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

 昵称65019485 2020-10-01
[BAA]艺术是人类保存情感的唯一方式
艺术对人类最根本的意义?
艺术是真理的事业。
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
保存自己的生命情感。
人类改造自然以工具的方式得到了保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以科学的方式得到保存,人类用什么保存自己的生命情感?
人类保存新鲜有力的情感的方法——艺术——人类保存自己情感新鲜的冰箱。
艺术的本性认识之历史?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的本性源于人模仿的天性,把一个逼真的外物通过绘画的方式搬到画布上去试图搬得惟妙惟肖,这就是模仿。」即人在模仿中获得愉悦。但事实证明,艺术远不止是模仿。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对亚里士多德的逼真进行了批判,他写下「一只野兽,当我们害怕的时候看起来,与我们不害怕的时候看起来是不一样的,一个我们所敬畏的人,仿佛有一双大而严厉的眼睛,因此一个老练的画家懂得怎样做到逼真,即他知道,他必须通过恰到好处的夸张,才能生产情感上正确的逼真。」艺术并非情景再现,模仿只是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艺术的本性乃是情感的再现。正是如此,绘画才不可能被相机代替。
艺术哲学是关于艺术之本质的初级原理。
我们在什么时候最需要艺术?
当日常语言变得枯燥,无法表达最深刻的情感时,我们最需要艺术。
我们需要艺术的缘故?
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不是娱乐的工具,不仅仅是宣泄我们心理能量的手段。人类的生命情感世界要得到保存,要让后人再度体会,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艺术。
人类保存生命情感的例子?
希腊人为悼念斯巴达三百勇士请西蒙尼德斯为西蒙尼德斯写了一首诗「过路人,请传句话给斯巴达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了这里」。——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罗记录。
以西蒙尼德斯为斯巴达人写的诗为例,艺术完成了什么样的任务?
雕塑作品寓于丰富于单纯中。艺术把这件历史事件在内的精神价值和它所引起的我们生命情感中最深刻的感动,永远地保存在那里,它不是日常叙述的语言所能做到的。
[BBA]艺术是以情感显象的方式对实在的
情感如何显象?
情感是通过艺术来显象的,它不是概念的标签能够贴上去的。
体现一份美千万不要用美这个概念,体现一份悲哀千万不要用悲哀这个概念。
对艺术的误解?
当艺术创作是以情感作为动力的时候,我们就排除了最初的误解。更好层次地误解即艺术是情感本身直接地流露。尼采曾说「艺术的本性是酒神与太阳神同时起作用」。艺术既不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也不知是主体内心强烈情感的流溢,它是对实在的再解释,不过不是靠概念,而是靠直观,不是以思想做媒介,而是以感性的形式作媒介。
何谓「愤怒出诗人」?
这句话的真理性只有一半。愤怒,即指情感达到极致,不吐不快。不光要有愤怒,还要有象,即巨大的想象力。
审美经验将“静观”与“激情”两个极端统一起来了,在这种统一中,我们达到了在感性世界中的自由。
何以可能在艺术中获得自由?
人的日常情感受制于对象,有一种实在的重压,但在艺术的体用中,解除了我们日常情感中对象性重负。现实的悲剧会压垮我们,但在艺术中悲剧成了我们欣赏的对象。
何谓艺术的真理?
真理就是事情的本质真相。事情的本质真相即源初的真理,换而言之就是事物与人的生存的原初关联。艺术的本质确实是认识性的,是对现实的认识方式,其方式绝非概念或逻辑,艺术引导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它是在概念前逻辑前的,揭示了事物与人的生存的原初关联。
[BBB]审美经验是对静观和激情的统一
何谓生存?
「生存是对存在的领会」——海德格尔。领会不是理性的认识,这种领会是忧虑和不安,即虚无,并且要拒绝虚无,于是周遭的事物本源地和我们的生存关联,而不是一个认知对象与我们关联。所以,领会是理性在前的,概念在前的,逻辑在前的。由此可知,艺术必定与真理关联,而这个真理不是外部事物的概念规定,推理判断。
论文与文学的区别?
论文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的载体,掌握思想必然过河拆桥;文学绝非如此,对文学的欣赏必然停留在它的语句中,语句展现的是事物与主体的原初关联。
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驱逐了诗人。​「柏拉图指责艺术激动人的情感,从而扰乱了人们道德生活的次序和和谐,当我们的欲望、愤恨、悲痛等经验,本来应当该枯竭的时候,诗人的想象力却再度浇灌了他它们,滋养了它们。」海德格尔说「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行动起来的每一个实践,每一个言行的动力,都不是理性,使我们的生存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并没有受到作品所显现的情感的直接支配,而是我们通过作品洞察了这些情感的真正性质。这种洞察是静观,被静观的还是情感的本质性质。
[BCA]艺术是真理的原始生发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不仅仅是情感宣泄的手段,艺术关系到真理」。这句话是一种高明的误解,即亚里士多德?
