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

 基础教育研究 2020-10-06

看点:“注重碎片化、浅显化知识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只为通过考试,学生容易陷入“找答案-背答案-考答案”的死循环。”传统的学习方式因为其碎片化、浅显化、机械化的学习方式饱受诟病,其实传统的学习方式更侧重于浅层学习,以考试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确实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深度学习更强调理解,批判性思维以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的融入。

      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它和浅层学习是对立的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完全摒弃浅层的学习?在北京十一学校教育年会期间,“思维碰撞”课堂研究所所长崔成林老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诸多问题。在他看来:

      ※ 浅层学习和深度的学习相辅相成,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

      ※ 学习目标的设计该以结果为导向,没有“果”,过程、方法都是空中楼阁。

      深层学习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即独立思考能力。

      什么是深度学习?它和浅层学习是对立的吗?

      什么是深度学习?可以结合一个案例解释。

      在初中语文讲授有的老师会在课堂提出问题,让孩子阅读文本找到答案,引发学生学习;但有的老师特别喜欢互动,引导学生去问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是在日常的课堂中大部分老师都是按第一个老师办法做的,这说明,很多课堂教学水平都是在浅层水平,如果想进行深度学习的话,首先要考虑问题的设计质量如何,有了高质量的问题就已经很接近深度学习了。

      但是浅层学习和深度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没有浅层学习,深度学习很难实现。那么,课堂教学应该是面向深度学习还是面向浅层学习呢?

      浅层学习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必经之路,是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浅层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养提升。

      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浅层学习无需动脑,学生容易陷入“找答案-背答案-考答案”的死循环,浅层学习因为其碎片化、浅显化、机械化的特点,确实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到底什么深度学习呢?

      1、有理有据的解释自己的观点;

      2、追根究底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3、通过逻辑推理与思考,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这就是深层学习,说白了就是独立思考能力,或者叫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绝大部分内涵就是独立思考能力。

      (深度学习被应用于无人驾驶技术)

      那么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到底应该如何设计,作为教师首先要思考:

      第一,“为什么教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

      第二,“教什么的问题”,即要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或者教学内容;

      第三,“怎么教的问题”,这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即通过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教得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教学评价的问题。

      围绕这四个问题进行课堂设计,就可以走上深度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在我们学校这样帮助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课堂设计:

      成果指标即教学目标,思维导引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碰撞制造冲突,形成多维对话;多维对话过程结束之后,要产生答案,形成结论,抽取方法,形成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实战智慧,最后把这种智慧运用到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和新的情境之中,就叫思维迁移。

      思维导图是实现高层次思维和结构化的一种策略、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其实就是要把新知与旧知融合在一起。

      那么成果指标又如何设计呢?我们学校里在课堂设计中特别突出“果”,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把问题、活动、评价融在一起,目的就要实现最终的成果指标,将学习目标化,我们称为三位一体的学习设计。

      没有“结果”,过程、方法都是空中楼阁

      创造就是产生一个新的产品,创造型学习如果不强调结果,课堂质量从何而来。学习没有“果”,等于瞎忙活,这就像没有农民在播种、锄草的时候不为收获而来,没有思维成果的诞生,过程、方法都会是个空中楼阁。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是学生应当知道、理解或能够做的事情,它是完成某项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结果。在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中,有四个要素: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我怎么做;

      三,我在什么条件下去做;

      四、我做到什么程度。

      这就是基于评价的目标设计,学生在这样的目标的引领下,就能够发生深度学习。例如,香港小学课堂教学案例中,学习目标非常简单,搜集资料做棒形图,完成了棒形图,并且符合标准就意味着学习目标的达成。而且香港的课堂特别强调成果的呈现,用外化的作品和成果进行展示,这实际上这就是项目制学习的本土化转化。

      (深度学习可以被应用于人脸识别技术)

      在深度学习中如何提出优质的问题?

      深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提出优质问题,那么什么是优质问题?这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过碎、过散、过浅而提出的。真正的优质问题,

      第一,强调情境性,在运用中学习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情境迁移和运用就难以实现。

      第二,强调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好奇心,有助于引发孩子思考。

      第三,注意整合,不整合的问题谈不知识结构化,也谈不深度学习。

      例如,在《赤壁之战》的学习中,通常会介绍战争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人员指挥、战斗过程、影响,这就讲完了,但是深度学习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优质问题,例如“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呢?”。

      孩子们不愿意学习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干巴巴的碎知识,问题化的学习就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解决问题。

      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学生的学习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需要老师在课堂提供好的问题,好的活动策略,以及给给孩子们空间,否则很难实现有效的学习。这是我们学校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

      在这样“台阶化”的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挖掘性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是讲台式教学,你要看我们学校依然是老师讲,但是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与评价方式彻底变了,问题设计是一个老师终身的难题,应该是一个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活动设计,基本上是中国课堂最薄弱的一面,随意化的活动,必然导致随意化的教。

      那么活动设计应该作为哪些元素呢?活动设计一般可以分为做什么(学习任务),谁来做(组织形式),怎么做(活动方法)三个元素。但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大问题分成小任务,一步步完成,从而形成大问题的解决,这就是大成果,小台阶,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的完成。

      学生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主动权在他们之间不断传递。如果课堂中加入更多的辩论、讨论、合作、互动、对话,很多知识无法全部讲透、讲细、讲完。但任何方法都是双刃剑,传统的课堂让学生逃避课堂,逃避学校,如何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两者如何取舍,答案显而易见。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如何评价?

      老师教得再好,最终得落实到学生学,但是如何让学生真的爱上学习,并且高效的学习,这个成功标准就是自主评价和成果,有效的提问,高质的反馈,从而完成自我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真实的学习和深度的学习,获得高质量学习结果。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补救方式是可以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嵌入性评价是嵌入一种评价的引导,驱动学生学习,这就是嵌入评价的作用。例如:

      不光在问题解决当中可以嵌入性评价,开展小组活动时杂乱、低效等问题就可以通过建立一些规则来缓解问题,确保课堂活而不乱,让学习活动开展得有组织,有效果,有秩序,这就是嵌入评价。

      总的来说,思维能力是所有学习能力的核心,而碰撞就必须具备批判性,需要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证实、补充、反驳观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出好问题;

      二、百家争鸣,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有理有据的说明;

      四、给自己时间。

      当然任何一个课堂整合都没那么简单,不可能有一个办法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没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产生优秀的课堂;如果如果不重视教师基本的能力与自我的发展,好的课堂改革,好的教学设计大概都是空中楼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