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很感人的一首小诗,每一句都富含同情,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0-04

唐朝有很多的诗人来自于底层,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其中最典型的是就是中唐诗人王建。提起这位诗人,可能很多人并不太熟悉,其实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王建,字仲初,公元768年生于颍川(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一农民家庭,可以说出身贫寒,一生潦倒,曾经一度从军,直到46岁才开始入仕,先后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来又任陕西司马,所以也被后人称为“王司马”。

王建在中唐诗坛的地位,可以与韩愈的大弟子张籍齐名,两个人都擅长乐府,世称“张王乐府”。王建由于是来自于底层,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处处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底层民众的同情,在这首《海人谣》一诗中,他就用通俗易懂极富表现力的笔触表达了对于海上渔民的同情,整首诗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每一句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海人谣》

唐代: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可能很多并不会过多的理会渔民的辛苦,这种职业很辛苦,也非常的危险,特别是在古代,科技不如今天发达,渔民下海打渔时常会遇到风浪,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而且他们一天的收入微薄,也没有家,一辈子都生活在海边的渔船上,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而诗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写下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渔民的敬重,还有同情之心。

那这首《海人谣》也是一篇很典型的新乐府,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以此来表达渔民生活的艰难,还有对于底层民众的关怀。作为一位文人,王建身上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你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文人”和“公知”,他们一心为己,毫无同情之心,更不用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我看来就是一群傲慢无私的人,他们自以为了不起,其实无非就是用所谓的知识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看不到身边别人的苦难,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作为一位文人,应该更要有担当,要有带头作用,去感化身边的人,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只是越来越多地加入了那个群体。古代的文人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给我们起了一个带头作用,很多的文人心系天下,用爱去温暖世界,也让他们的作品有着浓浓的爱意。

这首诗写得很巧妙,诗人通过底层和贵族之间的对比,以此来揭露世俗社会的最丑陋的一面,在第一二句中就写得很感人,“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海边的渔民,他们是没有家,一辈子都是居住在船上,他们每天都出门去采珍珠,还要去到山中寻找大海,把大象的牙齿取下,用来贡献给那些富人。最后两句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大海里波涛汹涌,道路也全部高山给阻挡了,皇帝中的珍宝和象牙,则是堆满了整个仓库。

王建这首诗富含同情,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诗人同情那些底层的民情,从而给予了他们深深的同情。从这么一首小诗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还有一颗纯真的灵魂。可能当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公知”,那是永远也无法体会,也不可能明白诗人的一片真情,在那眼中可能还会把诗人当成“傻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