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阅读点亮教师成长之路 |读书征文选登之49

 新用户0055Uznz 2020-10-07
教育阅读点亮教师成长之路
——读《走进教师阅读》有感

我对刘波老师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学生时代——憨厚亲近、风趣幽默,那时我们最喜欢上他的心理课。当我走上工作岗位,读到这本《走进教师阅读》,有幸让我重识了他。我们常言,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可身为教师的我们,常感工作疲惫,面对棘手的教育问题我们手足无措,面对未来的成长之路我们迷茫彷徨。教师若只点亮别人,那么教师自身的成长之路谁来点亮?
当我阅读此书,深感刘波老师为我们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我身边的“榜样力量”。书中提及的他在阅读方面的经历,让我很是受鼓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门外汉”到“引路人”,他用了十年。他的十年积累垒成了四本成书、几十篇文章发表,成为一个区域的阅读带头人、《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推动人物”。想到自己的阅读现状和职业状态,刘波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教师成长之路,亟需阅读来点亮!


01
点燃阅读热情:驱动内力
如果我们能清楚“阅读为谁而读,为什么而读”这个问题,就会有更多的阅读热情。书中向我们论述了许多我们需要阅读的时代要求:“大时代”时代需要深阅读,智能手机时代造成的阅读碎片化、“亲自阅读”缺失等现象,专业阅读是职业人士的刚需。同时也向我们建议了一些提升阅读内驱力的做法,比如寻找榜样力量、功利心转化为进取心,我认为这些都是切实有效的策略。
刘波老师的阅读热情是被闫学老师的《教师阅读的爱与怕》点燃的,他写的关于这本书的征文获得了一等奖,并刊发在《教师博览》上。这样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他,从而走上了教育阅读之路。书中还讲到镇海“研之乐”读书会的许多成员,都是由于一次偶然的征文获奖,由此被点燃了阅读热情,于是每年的征文都有她们的参与,甚至还积极参加“啃读挑战”活动。
我很感谢我的师傅,在我顶岗实习的时候就给我推荐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不跪着教书》《究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我还阅读了宁波的罗树庚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专业发展的六大素养》,他们对于阅读的热情和坚持都深深激励着我。尤其是当我读到罗树庚虽是语文名师,学的却是数学专业,阅读写作也不是他的强项,但他如今出版了《玩出名堂 写出精彩——小学情趣作文教学》等论著三部曲,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他每天坚持阅读,坚持写作的沉淀。书中谈到的仁爱中学校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仍坚持每周向老师们推荐一篇文章,并附上自己的读后感。是呀,寻找榜样何必舍近求远,身边的这些还不够吗?
如今我们阅读,多是由于征文的硬任务,教书育人的教师却不读书,这样的现状是很可悲的,这样如何能教出爱阅读的学生呢?愿阅读能成为我们的真实需要,驱动我们内心的真正动力,更为自觉地自觉选择阅读。


02
点亮阅读之光:读写结合
如果是阅读是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输出。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向阅写的更深处漫溯。书中提到了“读写结合”的两个层次: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罗树庚老师也是凭着每日的读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刘波老师也同样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参加各类征文和期刊发表。他说:“读写结合”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写出好的读书心得,也在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形成。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我读到了读和写对老师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老师。
然而读写实践的现状表明,我们往往多读少写,甚至只读不写,究其原因基本都是没时间写,不会写,其根本不过是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毕竟写的过程需要将阅读的内容的整合,比相对简单省力的输入,需要更深的思考,尤其是要写一篇完整相对拿得出手的成文,得花更多的时间,甚至修改上好几遍。其实在读写上,我们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可行,刘波老师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很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刘波老师学习写读书心得的时候,是把一等奖的文章都下载下来,进行精读学习的。读书心得既不是将内容简单的堆砌,也不是脱离内容只陈述自己的理论观点。读书心得不同于论文,贵在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样看来,并不难,只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遇到有感触的文段,随时随处写一些感悟体会,等读完一本书,将这写“批注”进行统整,不就成了一篇读书心得了吗?这些小小的体会一点一点,就像星光,单独一颗并不起眼,但汇聚在一起,就是整个银河!
其实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记录“阅读之光”。比如电子书可以随时写批注,还能快速定位,快速查找。再比如刘波老师提到的“印象笔记”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不仅建立索引系统,进行知识分类,还可以对插入的文件进行标注,最有用的是,他可以进行碎片化知识的集中。“印象笔记”关联微信后,可以将公众号阅读的内容同步到“印象笔记”中,也能关联其他的软件,比如扫描宝、微博等。举例来说,我们将“中国教育报”公众号上的文章,同步到印象笔记后,就能在电脑上回顾和摘录。将同主题的多篇文章集中在一起,就能进行主题式的阅读,把原本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更有助于读写实践。“印象笔记”在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方便,我也曾运用它来记录每天的阅读心得,要是能坚持用好它,会让我们的读写更有收获。


03
照亮阅读之路:贵在坚持
“板凳要坐十年冷”,这句话在书中出现了很多次。阅读和做学问一样,都需要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坚持不懈。最让我佩服的,不是大家们的成名瞬间,而是他们甘于寂寞的沉淀时期,或三年,或五年,或十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一天阅读30分钟并不难,难的是30乘以365,而这没有阅读的日子里,是我们向忙碌、懒惰妥协的时刻。
本书的序以“老师,你处在怎样的状态中?”为题,深深抓住我的内心。我们往往在自己的舒适区固步自封,满足于自身的工作状态和知识水平,岂不知在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没有进步就意味着落后,失去前进就意味着被淘汰。美国作家提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教师的专业阅读也只有在坚持和沉淀中现出其光辉来。
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可以多寻找一些获得感,比如参加各类征文、撰写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等。这些正向反馈可以继续点燃我们的阅读热情,向新的征程出发。这样循环往复,猛然回首,发现我们已经在阅读之路上走过了好长一段,这样多好。
成长之路重在选择,每一位教育人都应该成为阅读人。正如书中所说: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