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绍(三十一):袁谭出任刺史的时间分析及其在青州的发展过程

 四地闲夫 2020-10-03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三十一)谭至青州

文:小A斯蒂芬

关于袁谭出任青州的时间,在各种史书中的记载里是有不同说法的。比如《三国志》的记载中,袁谭出任青州是发生在袁绍彻底消灭公孙瓒之后。可是在《后汉书》中,范晔却把这件事插入到了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之间的时间段里。

我们都知道,袁绍彻底消灭公孙瓒是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的时候。从这时候开始袁绍算是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青冀幽并四州。假如袁谭在这个时候出任青州的话,他就应该是属于坐享其成。

但是在《九州春秋》的记载中袁谭刚刚出任青州的时候,领地不过平原郡而已,之后他在与田楷、孔融经过了一番争夺之后才逐渐平定了青州。原文记载是这样:“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在《后汉书公孙瓒传》中也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揩与战,败退还。”的记载。

由此可见,袁谭到青州之后并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经历过一番艰辛磨难,才得到了青州的全境。所以陈寿《三国志》中所记载的袁谭在袁绍消灭公孙瓒之后的建安四年出任青州的说法,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

那么真实的时间线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经过我的一番梳理,袁谭出任青州的时间应该是在臧洪之后。

据《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在初平四年年底拒马水之战之后,公孙瓒二次派遣田楷占据了“齐地”青州。随后袁绍又派遣数万兵马去与田楷争夺青州。原文记载是这样:“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揩与战,败退还。

在这段记载中,虽然提到袁绍派遣数万的兵马,但是却并没有提到是由谁来带领这数万的兵马。我在对这件事进行追查的时候,注意到了另一本传记中的类似阐述的方式。这就是臧洪的传记中。

据《后汉书臧洪传》记载,臧洪奉张超的命令北上去见刘虞的时候因为遭遇了“幽冀交兵”而被迫寄居在袁绍这里的时候,得到了袁绍的赏识,被袁绍表为了青州刺史。在这本臧洪的传记中,范晔说他“在事二年”,也就是在青州刺史的任上两年,后来由于袁绍忌惮他的才能而将他改任为东郡太守。

这里的“在事二年”与《后汉书公孙瓒传》中的“连战二年”,个人感觉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且在《三国志臧洪传》中也有类似的“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的阐述,这种关联性的感觉就更加的强烈。所以个人猜测,这两个“二年”指的应该是同一个时间段。这里的“二年”指的也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两周年,而是经历了两个年份的意思。

也就是说臧洪应该就是被袁绍派遣领兵数万与田楷争夺青州的将领。由于臧洪是刘虞的支持者,而当时的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所擒获,这一点给了臧洪帮助袁绍对抗公孙瓒提供了借口。于是就接受了袁绍的委派,领兵前往青州与田楷争夺青州。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臧洪刚刚夺回了平原郡之后,兖州却发生了张邈陈宫“叛曹迎吕”的重大事件。兖州的这种混乱局面让袁绍非常的担忧,他害怕战火会波及到自己的冀州,于是就从青州召回了臧洪,让他前往东郡担任太守,以代替曹操成为自己新的,在兖州的代理人。

臧洪在青州的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从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的年底到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的春天。这种经过两个年份的情况,才应该是袁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臧洪“在事二年”“在州二年”所阐述的时间段。

袁谭应该是在这之后,接替臧洪出任了青州。这种猜测也符合我们在上一篇中所阐明的,时任豫州刺史的刘备察举袁谭为茂才的时间观点。袁谭有了茂才的身份,在袁绍一方看来,也就有了担任青州刺史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后汉书》中,无论是袁绍的传记还是公孙瓒的传记中,袁谭出任青州都是以刺史的身份出现的。但是在汉献帝朝廷看来,这都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所以在《九州春秋》中才会有袁谭初到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的记载,后来曹操到洛阳东迎汉献帝,占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机,为了平复袁绍的的不满,曹操让汉献帝授予袁绍太尉的官职,但是袁绍不愿意屈居曹操之下而不肯接受,最终还是曹操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才算是平息了这场风波。袁谭应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朝廷正式任命为青州刺史。时间是建安元年。

