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叶平)

 叶老师YP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福州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坊七街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街区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所谓“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之誉。


三坊七巷是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从南后街西侧牌坊进入后,南面排列为三坊,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北面排列为七巷,依次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林则徐纪念馆则建立在南后街东头。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为我国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英才们的风姿和荣耀。


从街头陈列的历史人物名单可以看到,这里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名人有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等,这也就是我们准备参观的名人故居。

南后街

我们将从南后街西侧牌坊门进入,横穿街区,依次经过三坊七巷,直到东头的林则徐纪念馆。

南后街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因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的南街的背后而得名。南后街牌坊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以南后街为中轴的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南后街本身目前也建成了一条著名的仿古商业街。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

杨桥路实际上在牌坊之外。南面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它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

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有了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

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林觉民是辛亥革命时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家喻户晓,甚至收入了中小学课文。这里就是他和妻子生活过的地方。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引自林觉民《与妻书》)。


广州起义失败后,林觉民殉难,林家为避祸迁居并将房产出卖,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购得这所宅院。冰心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快乐的童年时光。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过两年。一处民居住过三个名人,让这所建筑熠熠生辉。

郎官巷


穿过牌坊,进入南后街。

繁华的商业店铺。

郎官巷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的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就坐落在巷内。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尽管严复于此的居住时间不长,但仍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

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严复先生最大的功绩是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名著,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成为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塔巷


继续行走在南后街。

青花瓷

街头小憩

中华老字号青红,位于南后街122号。店面不大,装修得非常古朴,陈列架上摆满了各种规格及年份的青红酒,装酒的坛子很有特色。

塔巷旧名修文巷,有五代时闽王王审知部属琅玡安远使募缘建造的木塔,称育王塔,主“文运兴盛”。但塔巷育王塔只是象征性而已。南宋后塔毁,至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爿的小塔,作为纪念。

塔巷内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


南后街上继续向东行走。


南后街110号,是清代著名文人、刻版名家董执谊故居。这座民居占地1400多平方米,内部仍然留着鱼池、美人靠、百年桂花树等小景,十分别致。

门前刻书雕塑者即为董执谊。

同利肉燕老铺自清光绪二年在 “三坊七巷”设店至今已逾130多年, 是福州制作肉燕皮、烹制“太平燕”的著名老店。

三坊七巷邮局,一座二层青砖楼,与周围木结构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到一个城市游玩,总要去邮局看看,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寄一张明信片。邮局门口的绿色圆柱型邮筒可以正常使用。

黄巷。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黄巷36号小黄楼,占地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崇文官校书郎、诗人黄璞退隐后定居于此。

小黄楼的建筑分布紧凑,园内有福州山水园林景观的典型代表亭、台、楼、阁建筑。

衣锦坊


继续行走南后街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

衣锦坊其实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

衣锦坊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返回到南后街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博览苑就在南后街82号,由叶氏故居改建而来。

门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像

进入博览苑可以看到一个古色古香四方院子。厅堂开敞式着与天井融为一体。院里一四方天井,穿堂而过,到达里屋。

博览苑主要展出福建省8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点展示福州软木画、福州漆箸、福州金箔、畲族医药、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柘荣剪纸、惠安木雕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





皇冠

凤冠

安民巷


南后街上的中瑞南华影城。


姑娘手是肉夹馍,醉得意是醉排骨



安民巷。旧名“锡类坊”。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中瑞剧坊选址于安民巷内,占地约2000m²,沿袭了三坊七巷考究、古朴、典雅的风格,且用灯光艺术为中瑞剧坊呈现出华丽的视觉感。

文儒坊


南后街文儒坊附近的雕塑和店铺均有文儒的特点。


三坊中的第二坊是文儒坊。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坊内住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陈氏一门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民国时期有国民党上将陈长捷等18人高级将领。当今有科学院院士陈彪、田昭武,诗人作家、书法家陈运和。

宫巷


行走在南后街


宫巷 。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是当今福州保护的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其中,有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人居住为多。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

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故居。他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严复翰墨馆等


严复翰墨馆等一系列景点都在南后街。



严复翰墨馆,依明代古建“宫苑里” 建成,是兼有园林之佳妙和文物之瑰奇的、古今合璧的博物馆,被誉为三坊七巷最美私人博物馆。

园林之佳妙,文物之瑰奇,北大首任校长之传奇人生,可尽收眼底。

馆藏两百多件严复的真迹,还有张伯驹印章 、王世襄信札、叶向高书法、郑孝胥文献等。

三坊七巷这个名叫“八号当铺”的地方却是个美术馆。外墙上白底黑字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字:'当',门口牌匾上写的却是:福州三坊七巷美术馆。


“瑞来春堂”上有四字烫金大匾,匾额上1869四个字告诉人们这是一家老医馆。

全馆面积1200平方米,是集中医诊疗、理疗康复、健康教育、中药饮片、药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中医药综合场馆。

光禄坊


步行已经走到了南后街的尽头。

光禄坊。右行大路标明这里就是光禄坊。因原来光禄坊旁的房屋都比较老旧,曾进行过整体大修,现已基本完工。

光禄坊西接通湖路,东连吉庇巷。当年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吉庇巷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建民居建筑文化交流中心

名家字画展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澳门路,原是林则徐的祠堂。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现辟为林则徐生平展室,分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部分,介绍了林则徐爱国忧民的一生。

折返回到南后街,观看三坊七巷的石碑。

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中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更准确地讲,成就“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这片街区,应该称为“一街三坊七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