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思博充分重视世博人才的后续效用

 熟年人生 2020-10-07

  可以说,2010世博会是中国会展旅游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半年展览期,再加上前期准备和后续工作,整个世博期间,将有1年半的黄金实践阶段
      
这将集中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管理人才、会展旅游专业人才、高级公共关系人才、精通国际商务的专门人才、法律人才、超大型项目组织人才、广告、物流、会展投资贸易人才等十大类人才。根据世博会的要求,世博人才还有近三分之一缺口;从世博人才的结构看,熟悉专业业务、了解国际惯例、既有旅游会展组织经验又富有操作技能的会展专业人才很少。随着世博会的临近,那些富有国际公关经验、擅长运营管理服务的人才,更是十分紧缺,这将吸引更多的中外世博人才蜂拥而来。

       2010世博会是中国会展旅游人才的蓄水池。世博局专门工作人员有1000人,世博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场内志愿者、安保卫生人员等,有几万人,还有各类场馆的讲解员、布展人员、招商人员等,总共将有几十万的世博人才,将集中为半年的世博会精心服务。在这世博人才的蓄水池中起旋涡效应的,主要是会展旅游专业人才,包括直接拉动的会展辅助人才等世博人才的核心层面,还有带动世博的支撑人才,如建设、施工、技术、贸易等人才。在世博会即将结束以及后续期间,这旋涡效应,将会转化为涟漪效应,会逐渐向周边的会展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空间传播。
    

     其中,越到世博会快结束时,核心人才将流动得最快。如何保证这一专业性最强、需求数量最大的会展旅游人才,始终能在整个世博会运营期间,在世博会后续期间,充分发挥其核心骨干作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这将有助于提升上海乃至长三角会展旅游服务业能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及早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

       2010世博会将搭建知识管理和人才派遣两个重要平台。通过这次长达半年到一年半的历练,世博会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中高端人才,将具备举办世界级大型会展业的丰富经验,这是我国会展旅游业领域中的宝贵财富。如果,我们能通过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在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领域里,整合各个专业人才的知识资源,记录世博园区日常运营服务的重要过程,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今后举办世博会留下珍贵的借鉴,同时,也能考核和反映每个世博人才的服务水平。同时,再通过搭建一个世博人才的公共服务平台,创立世博人才信息库,跨区域协调运作,将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全国性服务网络和广泛的合作学校与培训机构进行系统整合,通过大批量累积一专多能会展旅游业人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就能为众多会展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时输送所需人力资源,从而减缓会展旅游业人力资源所面临的季节性、周期性、短期性、专业性、风险性等压力。

           ——《新民晚报》2009829A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