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民居双璧

 熟年人生 2020-10-07

  2006年9月中旬在黄山市开会期间,东道主特意安排代表们一天去游览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西递和宏村,领略到恢弘的中国徽派建筑文化。

          烟霞桃源西递村

  我们是从花山石窟直奔西递的。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坐落在著名的风景区黄山脚下。

1989年版的《中国交通旅游图册》中安徽地图上还不见西递的踪影。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西递游览区要穿过马墙楼,村口矗立着一座恩荣牌坊,依傍在清澈的湖水边上。原来这是清朝皇帝恩赐给当地的豪绅。

据说原先西递的牌坊有十几座,后来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如今只留下了一座,好在还算完整,不象北京圆明园中的残垣断柱。

走进西递村,跟着导游,我们先后参观了一些著名的徽派建筑。在这些民居内,堪称西递三绝的“木雕、石雕、砖雕”,无不体现在住宅中的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等里面。既体现了精湛的徽州雕刻工艺,也流传下千百年来传统的徽州文化。

在一座大宅院的客厅里摆放的条案上,东头放有一只用来安置帽子用的瓷瓶,中间安放一座自鸣钟,条案西头则置有一面明镜,当自鸣钟报时响起时,条案上的三样摆设则寓意“终生平静”。

在“敬爱堂”(村里的祠堂)里,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题书 “孝”字。

其运笔浑厚、气势恢弘。上部酷似一仰面作揖、敬老孝顺的后生形象,而此人后脑却象猴头,其间寓意令人深思。

在这些民居中,客厅和书房里的一些楹联尤其引起我的注意。其内容多涉及读书、做人、经商、养心、寿生、劳作等,文字简练,却寓意深刻、哲理丰富。

不妨在这里拾掇几朵浪花:(1)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2)闲谈莫论他非,静坐常思己过;(3)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4)虚怀能自得,实政要人为;(5)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西递村以胡氏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他们原为唐朝李氏皇帝的后裔,为躲避追杀到此避难,并世代繁衍生息于此。村落内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主体为木结构、外周以砖墙维护,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作诗赞美西递村:“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充分描写了皖南乡村独特的意境,山水风物的幽美。

如今的西递村,两旁的明清建筑如今大多成为旅游商店,其中尤以经营古董为多。

在村里的饭店用餐后,同仁们继续去商店淘买玉石古画等。而我则独自穿过渠水爬到对面小山半腰的亭子里鸟瞰西递村。

它整个村落呈船形,背倚秀美青山,两条涓涓细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部“会源桥”汇聚。

因为这个村庄的溪水有从东往西南流淌的走势,所以,按它东高西低的地理面貌原取名为西“低”村,后改名为西递。

下山途中已经是午后。村外的渠沟旁分外宁静。一匹马在静静地吃草,一位妇女在渠水边轻轻地洗涤,一个女孩坐在地上正在默默地写生。这仿佛是一幅自然的油画,我赶紧摄入镜头。

西递民居的楹联中,也有许多描写当地优美风景的。如这“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不正反映出古代人民求安宁、保太平的美好心愿吗?!

        宏村桥湖仿生韵

宏村是与西递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初秋的宏村南湖,一片绿色的荷花圆叶,映衬着一架秀美的拱桥。电影《卧虎藏龙》的第一个镜头,李慕白牵马就是从宏村南湖那座桥上走过的。

桥对面沿湖座落着一幢幢古民宅,鳞次栉比。其中有一座是孔庙学堂。里面宽敞,分别设置老师和学生的座位。

我们几个人在里面拍照时间太久,与团队走散。便自辟蹊径穿小巷走简弄进村。

有同仁还在一间破旧的老宅门前拍照,真有古诗“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境。

在几个商店里购买了些小工艺品后,我们又遇见了团队。于是我赶紧加入,跟随导游参观了村里几幢颇有名堂的大宅。

宏村可供参观的民居不是很多,也是一些有钱人家,或者当官人家。

印象很深的有树人堂、东园等。在邮局对面拐弯过去有个很大的古玩市场,游客在此常挑选些小工艺品带回家。

宏村整个村子按照仿生学布局,像牛的器官。每幢房屋旁都有排水沟,这就是牛肠。

村子里大部分都是姓汪的,原来并不是住在这里。因一场大火迁徙至此。因此在重建家园的时候,他们的防火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村子里面引入了不少水。

宏村最漂亮的就是那个月沼——牛胃。1984年的一套邮票——徽州民居就是在此取景的。

宏村不大,游客在此不怕迷路。只要沿着屋旁清澈、流动的水走,就会走出村子。村口的两棵大树据说年代久远,被称为牛角。

晚上,组织会议的东道组宴请,并安排了一堂丰富的演唱表演。主持人、演员都是党派成员。

其中,还请台下的观众上去串演角色。我们党派机关的史营长也被拉到。只见他在台上沉着镇定,随着主角唱的河南梆子配合默契。一句漂亮的河南方言“中”,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显示出上海人的潇洒、大方气质。

                         20061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