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合论》节选(3) 事物即过程

 身边哲学 2020-10-02

    

世界上的事物,除了具有普遍联系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无限发展。我们在上一节介绍了事物皆组合的道理,这主要是从事物的“联系”特征出发来讲的,或者说主要涉及了事物的“横”的方面。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现实的事物不会只是一个薄薄的平面,而是一个立体的过程。要真正认识事物,还必须对它的“纵”的方面进行考察,从”与“纵”两大方面联系”与“发展”两大特征同时进行考察,才能看到多维的、网状的、立体的、活生生的事物。

                              

  瞄准纵向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时间,表现为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的统一。

不用说漫长的历史是个过程,人的生命是个过程,生产活动是个过程,上学读书是个过程,就连说话、爆炸、闪光之类的瞬间事物,也都是个过程。一切均表现为一个“形成──发展──消失”的过程。简而言之,事物即过程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现代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载《人民日报》1977年12月9日第二版)

乡下的老人曾传下这么几句哲学式的玩笑话:“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这是从前调皮的私塾学生对教书先生的不恭,诅咒先生必然先死。可是,去掉这层不恭的外表,倒也确实近似地表述了新陈代谢、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使人看到生命无非是个过程。人不就是那么回事吗?谁也别老是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时时处处凌驾于他人之上,踹腿闭眼之时,一切都将复归平等。

事物是历时态的过程,这一点无需多加解释,问题是我们到底应当把事物看成什么样的过程?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明这些过程?因为,同一个现象的过程,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五花八门。比如有一批人考察一个工厂,自然科学家首先看到的是机器如何运转,能量怎样输送等过程;社会科学家首先会看到生产如何管理,资金如何周转等过程;环保人员则首先会看到工厂的绿化、污水处理、废气排放等过程……

自古以来,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因而对事物过程的本质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特创论者认为,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一切“现实过程”不过是上帝的事先安排。宿命论者认为历史发展是由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预先决定的过程,“命运”主宰和支配人的一生,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机械唯物论者虽然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的自然运动过程,但它否认这些过程中有发展和飞跃,把一切运动和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主张把自然看作过程,反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观点。但他的“活的自然”之说同时也取消事物,溶解实在,把物质归结为能,把自然、世界归结为活动或运动过程本身,这种唯能论的观点,仍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只有唯物辩证法和一般系统论等学说关于过程本质的解释才真正接近事实本身。唯物辩证法站在极高的层次,把事物看成是物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根据这个观点,一切事物都作为运动过程而存在,都要经历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时,事物的变化过程不仅有量的积累,而且有质的飞跃,整个矛盾运动过程通常表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即“量变质变”或“否定之否定”。这种唯物的、辩证的过程观才是令人信服的,它的正确性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

系统理论则把事物过程理解为系统的不断变化、调节的自组织过程,它特别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要素之间,要素、结构、整体功能之间的种种因果联系,从不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任何方面。因此,系统论也为我们正确地理解事物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把事物理解为矛盾的运动转化过程,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系统的调节演变过程,同时还可以从组合的角度去理解,把事物理解为某种组合的改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是其诸多因素的组合状态不断改组的必然结果,整个事物无非是一个改组的过程。

  事物的改组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普遍联系和运动,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组合,都不可避免地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必然要同外界进行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换,从而导致原有状态的改组。唯物辩证法揭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静止是物质存在的特殊形式。所以,改组也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没有改组,就没有事物,更谈不上进步和发展。一切组合状态都是暂时的、相对的,而组合状态的改组推演则是不断的、绝对的。这就好比一部电影是由许多画面串连而成的一样:从个别画面到连续动作,从连续动作到某个情节,再从一个个情节发展到整个故事。

根据网上消息,科学家们最近通过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检测到了已有150多亿年历史的宇宙光的速度,发现光速可能并非恒定不变的(每秒30万米)。从遥远的类星体发出的光在穿过无数星云的时候,一部分光被星云气体吸收了,而且,决定光速和电磁力的精细结构恒量(fine structure constant)在数十亿年前可能很弱。如果这一推断正确,目前物理学界关于光速恒定不变的理论就是错误的,就将被无情地推翻,从而使我们进一步确信组合与改组过程在宇宙中的普遍存在。澳大利亚的约翰·韦伯教授是这个观测小组的负责人,他宣布其观测报告发表于2001年8月27日出版的权威杂志《物理学会期刊》上。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在事物的改组过程中,充满着因果性联系。有时多因一果,有时一因多果。一事物的前一组合状态与后一组合状态,前一组合阶段与后一组合阶段,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一事物的改组过程,又会同其他许多事物的改组过程相联系。每一过程都是许多过程的组合、集合,同时,每一过程又必然是更大过程的组成部分。由于这种过程与过程之间的交叉、渗透、结合和转化,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充满过程的总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39—240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