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型社会中的职业风险与职业选择

 熟年人生 2020-10-07

(按)拙稿在2006年撰写发表,时光已飞驰了12年。职业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金融系统、官场及一些创就业新的领域中,年轻人选择职业,要根据本人的自身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等来决定。

   一、命题的提出社会背景

2005年年初,在接受大学一个课题访问时,当访问员问:你对职业的第一感受是否是“敬业”一词。我竟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风险。访问员一开始有点疑惑,后来再仔细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感到这是我的所谓“经验之谈”。我也回味了一下,确实,“职业风险”是当前转型社会中青年人、中年人就业(创业)前以及就业(创业)中所要首先具备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风险对应的职业选择也就相应而生。

(一) 转型社会中职业观念变化的背景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相应较长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长时期的转型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劳动观念,包括职业观念,也在这大浪淘沙中不断发生变化。当今转型社会中职业观念产生变化的背景特征有:

一是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后,人们的就业不再由国家负责分配,人的社会属性也由“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就业与职业被推想向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人的自由选择度相应增强,同时其就业风险和职业风险也随之提高。

二是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多,产生了“休闲意识”。最近国内有研究报告指出,在闲暇时间保有量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和英国。据说中国在2000年的闲暇时间折算为天数是195.3天。当然,这种尚属低质量的国人休闲生活方式,毕竟使人们知道,除了劳动创造人生价值,休闲也能并且有时创造更适合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价值。

三是互联网的快速和普及发展,拓展了职业的展示平台,,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职业风险和职业选择的机遇。人们流淌在互联网上,既是属于消费型的活动,但同时又是生产型的活动。在这既是虚拟型活动空间又是实际生活内容的互联网平台上,职业风险与职业选择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并存,并表现得更加激烈和更加酣畅。

(二)转型社会中对劳动与职业本质的再认识
        最近,有学者认为: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又提出了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的著名命题。他们提出,要使当代人真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关键在于使他们的劳动本身也成为一种自主性的行为,不仅要在劳动之外寻求个人的自由发展,而且也要在劳动之内寻求个人的自由发展。他们还强调,社会把注意力集中于生产领域,让人们在从事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的过程中获取幸福和满足,并不意味着强迫所有的人都采用一种特殊的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让人们有比现在更富于吸引力的其他种种选择。

时代车轮驶入了21世纪的头十年。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劳动与职业的本质意义。职业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职业中的风险与选择?我们怎样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和幸福?对于刚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对于还从没上山下乡吃过苦的城市青年来说,劳动与职业的诱惑与困惑同时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7说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需和劳动高度统一,劳动和自由活动也将相应地完全一致,劳动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自由,但又是人的最自由的活动。人类在劳动中获得彻底解放,即让每个人从以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升华到把劳动作为生活目的的自由活动的生活享受,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到那时,职业风险是否几乎不复存在,而职业选择则是从满足人的兴趣爱好方面扩展呢?当然,在现阶段,若从某些特定“先富起来”的少数人群来说,对于金钱物质已经满足他们和下一辈生活需要的特殊人群来说,劳动与职业也只是按照他们的兴趣爱好转动而已。

二、转型社会中的职业风险

   转型社会中的职业风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意识而已。从目前社会现实来看,职业风险包含就业风险和在业风险两类。

 (一) 就业风险

就业风险主要指大学生毕业后寻找就业岗位的风险。就业难已经成为国际化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7月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的发展报告》指出,整个东亚都在经历一个无就业增长时期,中国的情况尤其严重

在这个“无就业增长”时期,中国内陆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几年来日益凸显。据资料,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共青团中央等有关机构曾合作进行了一项“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据中国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预计2006年将接近百万大关。

从网络上得知其他一些国家也相当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的正稍有起色。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达17.2%,高于全国总体失业率。据估计,有近40%的毕业生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印度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出现大幅增长,从1947年的10万增长到2005年的1050万,但每个学生获得的公共资金却在1991至2003年间下降了近30%。德国7月份失业率大幅下降求职人数减少8.4万人,至440万人,就业状况的改善使德国失业率降至10.6%,这是德国一系列良性经济数据中的最新一个。新加坡今年上半年就业市场创下新纪录,与去年同比增加了8.15万工作岗位。就业市场去年新添11.33万份工作,是1997年来增长最强劲的一年。今年6月的失业率是2.6%,与三个月前的2.3%相比有微幅的增长。

应该说,我国今年的就业市场也有新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60%以上。其中,上海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72%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就业状况有所改善。 

 (二) 在业风险

在业风险主要指在职风险。在职风险有这几类:

1、 行业风险。

据有关资料分析:有这行业风险
一是行业竞争日趋惨烈企业发展与行业整体走向紧密相关,员工职业前程又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如在职的行业市场过剩,导致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进行兼并重组,甚至破产倒闭,员工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职风险。如(1手机业中国手机市场已供大于求。20%的国产手机厂商将被淘汰出局。2零售业本土零售业泡沫开始破灭有专家预测一些经营不善的大中型超市将出现倒闭风潮。(3汽车业,近年来,国产汽车市场已经供大于求,车市低迷利润下降,汽车零配件企业、汽车销售企业受到冲击较大。4)金融业,明年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经营人民币业务,国内银行坏帐消息不断,随着几大国有银行的上市,大规模的内部员工的整合以及领导班子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是内陆企业海外收购内陆企业花费巨资进行海外收购开始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内陆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有可能会对内陆员工产生不利影响。如内陆企业在海外投资生产型企业,除了极少数高层外,一般内陆员工不可能被大量派往海外任职,而国内的生产业务将有可能会萎缩。

