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之根,究竟在哪?

 熟年人生 2020-10-07

  近日,参与青浦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后,顺便拜谒了白鹤镇内的青龙古寺。根据寺内的介绍:作为盛唐古刹,青龙古寺建于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当时名为报德寺,俗称青龙寺。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古寺重建,改名隆福寺,始建塔,名“隆福寺塔”,俗称“青龙寺塔”。如今,寺庙占地44亩,实际规划占地60亩。寺庙于上世纪90年代初重建,全堂佛像皆为汉白玉玉佛,佛皆为红木,据考证唯全国之仅有。寺庙旁的青龙寺塔,是上海最早留存的唐宋时期古塔,形七层八角,砖木结构。2016年年底,白鹤镇护国隆平古寺地宫的大量历史文物的挖掘出来,也已引起了佛教界和历史学家等的高度关注。

    据考古和古文献综合研究,五代时期,青龙镇已形成港口集镇。宋淳化二年(991年)初,设水陆巡检司及镇将,负责守卫巡逻,还兼管财政。景祜年间,朝廷派文职官员到青龙镇理财,并相继增设了官廨、镇学、税务、监狱、官仓等。元丰五年(1082年),大书画家米芾出任青龙监镇。文学家梅圣俞曾撰《青龙杂志》,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志中记载:青龙镇有坊(街巷)三十六,桥二十二。三十六坊为见山坊、至喜坊、先登坊、合浦坊、福地坊等。林鉴于淳祐年间监青龙镇,将镇治、坊巷、桥梁、道路加以全面整治,并编纂了《青龙镇志》,其中记载了那时青龙镇的规模:街长三里许,有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烟火万家,商贾云集,茶坊酒务繁忙,亭台塔楼相望,高大的建筑龙江楼、四宜楼极为著名。据陪同拜谒青龙古寺的《青龙镇》历史小说作家俞敏透露,他们青龙文化研究会正在研究制作青龙港古镇的模型,为让今人记住上海最早的贸易港口和集镇。青龙文化研究会的高先生和周先生,也透露:青龙丝路小镇的建设,已引起青浦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将主要围绕文旅结合、产业转型和城镇风貌三方面展开。市区有关方面也将重新调整白鹤镇的区域发展规划,并引入市级的有权威的咨询机构介入。

上海地区的寻根热潮,在新一轮城镇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掀起阵阵涟漪。610日,在闵行举行的马桥文化论坛上,有学者称:至今,上海被发挖掘的古遗址有30处左右,而以遗址地命名的文化只有三处:青浦的崧泽文化,松江的广富林文化,闵行的马桥文化。有专家把这三处文化画在地图上,这三个地点竟在一条斜线上,崧泽文化在最上面,广富林文化在中间,最下面是马桥文化,但马桥文化并不是终点,只在中间部位。这意味着,早在六七千年前,在长江和海水的作用下,在现今上海的西部逐渐形成了冈身,通俗地说,就是上海的古海岸线 从形成年代来说,崧泽文化距今5500年,广富林文化距今4200年,马桥文化距今约4000年。这条古海岸线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日积月累并逐步向海面延伸。这条古海岸线涉及现今上海从上到下有:嘉定、青浦、松江、闵行、金山。如何诠释上海起源的这三种文化?有学者称:对崧泽文化被誉为古代文明之源,广富林文化被称为城镇文化之根,马桥文化应该是和谐人居之本

在“一带一路”、特色小镇及新型城镇化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充分挖掘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源泉,将乡愁与市容“穿越”紧密结合,并与经济发展、田园综合体、人口导入、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统筹规划,上述几个郊区正在紧锣密鼓。松江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已经捷足先登,青浦等区也将紧紧跟上。

在市中心的相关区域,多年前,也早就在弘扬海派文化中做了很多努力。如:徐汇区的土山湾文化、黄浦区的外滩源、虹口静安等的石库门文化等,都搞得有声有色。上海有63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已达3000多万。追溯远古,上海之根,究竟在哪?遥望未来,上海将会走向何处?2040的上海发展规划,已经引起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普遍关注。寻根,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