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炼骨骼的螺旋结构,让太极拳拥有巨大的智劲!(二)

 tjboyue 2020-10-07

主体螺旋在对抗中能随遇平衡,为最稳定的运动方式。在搏击状态下,要保证身体完成标准的上下向螺旋运动,最少要满足且不限于三个条件。第一、身体保持一种能产生和便于上下向螺旋运动的结构,特别是在三条轴交会处。第二、按上下向螺旋自身的规律和轨迹来运动,太极拳中的“用意”指的就是这种螺旋意。第三,这种螺旋结构和运动方式必须具备直觉性智慧,具有能随机应对外来负荷或攻击时的能力。

太极拳中讲的上下,主要是指上下向的主体螺旋,也可以指上下四肢,有时指的是螺旋运动时产生的上下劲力。左右和前后,一方面指上下向主体螺旋运动时所产生的左右、前后劲力,另一方面是指双手所做的左右向或前后向作用螺旋的技巧。上下向主体螺旋和螺旋里的上下向劲力不一样,前者是人体螺旋的核心运动方式,后者仅是螺旋运动所产生出来三对劲力(上下、左右、前后)之一。

主体螺旋的运动方式类似于龙盘柱,龙身呈一定斜率地绕着柱子上下。因此,横、纵轴与竖中轴不能水平垂直交叉,要形成出一定的倾斜度,即横轴和纵轴的左右和前后两头不能水平一样高,这样转起来才会出现一边向上一边向下的S形螺纹。如果一样高而垂直交叉,那么,围绕竖中轴转动时只能是平转,无法形成上下向螺旋,龙就无法盘柱而上了。但人的双膝、双胯、双肩、双手都是左右对称成水平一线长在脊柱两侧,这与螺旋结构性要求类和S形螺纹上下向运动方式产生了矛盾,矛盾引发出太极拳功夫的结构性和运动性要求:开胯和开肩。

人体的横、纵轴与竖中轴在两个部分交汇结合,第一是胯骨,第二是肩。横轴必须形成一定斜率,即左右一高一低,这样才能螺旋着往上走。形成一高一低的螺纹形态从膝盖开始,一腿左旋一腿右旋,上提下坠就会让左右膝盖微微的高低错开,这个动作对于膝盖来说比较容易。当一边“偏沉”一边“偏腾”的螺纹形走到裆胯部时,就会受到人体最大的一块骨头——盆骨的阻碍(小时候盆骨由软骨连接左髋骨、右髋骨、骶骨、尾骨,成人后软骨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它是脊柱的底座,通过脊柱连接着上半身;往下,它通髋关节和大腿骨连接下半身),这时候就要开胯。开胯开的是髋关节(胯骨与大腿骨的结合部),正常人这个地方能活动的范围很小,且多数是胯骨不大动,大腿骨在做向的运动(走路的运动方式)。而主体螺旋运动的要求是,当双腿的左右旋形成膝盖的高低错开后,双膝和两根大腿骨尽量不动,而让左右胯骨进行螺旋运动。这对髋关节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能满足左右胯骨完成涉及到上下、左右、前后的上下向螺旋运动,即一边的胯骨上前左地松塌贴合裆部,另一边的胯骨下右后的拧撑(反向亦然),这样就能让左右横平的胯骨略微微产生左右、前后的高低拧错开,来保持和传递往上走的螺纹形状和劲力。开胯的实质是用螺旋运动的方式,松开包裹、控制、带动髋关节运动的肌肉组织,其中主要是“白肌”(俗称大筋,注意大筋不是韧带,韧带拉松了,关节的卯榫强度就会减弱),让“白肌”变得更长更粗更有弹性,参与运动的数量更多。如此,胯骨的运动范围更大,运动方式也改变了,能满足上下向螺旋的结构和运动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