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曹操的用人方针:唯才是举

 四地闲夫 2020-10-07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44,《三国史话》连载14,欢迎收看。

曹操在政治上能够牢牢掌握朝政,取得“挟天子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经济上能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社会趋于稳定,国力得以增强;在军事上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他有效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使大量有才能的文官武将为他效力分不开的。

曹操大概在平定乌桓之后不久,写了一首《短歌行》,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这首诗是在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诗的开头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感叹时光过得太快。诗的结尾表达希望接纳贤才越多越好,并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以一饭三吐哺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

曹操从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

赤壁战后的第三年(210年)的春天,他下达了第一道“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令中说:

“现在天下尚未平定,正是迫切需要寻求贤才的时候。如果一定要从廉洁高尚的人中间选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难道没有姜子牙那样身穿粗布衣服、胸怀谋略,而在渭水之滨垂钓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却很有才能而未被我们了解的人吗?你们应该帮助我发现和选拔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可以推举,唯才是举,使我能够使用他们。”

曹操用举事例的办法,要求僚属们帮助他发现寻找那些出身低微或德行不够廉洁、而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214年,曹操又下了一道求贤令一一《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令中说:

“有良好品德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作为的人也未必能有好品德。不能说陈平品德好,也不能说苏秦守信用。但陈平能协助汉高祖夺取天下,苏秦能救助弱小的燕国。由此说来,有才能的人虽然有短处,但怎么能够废置不用呢?主管选拔官吏的人想通了这个道理,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埋没和遗 漏,政事也就不会荒废了。”

在这里,曹操又一次说明人才在品德上有偏短,也不能废弃不用的道理。他决心继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壮大本集团的力量,扩大统治基础。

217年,曹操又下了第三道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

令中说:“现在天下难道没有品德极高的人还埋没在民间?对那些勇敢果决,不顾生命,遇到敌人奋力死战的人;或者担任下级官吏,确有超人才能和优异素质的人;或者胜任将军、郡守,却背上不好名声,行为被人耻笑的人;或者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你们都要将自己所知道的推荐上来,不要遗漏。”

在这里,曹操公开提出了要选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做官,这是对东汉末年以道德、家世出身作为选拔官吏标准的又一次冲击。

应该指出,曹操的“唯才是举”并不是不要德行,如果德才兼备那当然更好,只是在现实中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不能由于过分看重德行而把有才能的人弃而不用。在第三道求贤令中,就把 “至德”之人放在了首位。只是对有才能的人不能求全要求而已。

曹操的不看重德行,主要是在乱世。

曹操首先选中的掾属是崔琰。崔琰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清廉正直,而且善于知人。曹操看中了他的德才,安排他担任东曹掾。

曹操发布教令说:“你有伯夷那样的节操,史鱼那样的刚直。贪心的人敬 慕你的大名,而会变得清廉,壮士尊崇你的节义,则会更加奋勉。像你这样,真可以做时代的表率了。所以派你担任东曹掾,你去履行职务吧!”

曹操认为崔琰的清廉、耿直可以与伯夷、史鱼相比,这是对他的鼓励和期望。

曹操做了魏王后,提拔崔琰为尚书,全面负责中央的选用人才工作。

崔琰在管选举的十多年间,品评人物,选贤任能,使“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成绩很是突出。

很有智能的司马懿,就是由崔琰推荐被曹操选用的。

毛玠是曹操重用的另一个管选举的官员。毛玠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官员,“奉天子以命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他清廉公正,曹操也把他安排在东曹掾的职位上。

曹操为魏王之后,以毛玠为尚书仆射,仍然掌管选举工作。

毛玠特别强调为官清廉,提倡节俭。他身居高位,却常常穿布衣,吃蔬菜。官吏政绩平平而私财富者,他一律不予提拔,甚至免去他们的官职。于是天下的士人和官吏都以廉洁节俭自相激励。曹操见此情形,感慨地说:“用人能够做到这种地步,使天下的人都自己管理好自己,我还有什么事可做的呢?”

毛玠同崔琰一样,选用了不少具有真才实学而又清廉正直的人。

除崔琰、毛玠外,曹操还任徐奕、何夔、丁仪、桓阶等担任过选用官员的工作,他们在辅助曹操在选官、用官、管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之,曹操“唯才是举”方针的贯彻实行,成效是显著的。

有的史家称赞说:"(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 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诗人王粲对曹操的用人,曾评论说:"袁绍起兵河北,依仗人多势众,立志要兼并天下,虽然喜爱人才,但不善于用人,所以奇士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不动声色,坐观时势变化,自以为可以效法周文王。到荆州躲避战乱的士人,都是国内的俊杰,刘表却不知道怎样任用他们,所以陷于危困而无得力之人辅佐。明公平定冀州后,立即整顿武备,收揽豪杰井加以重用,所以能够横行天下。平定荆州后,又引用贤俊之士,把他们安排在显要位置上,以使海内人士归心,期望天下大治。文武都为您所用,英雄都全力奉献,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才有的举措啊!”

王粲的这段称赞曹操的话,是符合实际的。

曹操的用人方针和用人实践,表现了他的高超的驭人之术和用人的非凡气度。他不仅善于聚才,而且善于用才,能够因人而异, 量才任使,做到智者采其智,武将任其勇,文职尽其能。在汉末三国时期是没有人赶得上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