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毕宝魁的博客 134--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译文】 在外地做官的人,对节令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由北方来到江南的我,惊奇地感觉这里一切景物都很新鲜。朝霞从东方的江面上升起,托出一轮红日,云蒸霞蔚,十分美观。刚入早春,梅花已经盛开,柳叶也开始舒展。和煦的春风仿佛在催促黄莺歌唱,温暖的日光映照江面碧绿的浮萍绿光闪闪。忽然听到你那首充满古调的诗,不禁勾引起我的归乡之念,涕泣几乎要沾湿衣衫。 【注释】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常州市。 [陆丞]晋陵郡丞,名未详。 [物候]根据自然现象如草木鱼虫等物的变化来观测节令叫物候。 [淑气]温和美好的春天气息。 [黄鸟]即黄鹂,又名仓庚。 [古调]格调近古之诗,指陆丞的原作。 【评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即晋陵陆丞所作,已佚。大约在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曾在江阴(今属江苏)任职。江阴在长江南岸,与晋陵毗邻,有可能与陆丞同游唱和,诗当作于斯时。 诗人借早春游望所见之景,抒发宦游江南的感慨和思归的心绪。作者于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至此已近二十年,诗名虽高,却一直沉迹下僚,宦游在外,难免有牢骚,诗之感伤情味正缘于此。 本诗开篇即发感慨。“独有”、“偏惊”两词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强调对异地风情的新鲜感和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中间两联写景,即“物候新”的具体表现。四句诗所写均是普通的江南春景,作者为何要“惊”?“新”又体现在哪里?需知作者是中原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他是用自己原有的眼光和习惯来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诗人的故乡,此时梅花尚未开放或者始见新花,柳也未展叶,春意尚很渺茫,所以他才吃惊这里的春天来得早,来得快,刚入初春便春意盎然了,与家乡大不一样。作者的思乡之情已悄然含蕴在这“偏惊”二字之中。还应指出,南朝粱诗人江淹《咏美人春游》中曾有“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的诗句,本诗“晴光转绿蘋”当由此化出。最后两句抒情,点题又回应首联。既表现对友人作品的尊重,又暗示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多么浓重,一触即发。 全诗结构缜密,首尾两联抒情,从“宦情”领起,到“思归”终篇。中间两联写景,偏重在“惊”、“新”二字,从而引逗出对故乡春景的思恋之情,使情感的抒发有了依托,更加形象化。喻守真说:“此诗作法非常绵密,全篇关键在‘偏惊物候 新’”,指的正是这种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