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灭亡时,昔日那支战无不胜的老秦军去哪儿了?

 青史如烟 2020-10-03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将内史腾挥军十万,南渡黄河进攻韩国,自此拉开了秦国灭六国统一战的序幕。

在随后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秦国的虎狼之师便横扫寰宇,一统天下,韩、赵、魏、楚、齐各国纷纷倒在其战车车轮之下.金戈铁马的战国七雄时代,在血色征服之下,最终划上终结的句号。

公元前221年,咸阳宫前,看着匍匐在阶下黑压压的六国王室众人,秦王嬴政一时志得意满。他觉得朝廷只要手控秦军这支强师,秦朝自可万年,自二世乃至无穷。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十几年后,大泽乡的一群泥首囚徒们竟能够掀起一场灭国之乱。在秦末波荡之际,先前那支被秦始皇寄以厚望的精锐秦军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一般。

当时的秦军在战场之上,表现乏善可陈,很多人甚至不禁疑问道,当年那支战无不胜的老秦人军队,到底去哪儿了呢?

两大军团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面临着北面匈奴的威胁和南面百越的诱惑,因此,秦朝的军队分成了两大军团。

北面军团

七国之战,使得塞外的匈奴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期。先前与塞外接壤的赵国和燕国为了扩张国土,戍边塞外,强势打击匈奴,使得匈奴向南发展受限。

然而,后来赵、燕在亡国的威逼之下,开始将北进扩张政策,改为积极备战防御秦国,像李牧这种深耕塞外的名将都调回内陆作战。

大批军队的抽调,使得边塞之地,防御顿时变得非常空虚。因此,每逢秋高马肥,匈奴便频繁南下,成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遇到的一个大难题。

为此,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北上屯边,蜿蜒的城墙也随之在大秦北部疆域隆起,数十万老秦军驻扎北部边疆,日夜防备着匈奴南侵。

“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者皆复去。”

北面军团在秦末大起义时,曾经悉数回归,在当时大将王离的率领之下,与义军PK,最后遇到了生猛的项羽,一战崩盘。章邯最终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这里面除了临时征调的骊山奴之外,就有不少从北面回来的老秦人。

那么三十万秦军为何到章邯投降时就剩这些了呢?其他的已经战死了,在陈余给章邯的劝降书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数万。

在章邯率领秦军征剿各地叛乱中,北方军团作为主力,已经阵亡了十数万人,昔日的老秦人,在战火之中,最终逐渐凋零。

南面军团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领五十万秦军南下,分五路进入岭南,面对落后的百越部落,装备精锐的秦军却打得很吃力。

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依然没有任何突破,连主帅屠睢也在战争中战死沙场。

除了西瓯部落的作战强悍之外,岭南之地山路崎岖、丛林茂密也使得水土不服的秦军进退维谷,为此秦国倾力打造了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为大军南进提供粮草。

后来,在秦将任嚣、赵佗的带领之下,秦军征服了百越之地。面对当地蛮族部落与中原格格不入的情况,秦朝专门派遣众多囚徒、寡妇南下,与当地民众通婚,以促进当地文明沟通、开化。

当秦末中原波荡之时,任嚣、赵佗所率领的秦军刚刚在百越之地站住脚,此时的两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回去救秦朝,百越之地肯定立即得而复失,这十数万南下通婚的百姓们,恐怕登时便会成为越人泄愤的对象。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闻陈胜、吴广作乱,秦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叛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

而且回去之后,也不见得就能救得了朝廷,秦二世昏庸的样子,自己回去跟着一起死难的可能性更大。人,谁不爱生,赵佗最终的抉择是,锁闭岭南关隘,与中原断绝联系,坐拥五十万秦军,自立为南越王。

最终,大秦王朝在波乱之中,颓然崩塌,而当年建立了大秦无上辉煌的老秦人军队,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的荣光湮灭,却无法阻止王朝的坠落。

当年的老秦人军队,曾经如梦幻一般出场,最终却如迷雾一般隐去,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声的轻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