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体能:运动表现提升的支点

 孤凤 2020-10-07

竞技体育的发展正逐步把竞技运动演变为展示人类各种“极限”能力的载体,奥运会、冬奥会、世锦赛等国际赛事获奖者的运动成绩一直在稳步上升,对竞赛规程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多年来运动员在各阶段备战过程中体能训练的进步。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的最重要结构之一,它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综合。近年来,随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提高体能水平成为许多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突破点,并且对许多精英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产生巨大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改善身体形态,使之更加适应专项运动和技术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水平的效果。同时,对提高运动员预防伤病的能力和恢复能力也有积极意义。

根据体能对人体运动的作用,体能分为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基础体能是运动员在任何随机的运动中都能表现良好的能力,可以把它看成是 '运动员为任何运动做好身体准备的能力'。基础体能对于任何项目的运动员来说都是相通的,包括力量、爆发力、耐力、速度、柔韧、平衡、稳定、灵敏和协调等基本能力,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这些能力,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专项体能是指完成专项技战术时机体所需的能力,它建立在一般体能的基础上。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如果说专项体能是杠杆,基础体能就是专项体能撬起运动表现提升的支点。

基础体能包括以下身体系统的能力:

1. 心血管/肺功能:收集、处理和输送氧气的能力;

2. 耐力:处理、传送、储存和利用能量的能力;

3. 力量:用肌肉单位或肌肉单位的组合来施力的能力;

4. 柔韧性:在一个给定的关节上,使运动范围最大化的能力;

5. 爆发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一个肌肉单位或肌肉单位的组合施加最大力量的能力;

6. 速度:使重复动作的时间周期最小化的能力;

7. 协调:将几个不同的动作模式整合成一个单一动作的能力;

8. 敏捷性:将一个动作模式到另一个动作模式的转换时间降到最低的能力;

9. 平衡: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

10. 准确性:控制特定方向或特定强度动作的能力。

其中的各项能力都有其独有的属性,如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围度、肌肉力量、爆发力,改善神经肌肉适应、肌内和肌间协调,提高身体稳定性和灵敏协调性。这不仅有利于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表现的提升,对于技能主导类项目运动表现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韩国男子游泳运动员朴泰恒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体重保持74.5kg不变的情况下,深蹲提高了10kg,达到120kg;高翻和卧推均提高了5kg,达到90kg,并最终在400m自由泳比赛中获得冠军。

19岁的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Simone Biles 拥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卓越的稳定性,是集力量、技术、心理素质于一身的体操选手,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斩获4金1铜。她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以往我们对技能主导类项目体能训练的认识。研究发现,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在做动作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活主动肌,适当激活协同肌和稳定肌,并且最低限度的激活拮抗肌,有助于在特定的力量任务中更好地招募和激活相关肌肉。这些神经肌肉适应有助于提升技巧类项目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参见《增肌训练对运动表现的重要性》一文。

通过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有利于形成正确技术和改正错误动作。

身高195cm的博尔特可以很轻松的摸到脚尖(你的腿比他的更长吗?)

有氧能力对于任何运动项目运动员都非常重要。拥有良好有氧能力的运动员不仅能够延长无氧供能的时间,延迟高强度运动时机体酸中毒的出现,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疲劳消除的速度,这对于那些在一场比赛中需要几次参赛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径赛项目的预赛、复赛、决赛和田赛项目的多次试投、试跳)和一场比赛有多个回合的格斗类项目(如摔跤、柔道的比赛)以及多节比赛的集体球类项目(如排球、篮球 )尤为重要,这可以使得运动员能够在有限的比赛间隙或比赛的过程中快速恢复体能,继续进行高强度的对抗和比赛。已有研究表明,有氧能力越强,每次进行大强度无氧运动后恢复能力越强。对于短跑、投掷和跳跃类项目,虽然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少直接安排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内容,但他们在准备期经常会安排10个甚至20个100m或200m跑这种类似于高强度间歇式的训练课,来进行心肺耐力适应,以提高有氧能力。有研究表明,只进行一次30s全力游泳冲刺时,无氧供能占比高达67%,而进行4组全力30s冲刺时(间歇4分钟),越往后有氧供能的比例越高,第4次时,有氧供能比例已经超过了无氧供能比例。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各项运动能力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基础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基础的好坏决定了专项体能的高度。

201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对15支备战东京奥运会的重点运动队开展“铁人计划”,以基础体能为主,测评内容包括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m冲刺、卧推1RM、深蹲1RM、引体向上、背肌耐力、腹肌耐力和心肺耐力测试,旨在引导各支国家队重视体能训练,从基础体能入手,逐渐开展专项体能的测试与训练。下图是我国一名优秀柔道运动员(国际健将)的8项测试数据与国际精英柔道运动员模型的对比。

可以看出,该名运动员在多项体能指标上与国际精英柔道运动员存在明显差距。基础体能的不足限制了专项体能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运动表现的提升。

处在任何阶段的运动员都应该进行基础体能的训练,而基础体能往往又是运动训练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尤其是对于精英运动员。许多人认为,运动员达到一定的水平只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就可以,其实不然。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专项体能,提高运动表现,任何级别的运动员在任何训练阶段都应进行基础体能训练,根据运动员水平、训练年限、训练阶段的不同,基础体能训练占比20-40%不等。通过基础体能训练,可以全面提升运动员的柔韧、平衡、力量、爆发力、耐力、速度和灵敏协调等能力,弥补运动能力的短板,提高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预防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