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八个层次的练法,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悠悠淘228 2020-10-06

太极拳是极为规范,极为严谨,学无止境的无边科学。习练者必须严格遵道而修,不得有悖离拳理拳法之不必要的动作,亦不可减少中间某一个环节,总之,循规蹈矩,按规矩习练,不得有随意性。

习练太极拳必须遵从要求规范动作,循太极拳运行规律和特性,如“阴阳变转”、“周身轻灵”、“动开静合”、“虚实变化”、“关节要松”、“节节贯串”、“用意不用力”、“中正安舒”等等,离开了拳的特性,也就没有了太极拳。

其实,每一个拳式有八种练法。通俗解释为八种技艺,从起始习拳到上乘功法,一个拳式有八个层次的功夫,十分精妙。

1、粗练

所谓“粗练”,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浅知。导师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先学会“划道”。为了便于学生记牢每个动作的姿势和起止点,不要画葫芦似瓢。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入“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势”,势熟练后,再练“联势”。

2、严练

严练是严格要求,循规蹈矩,要教授“中正学”课程,也就是练拳注意中正安舒。不能达到心神意念的内静,一定要达到外形的中正。拳法中正关系到将来向高层次的修炼,身形中正对于推手、技击也是优势。所以,在练拳起步之时,必须注意身形的中正。

3、心练

中正和安舒是练拳中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心、神、意、气不安舒,很难达到外形的中正,故内修安舒,外示身形中正。有位拳家说,“心意松,肢体松”,以达到“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之境界。

4、中正练

每个动作都应该注意重心。在盘拳动态运行之中,重心脚始终与顶保持上下一条线,不可双重,双重为病,从“小学”开始,行功要避免双重。拳论明示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初学不要“带病”练功。

5、被动练

太极拳的重要特性是三不动:没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盘拳不要主动,而是似手表表心的齿轮,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丝丝相扣被动运转。在运行中体验,势与势,也是阳动止,阴动起始的阴阳、虚实、动静、开合的微妙变化。这是太极功夫的积累和修炼,以体验一个动势的阳运行到终点,自然变转的一刹那,怎样变转为阴式的起点。在技击中,同是以静制动,后发先制。

6、意练

练太极拳“用意,不要用力”。每个单式均“以心行意”,意动神随,“以意导体”顺其自然,循套路动静规律,沿弧形线运行,运行到每动一的止点,起点自然显现。虚中虚,阴动变化,自脚下起,脚引手;阳动变转,实中实,自手上始,手引脚。

7、松练

为了使体能适应九大关节在行功时节节放松,在盘拳练功中根据个人修炼进修程度,可选择松脚练、虚提膝练、松胯练、松腰练。上肢松肩练、垂肘练、展指舒腕练以注重关节的训练。可以分上下训练,但要注意上下的“完整一气”。

8、细练

细练指修炼者从理论上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反映在实践盘拳中的脚下双轻而自然轻灵,脚下双沉的自尔腾虚。手上空灵轻扶,松柔运行始终保持单腿重心,节节上松到顶,维护行功中的安舒中正。

在松柔动态运行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阴阳变动中得到健康,在开合动静中找到平衡,在虚实变化中精神愉悦,内外双修,六脏六腑舒畅通空,打通微循环。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