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凝:你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

 老王abcd 2020-10-02

铁凝接受采访。张茂 摄。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开启“玫瑰门”

点击图片即为购书页面

我确实写出了一些惨烈的东西,

但是也写出了一种生命被塑造的可能。

——铁凝

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是一部家族小说,更是一部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那时候的她,已成功从《哦,香雪》的单纯甜美中蜕变,正在从《麦秸垛》《棉花垛》的女性欲望探索中摸索更宏阔的视野。

玫瑰门,既可以理解成女人持家的家庭,在特定历史阶段百般努力活下去的“特殊智慧”;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女人天性与男权社会之间的门,门内是个体生命的诉求,门外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约束。每一个女性都得经过这道门,有的涅槃重生,有的黯然寂灭。

小说重点塑造了司猗纹、姑爸和竹西这三个女性的形象,也代表了穿越玫瑰门的三种不同方式。司猗纹的狡黠、狠辣,姑爸的率性、“天真”,竹西的审时度势,都是性格使然,也是时代和环境使然。她们的温柔良善被爱恨情仇包裹,被历史扭曲。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作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历史,以至于形成“新历史小说”风潮的过程中,铁凝从“女性情爱+历史”的角度,为历史重述增添了玫瑰的色彩和玫瑰的刺。她用时而温暖,时而凛厉的目光,审视女性的生命境遇,探索理解传统女性的另一种可能。

当年健在的老作家汪曾祺在研讨会上说:“铁凝用30多万字和六易其稿完成了一次新探索。这本书的写法对我来说相当陌生,看了四分之三篇幅还感到把握不住……小说的结构特别,让人想起废名的小说。有些语言思维让人怀疑是否用汉语思维,名词当形容词,形容词当动词用等。而英语“玫瑰”有光明、充满希望之意,“门”则是通道。总之,铁凝应当承认写了一部小说,有些人写了等于没写。””

著名评论家雷达则说:“它不是情节小说,不是性格小说,而是耐读、经读、抗拒时间磨损的小说。”

铁凝自己则坦承:我确实写出了一些惨烈的东西,但是也写出了一种生命被塑造的可能。

铁凝的写作一直都是建构性的,无论直面惨烈多让人灰心,她都想写出人性中的温暖和生命本身的积极价值。她的女性写作浩正阔大,有中性的气质。

成熟后的洒脱

点击图片即为购书页面

我的可靠叙述会使你相信作品本身。

——铁凝

《无雨之城》是铁凝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畅销书。

小说以一个副市长与女记者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一个情爱故事,讲述一个刚健有为的年轻干部的理想抱负,也讲述城市中的“官民矛盾”。它不是官场小说,但有着当时读者普遍关注的与官场有关的人际关系,也有着现在读者很容易就被带进去的情感关系。

爱情无罪,但社会身份有要求。《无雨之城》在爱欲解放和人物社会身份的约束间,谨守着道德审视的立场,写出了成人爱情的悲剧色彩。

与《玫瑰门》的严肃和沉重相比,它通俗、轻松。像一个作家在深度的历史探索,精神高度紧张之后,来一次纯故事性的写作“娱乐”,也更像在小说结构上的一次练笔。

读者是需要这样的“雅俗共赏”的,也是需要这样的“纯故事”的。所以,它的销售大获成功。

铁凝曾在访谈中表示:“《玫瑰门》是从人出发的长篇小说,《无雨之城》是从故事和好看出发的长篇小说。写《无雨之城》没有什么负担,没有什么我要炮制一个宏大叙事、造成重大影响的负担。”唯一的挑战就在于,故事写得真不真,人物写得像不像。而对于这一点,铁凝很有信心,她在书的扉页上写:

我的可靠叙述会使你相信作品本身。

世纪末的叙述

点击图片即为购书页面


我并不奢望在某种意义上为一个世纪“结账”,

但在潜意识里,

或者也有“检点”“追问”“质询”

和“救赎”这样的词穿行于写作中间。

——铁凝

铁凝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大浴女》以塞尚的名画命名,是铁凝四部长篇中最圆熟的作品,也是她整个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小说不是线性时间线索,而是跳着讲述,如女主人公的名字尹小跳一样。

她是长女,爸爸妈妈下放农场之后,她和妹妹尹小帆相依为命。后来,妈妈生病回城,“装病”留城,还和医生私通生下妹妹尹小荃。她洞悉一切,但不动声色。直到有一天,她眼睁睁看着尹小荃走进敞开的井盖里。

