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护之争&过度VS标准?

 感控plus 2020-10-07

作  者:第一师医院   程丽峰

编  辑:高少卉

导读:

新冠防控以来最大的争议问题莫过于防护,关于防护国家出台了不少的规范、指南或要求,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区岗位的防护可能各有各的不同,而专家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也与现有的规范、要求有所不同,那么必然导致临床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怎么办?怎么防护?可能会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但无论如何,基于循证的风险评估应该是我们所倡导的。

推荐阅读:

所有规范均滞后于循证丨从一次性口罩如何重复使用说起

防护过度之危害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暴露出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的问题,存在过度防护与防护不足的两种倾向,基于标准预防理念,医护人员的防护配备应根据诊疗操作的暴露风险,一视同仁,应避免为寻求心理安慰而将合理防护变为装备竞赛[2]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时应避免个人防护用品过度使用[1]
①防护服叠穿:增加诊疗操作行动不便,出现破损松脱不易察觉,脱除时容易因脱下不便造成内层污染;
②护目镜叠戴:降低视野清晰度,增加锐器伤暴露风险;
③过多穿戴防护服隔离衣:在工作中更易被汗水浸湿,容易降低防护性能;
④双层口罩:可能影响面部密合性,虽然正面加强了防护,但是口罩和面部的缝隙带来了感染风险,密合不到位,增加口罩正面阻力,导致口罩与颜面部缝隙漏气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且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2]

正确防护的必要性

关于正确防护的必要性就不必赘述了,没有适当的防护就相当于“裸奔”,我们并不操心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毕竟新冠防控以来,很多医务人员都因为防护达不到个人想象的样子而不敢进行某些诊疗操作。但个人防护中行为隔离比物理隔离更重要,并不是说你穿的越多就越安全。实际工作中胡乱穿、按个人想象穿等各种情况司空见惯。而根据标准预防理念正确、规范穿戴防护装备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能避免医疗物资浪费,日常工作中做好双向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3],科学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结束语

标准预防的培训演练可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穿脱个人防护装备流程,准确把握关键点,减少忙中出错,从容应对疫情防控的不时之需。只有人人懂防护,人人会防护,防护理念深值入心,根据操作风险做好科学防控才能为医务人员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也不会造成防护用品的不必要的浪费,而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的非感控专职人员,在防护用品的选择上,务必尊重控感科专职人员的意见,毕竟术业有专攻,你擅长临床但不一定擅长感控。

参考文献

  1. 李舍予,黄文治,廖雪莲,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内防控的华西紧急推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02:125-133.

  2. 武迎宏,曹洋,高燕,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文件标准研究及现状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08:1161-1166.

  3. 王营营,姜会平,袁肖肖,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通科室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防控[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20,02:52-5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