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亦可成仙——人类如何探究无极世界

 abcdefghikmnzy 2020-10-06

谁言唯逆可成仙,

顺乎其道亦自然。

格物至极疑无路,

阴阳莫测又见山。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无极的概念以及无极的相对性,有与无、太极与无极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对于人类的认知极限。认知极限之内的部分属于可思可议、可知可量的太极,极限之外的部分则属于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非实非虚、非有非无的无极世界。

既然无极取决于人类的认知局限,那首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造成了这个认知极限,以及又能如何突破这个极限,将人类的认知触角深入到无极世界。

人类认知极限是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人类自身的认知局限。

人类的认知是通过各种感官来实现的,人的感官有六种,在佛教中叫做六根,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本身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比如人的眼睛只能看见非常窄的光波波段,对于红外和紫外是无法识别的;人的耳朵只能听见非常窄的声波频段,对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和高于20千赫兹的超声波都是听不到的。而像蝙蝠对超声波的感知能力、大象对次声波的感知能力、狗对气味的感知能力,都远远强过人类。

其次是工具的认知局限。

虽然人类的感官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人的认知能力。但人类可以通过发明各种工具来扩展感官的认识范围,比如发明太空望远镜可以看见宇宙深处、发明紫外探测器可以将紫外光转化为可见光、发明超声探测器可以将超声波转化为可听声,发明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可以让人深入洋底去了解深海的情况,等等。

顺亦可成仙——人类如何探究无极世界

蛟龙号深潜器

各种工具的发明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认知范围,不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尚未发明一种万能设备,可以让人认识一切。

可见,人类自身的认知局限和工具的局限这两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人类认知极限的存在。

知道了造成认知极限的原因,那么也就找到了突破认知极限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向内发展,提升人自身的认知能力;另一个方向是向外发展,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发展出更强大的工具来辅助提升人的认知能力。

这两个方向实际上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两个发展方向,即向内求的东方修炼文化和向外求的西方科学技术。这两种文化看似南辕北辙,但实际上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又相辅相成,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不断地向未知的无极世界扩张,将无极化为太极,将未知化为可知,从而达到道的境界。区别只是在于修炼文化是将各种能力内化到人身,而科技文化则是将各种能力外化为工具。

明白了这两个方向,我们再来看易经的万物生成模型就会有不同的领悟。我们发现,模型中实际上早就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两个方向,只是我们过去的理解太过肤浅,没有领悟到罢了。

易经的万物生成模型看似是从无极、太极直至万物的单行道,但实际上则是暗含着顺逆两个方向的双行道。道家的修炼文化中有一个说法,叫做“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就是将此时此刻的人体(万物)当作一个太极,顺着这个模型去推演和修炼就能达到人的至高境界;逆着这个模型去推演和修炼就可以达到神仙的境界,道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成仙”、“得道”。

顺亦可成仙——人类如何探究无极世界

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本文主要沿着“顺则成人”这一方向分析,“逆则成仙”则留待下一篇文章。

实际上“顺则成人”这一说法本身低估了“顺”的力量,顺同样可以“成仙”,可以“得道”。

我们曾将阴阳比作阴阳宝刀,太极自无极中诞生后,就被阴阳宝刀不断地一分为二,将太极切割成万物。孔子的观点似乎止步于此,但实际上阴阳宝刀还可以继续切割下去,直至将万物切割成虚无,这个虚无就是无极。

也就是说万物生于无又归于无,万物生于无叫做“有生于无”,万物归于无叫做“无生于有”,因此万物生于无又归于无就叫做“有无相生”。

孔子对阴阳二分法这个分析工具给予了高度重视,老夫子挥舞着阴阳宝刀纵横寰宇,不断切割万物。

顺亦可成仙——人类如何探究无极世界

刀客老夫子,纵横寰宇中,宝刀切万物,格物至虚空

受孔子影响,儒家的至高修炼体系“三纲八目”,就是从格物开始的。格物中的“格”就是切割,将物质无限细分,希望能够借此达到“致知”的目的,然后再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基本上是“顺则成人”原则的奉行者,也是儒家入世思想的根源。

可惜的是受限于当年的科技条件,儒家在格物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以至于阳明先生格物多年一无所获,只好转从内心去修炼,从而得出了震铄古今的阳明心学。宋朝的康节先生也曾格物多年,而且还似乎略有心得,创作了《观物赋》,并流传下来了《梅花易数》这一预测工具,通过观物来推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轨迹和吉凶趋势。

阳明先生格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格物”的先天不足。这种不足可以从“格物”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儒家格的是“物”,当“物”不存在时,儒家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因此虽然孔子的阴阳宝刀能够将太极切割成万物,并将万物破碎到破无可破的境地,但不过是止步于人类的认知极限,局限于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当达到认知极限时,“物”就从人类的认知中消失了,“格物”功夫就遇到了瓶颈,破无可破、格无可格了,导致阳明先生功败垂成了。这种先天不足造成了“顺则成人”的主观判断,低估了顺天而行、顺乎自然的巨大力量。

顺亦可成仙——人类如何探究无极世界

王阳明

而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突破了格物的障碍,因此老子除了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万物生成模型之外,在提到无极的概念时,更进一步阐述了“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的观念。

孔子发现了“无中生有,有生万物”,将阴阳宝刀的格物功能发挥到了“物“的极致,而老子的“复归于无极”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阴阳宝刀可以破碎虚空,切割到无极世界,将万物切割到“虚无”的境地。

孔子的模型是断开的,始于无中生有,止步于八卦生万物,而老子通过“复归于无极”构建了一个“有无相生”的万物循环衍化周期模型。

老子比孔子向前多走了一小步,这是老子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也是老子的境界要高于孔子,孔子需要向老子问道的缘故。

西方的科学与儒家的格物基本相同,就是将万物破碎、重组,并希望借此了解宇宙真相。比如建立大型粒子对撞机,这个对撞机就是一把大号的阴阳宝刀,把万物不断地切割粉碎,一直粉碎到夸克、到玻色子,然后还不满足,还想继续破碎下去,一直破碎到科学无法识别、无法理解的地步。

顺亦可成仙——人类如何探究无极世界

对撞机

我们所居住的宇宙本身同样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破碎机、一柄超大号的阴阳宝刀,将当初宇宙大爆炸时的那个奇异点不停地破碎重组,破碎重组成星云、星系、宇宙尘埃、最终宇宙膨胀到一个拐点,破无可破,重新归于虚无。

在物理学上,这叫做熵增原理,熵代表了系统中的不可用能量,一个系统的演变必然是可用能量越来越少,不可用能量越来越多,直至所有能量都变成不可用能量为止,这就是熵增原理,表明了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沿着从有序向无序,从非均衡向均衡的单一方向发展变化。

宇宙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处在熵增的过程中,一刻也不曾停止,直至熵值增无可增,归于寂灭和虚无,然后在虚无中重新诞生一个奇异点,再来一次造物创物的过程。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无极”正是对熵增原理的生动描述。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易经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欢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会全力为您答疑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