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盼子子孙孙有明月的眷顾

 石榴花文艺 2020-10-03


盼子子孙孙有明月的眷顾
文/朱鸿

中秋节一年一回,如期而至,是宇宙运动的见证,也是它壮丽的循环演出。当此之际,我会习惯成自然地想起小时候故乡的中秋节。

实际上也非常简单,不过是每家每户的妇女烙其月饼,到了晚上,便由长者摆放至庭中的条桌上或方桌上,大大小小一片,并以方物土实为献,谓之祭月。也不必懂得祭月的意义,只是在田埂的野草里挖撅雪蒿以作月饼的装饰,起面,配馅,烧火翻之以后,从铁锅里散发的月饼的麦香和菜香,尤其是长者陈列月饼的悦然之态,就是一种难得的熏陶。

大约五岁左右,我见过这个场面,以后再也未见,是因为它断然消失了。尽管如此,我印象存焉。

人是直立的,也可以俯察山川河流,也可以仰观烂然星阵,颇为自由,遂胜出了其他动物。狩猎、游牧和农耕,岁月万千,而人则在这些活动中发现了日月的重要和奇妙,便拜之,以求日月赐人吉祥。

世界各地都有日神和月神,这显然是原始信仰的产物。中国的日神是羲和,月神是望舒和嫦娥。希腊的日神是赫利奥斯和阿波罗,月神是塞勒涅。日神就是太阳神,太阳神似乎更匆忙,更热烈;但月神却更温柔,更多情。

塞勒涅爱上了俊少年恩底弥翁,遂请宙斯让她的情郎永葆青春。然而恩迪弥翁无论如何也是凡人一个,不可能长生,于是塞勒涅就退而求其次,以让她的情郎久久沉睡,这样恩底弥翁便不会死,也不会离她而去。多少世纪以来,希腊的月神每夜都从天空探望自己的俊少年。俊少年沉睡着,而月神则总是忧郁的,不禁一副愁容,现在仍是如此。

此间,中国人以羊彘祭月迎寒,中秋之夜,击鼓鸣磐。仪式为礼,隆重盛大。皇室祭月,民间也祭月。不过有圣贤播下了以人为本的种子,遂在公元七世纪以后,出现了赏月活动,并衍生了祝福家庭团圆和祖国升平之意,而祭月则继续进行。

资料显示,是唐玄宗推动了中秋节的风俗。以往也有中秋之慨叹,然而唐玄宗当朝,才起例八月十五于宫中赏月。唐玄宗本是喜欢热闹和奢华的主,不难猜测他的中秋节宴飨之丰,歌舞之幻。风俗之布,总是自上而下的。唐以降,中秋节便渐渐定型,贵族过,庶人也过。

历史上,中秋节并包着祭月。也许祭月属于迷信吧,遂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遭到革除。但嫦娥奔月一类的故事却能顽强地流播,这也足以欣幸了。

唐人作诗,频频以月为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思。实际人何至唐人,何至中国人,月之意象是世界通用的。古人的诗里从来就有轻洒的月辉,然而唐人对月辉最敏感,最动念,月确乎激荡着唐人的胸怀。唐诗三百首或五万首,处处闪烁着明月、满月、残月、江月、海月、蒲月、桂月、春月和秋月。

唐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吟咏八月十五之月,以反映中秋节。唐之后,抒发中秋之月的文章越来越多,而唐诗则是其滥觞。杜甫诗曰:“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露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漂泊了几十年,杜甫也想不到自己竟在夔州过中秋节。羁旅艰辛,还家迫切,但他却不甘地死在了归途的船上。白居易诗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江州司马,贬官时期,中秋节当然是凄凉的。

唐人到底还是年轻,遇到挫折就喊痛,尤其要借中秋之月倾诉自己的苦,精神多少是脆弱了。杜甫如此,白居易如此,李白也如此。宋人毕竟齿长,遂有精神的旷达和超脱。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道德境界必然会影响苏东坡。他也是坎坷的,然而中秋望月,苏东坡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兄弟数年未见,彼此相思,应该聚,不能聚,很难受的,但苏东坡却一扫哀伤,从而以善良的愿望孵出自慰和自得,显然是高了。

宋人之于唐人,不仅多了经历,关键是有哲学,追求内圣,开拓了灵魂向上的通道。宋人的哲学谓之理学,性即理。

至15世纪,明人徐有贞词曰:“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博学大才,积极进取,位至内阁首辅,其功业隆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也重于范仲淹和苏东坡,然而他先遭迁谪,忽受审讯,继之流徙,骤遇赦免,最后获准冠带交游。宦海沉浮,使他深刻地体察了生活的忧乐。中秋对月,当然会忽略什么阴晴圆缺。也许他觉得,能对月就已经够了。这种淡然的态度是锻炼出来的,是对自己的和解,对社会的和解,对天地的和解,也是对命运的和解,此中也弥漫着哲学的意味了。常见中秋月,我同意。

从祭月到中秋节,中国人几千年了。它已经升华为一种精致的文化,其融合着敬神意识、修仙意识、故乡意识、审美意识,其推崇家庭之兴,强调祖国之安,它所催生的想象力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包括神话、文学、音乐和绘画。可惜光阴把它带入了互联网和城市化的空间,农耕收缩,三代同堂减少,高楼取代了庭院,而眼睛则总是盯着或宽或窄的屏幕。怎么使中秋节过得有趣味且有意义,在今天还真是一个问题。

中秋节聚敛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继承其传统,并注入创意,盼子子孙孙有明月的眷顾,不亦君子之向往乎!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五日,窄门堡

(原文发今晚报2020年10月3日)



(作者简介:朱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协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有30多种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等。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获多种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