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毕宝魁的博客 138--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缓步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初生的朝阳送来温和而明媚的阳光。蜿蜒的小路曲曲弯弯,一直通向幽静的地方。那花团锦簇的幽深之处,正是僧人们居住的禅房。山光青碧,鸟儿正在欢悦地歌唱;潭水清澈,倒影滉漾,那情景更令人心静如水,宠辱皆忘。整个宇宙宁静和谐,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钟磬的余音在静空中回绕荡漾。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 [禅院]寺院。 [禅房]也称寮房,僧侣的宿舍。 [万籁]一切声音。籁:泛指自然界自然生发的声音,故也称天籁。 【评析】 本诗抒写清晨进入破山寺后见到的景色和产生的主体感受。最精彩的是中间两联,抒写细腻,状物精微。“曲径”两句把禅房环境的幽静雅致写得出神入化。“曲径”一作“竹径”,也可通,但还是以曲径为佳。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曲”字写出诗人在竹木掩映的曲折蜿蜒的小路上行走时的情景和主体心境。转来转去,小路一直通向最幽深的地方,这才发现,在花木丛生的深处是禅房。“幽”、“深”二字将禅房所在位置的僻静凸现出来。禅房是僧人的宿舍,是其日常生活之所。此处静谧清幽,毫无世俗尘嚣的烦扰,令人心驰神往,可以荡涤胸中的一切苦闷和烦恼。下一联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韵,“悦鸟性”、“空人心”均是使动用法,进一步表现大自然和谐给人与鸟带来的愉悦。尾联的钟磬音本是僧人早晨礼佛诵经时伴奏的声音,是引导人们通往佛国的福音,给本来就清幽寂静的寺院增添了令人神往的神韵。 全诗语言朴实而深情绵邈,抒发了洒脱出尘的隐逸情趣,表现出对世俗污浊的厌弃和鄙夷,这正是盛唐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士人所追求的高致,这便是本诗获得很高声誉的主要原因。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作者不按一般律诗的常规来写,颔联不对仗而在首联对仗。吴乔在《围炉诗话》中称这种形式为“偷春格”。其次是语言洗练生动,欧阳修激赏“曲径”一联,“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难工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