这成了她和妹妹尹小帆的秘密。但妹妹远走异国,正常恋爱,她却由此背上沉重的枷锁。她的青春期,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被唐菲吸引,也只能旁观着这个女孩儿又放荡又可怜地重复“红颜薄命”的故事。她的恋爱也是一波三折。先爱上摘帽“右派”方兢,爱得死去活来,充当的却不过是方兢向社会讨债的筹码;最狼狈的时候爱上陈在,却始终无法挣脱内心的拷问——她也许觉得自己是不配得到幸福的。

小说里,有热烈的情欲描写,也有冷静的历史叙述;有女性角色的深入探讨,也有社会环境的全面呈现;有个人成长,有时代变迁;有爱与恨的纠葛,也有罪与罚的探问。它很严肃、很郑重,作家写得牵皮带肉,掏心掏肺,却因有一个诱人的书名而需要经历从通俗到严肃的戏剧性转变。

小说初版于2000年,在“千年虫”的恐惧和新千年的期盼中,它被涂上了“世纪末”情绪和“世纪初”欣喜的双重色彩。因而铁凝才会说:“我并不奢望在某种意义上为一个世纪‘结账’,但在潜意识里,或者也有‘检点’‘追问’‘质询’和‘救赎’这样的词穿行于写作中间。”

在新书座谈会上,李陀把他解读为“道德质疑”小说;陈超把它解读为“心理分析小说”,张志忠把它解读为“一种原罪的复制”。王蒙评价它“集穿透与坦诚、俏丽与悲悯、形而下的具体性与形而上的探寻性苍茫性于一体。”而雷达则说:“《大浴女》贯注着丰沛的诗性,它有点像一个谜。”

在这个座谈会上,铁凝说的一番话很有意思。她说,两个不太熟悉的人见面时打招呼,新旧社会是不一样的。旧社会会问,你在哪里做事?新社会会问,你在哪里上班?

“如果让我选择,我倒是愿意选择‘做事’这种说法。做事更具体一些,上班更虚空一些。上班的人不一定做事。其实我想说,人的一生非常之短,能够在自己很短的一生里,说的大部分话都是自己想说的,写的东西是自己想写的,我想这就是幸福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快乐。在《大浴女》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我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写了自己想写的字,这件事也恰好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整个过程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我很珍惜这个过程。”

如今,喧嚣过去,《大浴女》靠着强大的叙述魅力和站得住脚的艺术价值,可以毫不逊色地置身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实力派阵营里。也难怪二十年后,仍有豆瓣网友惊呼:集冷静与热烈于一身,竟然还是很好看!

“笨花”飞升

点击图片即为购书页面

我给它的叙述限定了八个字:

结实、简朴、准确、温润。

——铁凝

2006年,铁凝推出第四部长篇小说《笨花》,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铁凝。

她把此前创作中的题材、风格全部综合起来,将乡村、家族、历史、情爱、女性,放在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以北方小村“笨花”为原点,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抗战结束近半个世纪的时空中发生的故事。小说里有90多个人物,有多处真实历史的影子。

笨花村是冀中平原的一个乡村,因为村民向喜从军,在旧式军队一步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将军,将笨花带进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舞台。向喜家,西贝家,两个乡绅家族,三代人,由此参与到了民族的发展进程中。

它是地方志小说,也是家族小说;它是乡土题材,也是革命历史题材;它宏大浩瀚,也微小琐屑。

“笨花、洋花都是棉花。笨花产自本土,洋花由域外传来。”

铁凝对“笨花”这个词情有独钟,它轻盈、松软、膨胀、飘逸,同时,它笨、拙、朴。它是温暖的代名词,也是民间智慧的代名词。这是一种思维的辩证法。

铁凝进一步解释说:“我常常觉得在人类的日子里,这一轻一重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笨’和‘花’的组合里,也许还有人类生活一种延绵不断的连续性吧,一种积极的、不懈的、坚忍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在有些时候,它所呈现的永恒价值比风云史本身更能打动我。”“我给它的叙述限定了八个字:结实、简朴、准确、温润。”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说:“铁凝写了四部长篇小说,犹如种了四棵大树:《玫瑰门》是种植在悬崖上的松树,有一种奇峻之美。《无雨之城》是春意盎然时节在江畔插下的杨树,有一种悠闲之美。《大浴女》是满树红花的凤凰树,有一种神圣之美。《笨花》是华北平原上的一棵大槐树,有一种凝重之美。”

铁凝长篇系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铁凝:放慢生命节奏,倾听内心声音
铁凝 | 生命的瑰丽生机
铁凝 | 火锅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