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价值

 新用户99808155 2020-10-03

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

 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鉴定并不神秘,真正制约我们的是每个人对待鉴定学习的态度,如果能从心理上端正学习态度,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从远古时期各具地域文化特色之玉作,至历代之继承与创新,可谓洋洋大观。虽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不如青铜、陶瓷有“标准器”之说,然一具体至某个特定时期之玉作,从其“形”、“纹”、“工”、“沁”、“质”入手,也是有律可查的。

 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选材,一起的环境:在现在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保藏市场上,关于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玉皮和沁色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只需经过年月的洗礼才干构成绝 无 仅 有的沁色,这样的玉石更有气质.

 和田玉,是历代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制作最广泛使用的玉石材料,其次还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水晶等。但是不同的时期与地区所出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在用料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战国时期常用的“水苍玉”以及元代多用的灰白玉。玉料亦有老坑和新坑之分,新开采的和田玉料与和田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在质地上多有微妙的变化。所以玉料质地特征也是鉴别真、伪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重要根据。

 水银沁。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争不能把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朱砂沁。

 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的钙化现象,虽然在收藏的过程中,数量相对较少,但是,钙化的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反而为新老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只要掌握了钙化的规律,比如:钙化后必有包浆,一定有沁色,钙化的部位通体不透光等。只要碰到钙化的明代青白玉佛附玉杵,以此规律并结合入土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再结合加工工艺综合判断,就不会误判和错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