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之“气沉丹田”到底有何奥秘?看看形...

 泰囧123156 2020-10-03
太极拳之“气沉丹田”到底有何奥秘?看看形意拳大师宋世荣和“天下第一手”孙禄堂的一番对话便知。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60)

内家拳者,皆知气沉丹田。

气,即气窍。前任后督,气行滚滚,循环不息,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小腹正中为气海,即下丹田;额上正中为天心。

形意拳大师宋世荣以擅长内功而闻名于武林,“天下第一手”孙禄堂对其功夫亦是非常敬佩。孙禄堂武学集注之形意述真,对宋世荣功夫予以专述。

据说,当年孙禄堂老先生小腹练得坚如石硬,他去山西见到宋世荣前辈,宋老先生告诉他,气不能练到小腹,留在小腹会伤身,须松沉到脚底。

另说,吴氏太极拳名家杨禹廷,亦曾用长烟袋敲打鼓着小腹练功的徒弟说:“想找死啊?”

可见,诸多武术大家认为,气不能刻意练到小腹,更不能用意留在小腹。

《蛾眉拳谱》言:“气沉脚跟,入地三分”。

《内功经》亦言:“足为劲之出也,凡一放一松,无不从足底涌泉涌起。劲之入也,一收一紧,无不从足底涌泉而伏”。“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为妙也。底者,涌泉穴也”。“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沉至底之势方妙”。

从内家拳名家到内家拳经典拳论,皆认为行拳应气沉脚底,而非气沉丹田。

有拳友会问,为何王宗岳《太极拳论》提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吾认为,此处之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是互为对应之关系。气沉丹田,练得是任脉之海底;虚领顶劲,练得是督脉之百会。两者合二为一,练得是中气和任脉、督脉。

最近行拳,吾只打养生架,共七招二十八式,大约半个小时。行拳之中,吾对“气沉丹田”和“气沉脚底”亦有新的体会,和拳友分享之。

第一,若想气沉丹田,须松透两个部位,即肩膀和膻中部位。

肩膀为丙火,小腹为丙火,二者相通,肩不松透,难以气沉丹田。

膻中部位,为丁火。丁火须下行,下行入中脘,中脘为戊土,阴火生阳土,于身体有益;丁火若上行,喉部为辛金,火克金,则容易引发嗓子上火等问题。

第二,若想松开膻中部位,牛舌掌有助于松透小腹部位,莲花拳有助于松透膻中部位。

此处之牛舌掌,四指并拢伸直向前,拇指向内屈扣,拇指尖抵于无名指根部,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微合。

第三,若想气沉脚底,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尚须松开尾闾和骶骼关节。此处不松,气难以沉到脚底。

因为,尾闾属天一之壬水,小腿为天一之壬水,二者相通。尾闾不松,行拳分为上下两截,气是难以沉到小腿和脚底的。

配图:八极拳一代名家强瑞清之拳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