罗斯吃野韭菜的习俗和中国吃韭菜的习俗一样,属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而腌黄瓜的习俗则是西方的传统,在网上经常看到俄罗斯喝二锅头要吃腌黄瓜,有点替他们难过——他们要是配上鱼子酱一定好喝。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俄罗斯人喝酒喜欢作以腌黄瓜

近些年在德国大闸蟹泛滥,在德国求援中国游客的同时,也有德国人把大闸蟹运到欧洲各地的中餐厅,大受中国游客的欢迎。一方面德国人不吃大闸蟹,而德国污染少,大闸蟹的分量足。另一方面则是德国没有中国酿酒习俗,德国的啤酒其实不适合配海鲜,适合配螃蟹的酒还得是中国酒,因为中国酒大多是粮食酿造。

再次重申:不要喝酒配野生动物。

中华酒文化,最精彩的不在美酒,而在美文。在饮储中,最光鲜的要数以文作酒。中国的以文作酒有多种方式,在本文中表述的大多是看书、作诗,也有酒联。而作为饮储的最佳的代表,那么一定要数“酒令”!

饮储:喝酒的搭配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