其误解即艺术与真理关联的本性的错误,其误解正是艺术是对关于现实的真理性认识的形象表达。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当人们在观看一幅绘画作品的时候,之所以会感到喜悦,是因为人们同时在认识和觅集事物的意义」,换而言之,即艺术的自欺:我们在艺术中所获得的快感,是理性在执行它的功能所伴随着的愉悦。
亚里士多德误解的影响?
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必然有了真理性的洞察,通过艺术展现并从帮助人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中国也有这样的认识,即表现为主题先行——以关于现实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然后再去创作艺术作品的现象。
原始关联的误解?
不是给真理穿上艺术的外衣。
艺术的自律性问题?
艺术不是工具,曾经它确实不是不断地为其他目的服务,充当了其他的,宗教的,政治的工具和手段,但是艺术本身并不因为它始终被当作、或者长久帝被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丧失了它与真理的关联。艺术之为艺术必须自律,它是创造,是对外部事物形象的重构。这种重构的动力来自于生命情感,而这种生命情感本身包含着事物与人的生存的原初关联,这是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手中完成的事情。所及即使我们在观看那些以宗教作题材的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发现真理的原始发生。
为何艺术需要极高的想象力?
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艺术创作这种行为的本性规定了它不能搬照任何既有的认识,它依赖的就是艺术家的想象力(质料的转移需要极高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就一定要求真理的原始发生。没有「神思」(《文心雕龙》),一切艺术创作不可能。
艺术与工匠的区分?
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和工匠活动的区分正在于工匠活动是不需要想象力的。在创作没有完成之前,艺术家不会知道自己将创作出什么东西来,直到创作过程结束的时候才看到做成的事情是什么,这就是创作的过程的和本质。
艺术乃是真理原始发生的事件。
海德格尔说:「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是世界。这个世界是什么呢?世界决不是立身于我们面前能让我们细细打量的对象。只是诞生与死亡,祝福与惩罚不断地使我们进入存在,世界就始终是非对象性的东西,而我们人始终归属于它。」
海德格尔品评梵高的《农鞋》——「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陟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保持着原样。」——《艺术的起源 》
时间如何来到人的心头,乃是领会虚无,守住存在,人因为有时间的观念才会把它物理化,本身的时间观念就是对存在的领会。人在时间中,一定领会存在。——奥古斯丁《忏悔录》详解
[BCB]两种关于美的定义:黑格尔与海德格尔
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必然涉及真理的讨论。英文truth被翻译为真理,加之理解为理性与逻辑的运用,但其成果为科学或西方哲学,无法与感性的艺术相关联。
海德格尔关于真理的定义?
海德格尔考察truth源自希腊词a-lethia,本意是无弊。真理就是让存在澄明,无弊。海德格尔发问:「梵高画的这双农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农鞋是个怎样的鞋具吗?」一切器具的有用性建立在它的可靠性上(即器具的定在)。海德格尔说「梵高画这双农鞋,是为了让我们看清存在者之存在。」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我们在观看的是存在者之存在的澄明。总而言之,即美乃是作为无弊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当一部艺术作品给我们美的感受,美是指什么?
传统美学向来将美交给形式本身;“美”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的效果。由此产生了“形式美”的概念。 毕达哥拉斯说“美是一种比例上的和谐关系。”其后果即寻找一种金科玉律以创造美。那么,艺术成为一种工艺。​如此,艺术与真理背离。​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讲「在作品中发挥作用的是真理,而不只是一种真实。刻画农鞋的油画,描写马罗喷泉的诗作,不光是显示——如果它们总是有所显示的话——这种个别存在者是什么,而是使得无弊本身在与存在者整体的关涉中发生出来。……于是,这种自行遮蔽着的存在便被澄亮了。如此这般形成的光亮,把它的闪耀嵌入作品之中。这种被嵌入作品之中的闪耀就是美。美乃是作为无弊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海德格尔对美的定义即美乃是作为无弊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黑格尔关于真理的定义?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我们尽可能去处理存在者,通过认知它而更好地处理它,但我们不可能处理存在。
一种新的存在论必然带来一种新的对美的理解。
假如一种文明建立在对存在者的改造上,而遮蔽,遗忘存在本身,这种文明就是没有根基的。
艺术与真理的关联是真理的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已经有真理然后让它显现。
context-n.-语境;上下文;text-n.-文本;原文;一个文本的意义不是自身固有的,是进入了context才有的。
产生哲学一个分支,解释学专门讨论让理解成为可能的条件。
我们自然而然地在一种不言而喻的语境中交流着文本,而让这种交流得以可能的语境本身,却从来不提。但一类人专门把我们向来在其中,但从未提及的语境端出来给我们看,即艺术家。
艺术展现的是生存场。 Existential-field生存场。诗人推敲诗词主要是为了突出生存场。
象意群,从物象到象意的转变。意象image,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气韵。王德峰对意向象的考据——清代王王昱“有一种画,出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
画家绘画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从物象到象意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