从兴平元年的年底,袁谭接管青州开始一直到兴平二年的年底,这个过程中袁谭应该是一直与田楷交战,并最终将田楷击败,逼迫他退出了青州。这就是《九州春秋》中所说的“北排田楷”。之后,袁谭才开始了与孔融之间争夺北海的战事。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袁谭出任青州是在兴平元年的年底,但是袁绍以诸子出任四州的做法至少应该是在建安元年前后,甚至是更为靠后的建安四年以后。

这件事的大致经过被《后汉书袁绍传》记载下来。按照《后汉书袁绍传》中的说法,袁绍任命袁谭为青州刺史的初衷,并不是因为袁谭足以担当重任,而是另有深意。史书原文记载是这样:“绍有三子:谭字显思,熙字显雍,尚字显甫。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后妻刘有宠,而偏爱尚,数称于绍,绍亦奇其姿容,欲使传嗣。乃以谭继兄后,出为青州刺史。

也就是说袁绍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对自己继承人的确立意向,他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虽然他的这种想法是受到了“后妻刘”的左右,但也是他偏爱三子袁尚,欲要以袁尚作为自己继承人的本心使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袁绍不惜将长子袁谭过继给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哥哥,以此为袁尚升为嫡长子铺平道路。

他的这种此地无银的障眼之法,在明眼人心里自然是不言自明,所以也遭到了许多幕僚的反对。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沮授。

沮授直接指责袁绍说道:“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诫,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若其不改,祸始此矣。

袁绍被人就这样直接的揭穿了心思,自然非常的不高兴。但是面对沮授有理有据、苦口婆心的这番话,他也无法反对。于是这才为自己辩解说道:“吾欲令诸子各据一州,以视其能。

我正是要让这些孩子们分别管理一个州,以此看看他们谁更有能力。

袁绍的这番话显然是他“知错不认错”的搪塞之词,但是为了圆自己的话,最终他还真就是分别任命了次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出任并州刺史,而三子袁尚则被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不言而喻的就是将来的冀州刺史。

不过当然了,袁绍的这种以自己的儿子们和外甥出任各州的,这种类似于“分封制”的做法不可能只是为了搪塞幕僚,主要还应该是看到了袁谭在青州的优秀表现,认为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于是才产生了分派诸子出任各州的想法。

关于袁绍把袁谭过继给自己哥哥这件事,我在本系列袁绍第二篇《兄弟真相》中,曾经以这件事作为否定袁绍过继说的一个旁证。当时主要是站在人情伦理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件事的。当一个人在幼年时被过继给别人之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对这件事非常的耿耿于怀,无论是以后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改变不了这种心理阴影的存在。所以这样的人往往不会接受类似于过继自己的儿子给别人作为继子的事情,即便是再不喜欢的孩子,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类似的现成的例子。

我们反过来看这件事,袁绍既然这样做了,是不是就说明在袁绍的心中没有类似的阴影。所以从侧面来看,袁绍并非袁逢过继给袁成的儿子,而是袁成所亲生是可以肯定的事实,无论在史书记载中还是在情理上都是属于事实。而这里所说的袁绍的哥哥,应该并不是被董卓所杀灭满门的太仆袁基,而是另有其人。

袁成生前受到大将军梁冀的赏识,担任过左中郎将,所以去世的时候估计至少也要二十岁以上。按照古代提倡早婚早育的情况,袁成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育有子嗣,只不过后来过早的夭折,就没有留下其他的记载。按照《英雄记》中“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的说法,袁绍出生的时候,袁成正好去世,所以他应该也没见过这个哥哥,也不会有太多的感情。他把袁谭过继给这样一个哥哥,完全就是为了消除掉袁谭嫡长子的身份,以为袁尚成为自己的继承人而让路。

袁谭自然会对这件事产生不满的情绪,进而发展成为奋发图强的心理。所以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袁谭在青州发展的非常顺利。从建安元年春天开始,袁谭只用了最多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击败了孔融,导致孔融只剩下孤城一座,数百人在手,最终又被袁谭攻破城池。孔融不得不逃往东山,连妻子都被袁谭所虏获。

袁谭出任青州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那么袁熙和袁尚,以及袁绍的外甥高干的发展过程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袁绍面对曹操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机这件事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请看纪传体三国评传下一篇,继续为您解读!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10月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