三是垄断行业面临反垄断政策调控电信业、电力业、水利业、铁道业、金融业、公用事业等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一些行业,如今首先面临工资调控的政策。社会也一直在呼吁《反垄断法》的出台。

2、 职位风险

职位风险包括在职岗位风险和所在职业工作者的风险。

  一是一些原本占有优势的职业岗位由于市场或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也变得风雨飘摇。如去年的一项有关调查表明:科技工作者职业风险大 调查显示,四成科技工作对收入不满意,科研机构人员年平均工资与公务员相比,绝对差距由1996年的200多元扩大为目前的2000多。同时,由在1999年,科研机构普遍开始实行院(所)长负责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等内部管理制度。聘用制和合同制开始成为科研机构的基本用人模式。这意味着,过去一直靠国家“养”着的科技工作者,一下子“没人管了”,他们也开始像企业职员一样,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如果,科技工作者如果申请到项目,生存都是问题。但这些项目往往掌握在少数几个“学术包工头”手中这些学者往往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科研的资金总在几个人中流转,其他人只能给这些著名学者“打工”。

       二是在职岗位中,如一些公司高管等面临市场经济体制的还不完善以及腐败之风还不能得以根本扭转,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他们或者选择退出,或者同流而污,一旦东窗事发,便锒铛入狱。公司高管经济犯罪,导致公司利益受损,不仅会影响公司员工的职业前程,还牵涉到他们本身的人生前途今年秋季以来,上海因社保基金案导致多名公司的高管被有关部门立案侦查。在法治和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大型国有公司的高管风险不会有明显减少。

三是一些有高危行业的职工岗位的职业安全风险,如煤矿(矿业)、化工厂等行业中的职工,在安全措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随时面临厂矿爆炸威胁生命的危险。
   牢固树立职业风险意识的意义,明确当前职业市场中的职业风险,有助于在就业过程中,可以理智、冷静、及早地进行职业防范。

三、转型社会中的职业选择

   职业防范有好多种方式和途径。其中,明智的职业选择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一)职业选择的重要性

对于就业者来说,往往一开始会陷入职业选择两难的境地。犹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与猫的对话:爱丽丝问:“你能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吗?”“那得看你打算去哪儿。”猫说。“我不在乎去哪儿。”爱丽丝说。“那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猫说,“只要你一直走,走得足够远,总会到个什么地方。”猫的回答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应付。

面临职业选择,我们其实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你想选择哪个职业”,二是“怎样去选择你理想的职业”。没有目标的职业选择如同一头雾水,而不知从哪里着手去选择则生活肯定是杂乱无章的。

为此,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在于:

      其一,职业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选择好合适的职业,就能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从而最能体现人生的意义。当前,上海在改善就业环境中,其中一个思路就是:积极提供政策援助,让青年人充分走创业之路,这比解决其一个明确的职业岗位更加重要。创业,最能体现青年人人生的自我价值。

     其二,职业是人们展现兴趣爱好的舞台,选择好愉快的职业,就能最充分地挖掘人的潜在和显性的能力,从而使职业与兴趣得以自由地结合。目前,上海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有助于使广大倾向于艺术思维的青年,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想象力的天地,在职业中获得快乐。

其三,职业是人们有效享受时间的露台,选择好舒适的职业,就能使人们最合理地配置劳动和休闲的时间比例,从而使自己能充分享受到时间的效用。我国双休日的制度实施,从大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充分时间。但在有些职业(行业),特别是一些私人企业或外资企业,往往莫名其妙的加班会明显增加和挤占员工的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这就使那些不愿意做“工作狂”的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得不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职业选择也要相应重视职业劳动中的一定“自主性”,如有些不实行“坐班制”的岗位,或者“在家上班族”。现代人一定要在有限的劳动时间里开辟出一个足够大的自由和享受的空间。人是不是真正实现了劳动的解放,最后还是看劳动有没有实现自主性。
 

(二) 职业选择的灵活性

职业选择的的灵活性在于对职业选择的所要考虑的因素和所掌握的原则。

1、影响职业选择的自身因素

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社会、经济格局发生大变动的过,也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实现重要转变的时期。选择职业是人生一件大事因此,在求职时,以下自身因素应该仔细掂量:

1)气质类型心理学家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一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粘液质、抑郁质的人比较适合做要求细致的工作。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有特定的要求,如医务人员要求耐心、细致,飞行员要求机智灵敏、注意力集中等特点。气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后天也可以锻炼改造,况且纯粹属于某一气质类型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几种气质类型兼具的混合体。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2)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能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神奇的力量。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移到思辨型的理论研究或与人交往的营销和公关上来,他会感到无用武之地。

3)个人性格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要选择某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如企业家,除了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气质、能力外,还应具有果断、勇于开拓创新的特征;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生、正直、有责任感等良好品质;医生要求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品质,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2、职业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职业选择是人们对职业的评价、意向以及对就业所持的态度,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其一的过程。在职业选择时,应当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是胜任原则。在选择职业时,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实在的评价,包括学识水平、职业技能、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特点等,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不能盲目攀比。当代青年人,思想比较解放,理想和追求比较高,但首先要面对现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仅只靠文凭,而更注重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职业技术学(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往往比其他大、中专学(院)校要高。

二是特长原则。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各人有所长也有所短。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把人格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6种类型,虽然各人所属类型不同,但在整个社会职业中都各具有优势和特长。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是发展原则。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唯一途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由单一向全面发展,决不能一蹴而就。在选择职业时,既不能期望值过高,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把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与团体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2006、11、18

媒体刊用:

“转型社会中的职业风险与职业选择

——《上海劳动保障信息》2007年1

——《上海社讯》2007年520

职业人须有风险意识”(采访稿)

            ——《人才市场报》2008722A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