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陋室铭》被网友趣解成“我只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说得过去吗?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0-02

近些年,趣解古诗文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随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白居易经典情诗《夜雨》,被理解成:我想你想得睡不着。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被理解成:确认过眼神,你是对的人。而苏轼《定风波》中的名句“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也被理解成了文艺青年口里的金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些理解让我们见识了现代人的小聪明,把古诗文与网络用语结合起来,也确实让更多的人对这些古人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就在于,不是每一次趣解都是对。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硬是被当代女诗人余秀华解释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曲解。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网友的一次解读,这一次说的是《陋室铭》。刘禹锡的这篇骈文,年年入选课本,已经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文写于刘禹锡任职安徽和州时,网友把全文的意思理解成一个网络金句: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这个金句自2014年开始流行,如今仍被很多网友挂在嘴边。这种理解确实是挺有趣的,那么《陋室铭》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这样理解说得过去吗?且听小美给大家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要理解刘禹锡这篇骈文的创作背景。当时他从京城被贬至和州任职,当地知县眼见这样一个名震京城的大才子也有这样落魄的时候,便故意要让他下不来台,于是在安排住处时处处为难他。知县先把他安排到一间江边的房子里,那里本是偏僻的郊区,但刘禹锡是何许人也?人家是乐观、豁达的诗豪,他不但不觉得有何不妥,还写了副对联贴在门口: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看到刘禹锡过得惬意得很,知县再生一计,又把他安排住在了河边,房子也更小了。谁知咱们刘禹锡一点也不介意,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他还有心思看水边的杨柳,这知县就更恼羞成怒了。

于是干脆把他调到城里住,这里是既没江河,也没杨柳依依,只有一间破旧的陋室,屋内陈设极为简陋。这下刘禹锡气不过了,直接写了这首《陋室铭》。因为字数较多,他也就不贴在门口当对联了,直接叫人刻成石碑 ,立在门前。

理解了这些,咱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刘禹锡写《陋室铭》时,到底是淡然地希望安静地做个美男子,还是一腔怒火?笔者觉得是后者。

首先,从遣词上来看,《陋室铭》与前两副贴在门前的对联相比,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用词风格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实已经写得非常张扬了,大家翻看一下唐诗宋词,除了诗仙李白说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外,有几人敢把自己自比为山中之仙、水中之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的“白丁”显然是有所指的,指的正是像知县这样没有学识的人。而最后连用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典故,也是把自己比作先贤,其豪情及霸气,都非一般文人所能比。所以,这篇文章还真就不是低调地说要“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它是一篇极具张力,带着刺儿的挑衅文。

其次,我们要足够了解刘禹锡。刘禹锡为何会被称为诗豪,因为他心中有一般文人没有的豪情,这一点体现在他数首经典作品上。《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历代文人写秋往往都是悲秋,到了他笔下却写出了十足的豪情。而被小人陷害被贬14年后,回到京城他写了首《再游玄都观》,其中两句是这样的: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吃了十几年的苦,好不容易回京,按说一般人都知道要低调行事了。毕竟14年前,正是因为在玄都观写诗得罪了人,才会吃尽苦头的。但14年后,他就是脾气不改,偏要故地重游,偏要再写这么一首,表示:当年的刘郎我今天又回来了!

综上,无论是从《陋室铭》霸气的文字,还是从刘禹锡的性格来说,他这篇骈文翻译成“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其实都是不太合适的,它看似有趣,其实没什么道理。说句玩笑话,如果刘禹锡真是这样想的,那文坛该少了多少千古名句,唐代诗坛该少了多少热闹。一己之见,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