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何其相似的现代与古代的腐朽心理

 人众众人 2020-10-05

一、为何说范进“灵魂沦陷”?

(1)性格懒散

首先,在范进这一人物出场时,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戴一顶破毡帽”

一副穷酸文人的形象映入了我们读者的眼帘。

同时还说明了范进考试考了二十多次,仍不死心,一心专注于科举考试。面对自己家庭的困难,他丝毫没有通过劳动来改变的意思。

因此,在向自己岳父胡屠夫借盘缠的时候,胡屠夫给了他一顿痛骂,从胡屠夫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范进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正经的劳动去换取财富,承担家庭义务,整日只想着通过科举考试,高中做官。在范进中举的时候,家里饿了两三天了,母亲饿的两眼发昏。

范进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作为一个男人,没有能力去赡养妻子,照顾老人,一心沉醉于科举考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范进的灵魂早已经沦陷了,对于自己的家人已经不管不顾。

(2)没有尊严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自古以来,文人身上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节,这也是他们很重视的东西。文天祥在被金人俘获之后宁死不屈,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古往今来,这些伟大文人身上的气节是多么让我们敬佩。但再看看范进,自卑猥琐,懦弱又感受屈辱。在范进中相公之后,胡屠夫上门贺喜,无端辱骂起范进来,竟然说范进中相公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面对这样无端的辱骂,范进竟然唯唯诺诺,还说

“岳父见教的是”

在问胡屠夫借盘缠的时候,胡屠夫骂他中举是宗师看他老,施舍给他的。

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范进也只是忍气吞声。身上没有一丝文人的“傲骨”,只是一副自卑的奴才相。

(3)虚伪腐化

范进的圆滑是一种虚伪的圆滑,根本没有一丝文人的棱角。在和张乡绅的交往中就可以看出来,范进有着一套官场人员的老练。在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拿出银子来给范进,还送了一套房子给他,但范进丝毫没有慌乱,却还再三推辞。

张乡绅急了说道,

“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这时候,范进才收下银子,作揖谢过张乡绅。

在面对张乡绅时,范进所表现出来的圆滑,让我们读者对他略微有些改观。

即便范进是一个穷酸秀才,看似木讷,但也对深谙官场的那一套圆滑。

在拿到银子之后,范进拿了六两银子给胡屠户,

“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范进的一举一动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细一想,便看出范进的虚伪。他知道自己如今非同往日,这些银子他并没有放在眼里,可见他的圆滑虚伪。

二、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

1,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的社会风气影响

范进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还能坚持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科举考试给人带来的就是功名富贵。只要能够考中,就可以一步登天。

未考中之前的范进穷困潦倒,考中之后的他则是

“绯袍金带,何等辉煌!”。

考中之后,会有很多的俸禄,让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周围的人会对你的态度产生极大的转变,精神需求也会得到满足,作者在对范进中举之后周围环境压力的描写非常到位。

范进的岳父便是其中周围环境压力的代表。

在那样一个封建科举时代,就连平常的一个屠户都受到了科举考试的毒害。作为范进的至亲,他的态度变化表现可以说是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态炎凉。

在范进中举之前,骂范进

“尖嘴猴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在中举之后,胡屠户的态度立马发生改变,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上替他扯了几十回”,

原本他们之间的地位发生了本末倒置。

可见考中和考不中在人们心目中存在着价值判断,也正是这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推人走上没有回头路的科举考试的独木桥。

胡屠户的表现只是揭示众多学子沉醉公民的一个点,再来看看范进中举之后众邻里的表现,更能够烘托渲染出当时的社会氛围。

中居前,范进穷的“家里没有早饭米”,老母亲饿得两眼发昏,甚至把唯一的生蛋母鸡拿去卖了买米,街坊邻里都是不闻不问。在范进中举之后,众邻里蜂拥而至,送田产的,送店房的都有。以上的种种描述,都体现出了当时科举考试谋取功名富贵的思想对众人们的毒害。

2,范进主观上的心理原因

范进在中举之前,胡屠户的无端辱骂,范进都只是唯唯诺诺,这体现出了他在多次考试不中之后形成的一种自卑心理,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几十次的考试失败,让范进几乎陷入了绝望的境地。范进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考中,但是他不相信自己会考中。

长期自卑自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喜,

“脆弱的神经经不起这强烈的震动而失去了平衡。”

于是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一下,笑了一声道,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作者吴敬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描写,真实而又深刻的揭示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再后来,作者还对范进的母亲进行了一系列的描写,在搬到张乡绅的房子之后,老太太看到房子和屋内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之后往后跌倒,痰涌上来不省人事。”

老太太在经历了多年的贫苦生活之后,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承受不住。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人物表现,揭示出了中举者面对的心理刺激多么强烈!范进中举的发疯并不是偶然现象,范进主观的心理让他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意义。

三、浅析《范进中举》中的讽刺艺术手法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最具有特色的艺术手法就是讽刺手法的使用,吴敬梓在这方面的手法的运用上可谓是匠心独具,精彩绝伦。

在范进中举这一经典情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讽刺手法的运用,对范进以及周围人物的形象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描写,暴露出了他们的种种丑态,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不满和辛辣讽刺。

①:白描手法和动作描写

作者并没有通过直接评说的方式来表达对于人物的讽刺,往往通过白描的手法来流露出自己的感情,让人读起来感觉冷静客观。

例如在张乡绅在范进中举之后的拜访,原本两人是

“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并无交集,但在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便称

“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作者的这段描写十分客观,对张乡绅也是无一贬词。但读者却能够从中读出张乡绅虚伪面貌下攀附权贵的居心。

还有胡屠户在收范进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表达出了对于胡屠户强烈的讽刺意味,体现出胡屠户的贪财和虚伪,假意谦让却又生怕银子没有拿到手,这一段动作描写将胡屠户贪财的势利小人表现的惟妙惟肖。

②:夸张手法的讽刺

艺术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构成《儒林外史》讽刺特点的重要部分,吴敬梓善于通过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描写,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通过夸张手法来强化讽刺效果,从而揭示出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小说的主题。

首先是对于范进中举之后的夸张描写,描写范进中举之后的语言动作,

“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中叫道:中了!中了!”

这段描写写出了范进在中举之后的极度兴奋,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的内心世界。

还有一段对胡屠户的描写,胡屠户在打了发疯的范进一巴掌后,

“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胡屠户也和周围人一样相信中举的都是天上星宿下凡,这一段夸张的描写体现出了胡屠户的势利迷信,给读者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