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坊七巷游逛记

 熟年人生 2020-10-07

到福州游玩,一般游客首选市中心的“三坊七巷”。因为,网上介绍:这是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5日初一下午四点左右下榻酒店后,当即就到附近的三坊七巷探寻。

                   暮寻乌塔三坊七巷

沿途经过冠亚广场的乌塔,顺便先睹为快。这是一座7层高的灰塔,现称为恩慈塔,与对面于山的白塔遥向相望。

沿着八一七路走,看见路口有三坊七巷游客中心,旁边一幢红墙大宅院,就是林则徐(祠堂)纪念馆。这里的展馆节日期间也是下午四点半就闭馆。

横对面的石丐茶铺名称比较别致。

因天色已黑,我们现在路边的特色小吃馆里用餐。餐后再去先领略一瞥福州历史古建筑群的风貌。

晚上的三坊七巷稍微走了一下,好像没有云南丽江的热闹。

看了介绍: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衣锦坊荣归故里

第二天上午游玩西湖公园和西禅寺后,下午就直奔三坊七巷。

天公作美,下午阳光明媚。这里早已人流如潮,摩肩继踵。

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原宋朝有两陆姓兄弟和王姓等一些名仕在外做大官,衣锦还乡。

 从八一七路进衣锦坊。右边第一间开放的是小小的摄影基地。但进去比较空荡,有些花草而已,其他的房间关着。

 衣锦坊35号是双青园,拱月型红专门,贴有“春满人间”对联。

  较宽的青石板路。两旁是高墙黛瓦,有些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

  许多修缮一新的建筑空关着。在“汪氏宗祠”门前,坐着已走累的一家三人。

 衣锦坊21号是“守正学堂”,现在挂牌是“华福证券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参观者众多,我进入后显示牌标示,已有27万多人次。女儿她们看得很认真,拍了许多照片。

  欧阳氏民居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还有梁鸣谦故居、欧阳氏花厅等。

                      南后街摩肩继踵

   从衣锦坊出来南后街,对面是黄巷,其左边是三坊七巷邮局,专卖纪念邮品。衣锦坊左边就是莲馆,属于非遗食品工艺。

街上有路边小吃摊,弹给它青年艺人,连街头人物雕塑也很传神。艳阳正午,三坊七巷人山人海。

有年轻母亲怕儿子被挤掉,竟用链条牵住。想到上海的豫园和七宝老街,估计也是这样人满为患吧。后来看到报道:青浦朱家角也是如此。

走到有2层楼的茶铺,算是三坊七巷南后街的尽头。便朝对面的郎官巷走进去。

                      郎官巷名家辈出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还有清朝道光时期的进士、官至化州知州林星章的大院,现是福建民俗馆。里面有结婚喜庆的民宿展示,还有二梅书院、后花园等。面积较大。

从民俗馆出口处出来,已经不是郎官巷,是另一条小巷,叫塔巷。遗憾的是:错过了严复故居的参观。

        至今难觅塔踪影

  塔巷巷子不大。在郎官巷之南,东接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接南后街。

  南宋原有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后不见史书记载。

有挂牌中国国际传播中心的宅院,里面却是经营节庆泡等物品的商店。

沿巷的墙壁上、天空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各色伞,构成美丽时尚的画面。

         黄巷人文荟萃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现在的宅院中,有的题匾“福建当代工艺品馆”,有的开设酒吧、茶馆等。

还有“名城建筑学堂”、“岭南社”、郭伯荫故居等。

走到“奥勒斯厨房”,走进一看,里面庭院深深的,原来是台湾人开办的专门经营民族风貌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等。

有爱好者还在楼上静心在抄写经书。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五子登科”宅院。

“福建事变”期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旧址。

有照相弄,幽静,弄堂狭窄,仅限一人通过,其余要跟着他跑。

       安民巷顾名思义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还有尤氏民居、鄢家花厅、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等。

还有在名宅中开设汉服展示等。

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肝胆春秋”匾的宅院门口台阶上,一名保安大概累得坐着抽烟。

竟然还有“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

        文儒坊名闻遐迩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宋时就有此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回乡后居住此地。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有陈衍作品陈列馆。

陈承裘故居门匾“六子甲科”,标明此是书香人家。

有大宅院对联是:三坊七巷一脉明清源,千秋万代满街将相风。横批是“书香文儒”。

巷内的三块大玉石,都镌刻红色的“福”字及其他篆刻文。

文儒坊口,有红坊紫巷、文儒阁菜馆、中华福馆、

何振岱故居、陈衍故居等。

         丰井营巷年味浓

与宫巷相对,是丰井营巷,现是“年味大街”。

带有红色“春、福”字的标志性装饰十分醒目。

 这里有体验人工智能和网络科技的多类互动项目。如:配曲唱歌逼真评分等。

  有走累的游客就坐在附近的雕塑碾盘上。

     宫巷民宅冠榕城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

巷内现有林聪黎故居、沈葆桢故居、刘冠雄故居、刘奇衍故居、咏春文化展示中心等。

在沈葆桢故居前,看见一年轻妈妈用链条牵着儿子的手,怕他被挤失。只听儿子对他妈妈说:“我要生气了,你再一直拍照的话”。

还有聚春园驿馆等。

在“高风亮节”宅院,游客在探头看里面的廉政文化图片展示。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

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古民居268幢。

外地游客到此一游,匆匆一瞥。还有许多没有细细品赏。春节期间,展馆还是下午四点半关门,有些可惜了。

              2019210日子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