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法自然、大道至简、天人合一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的交融——以江苏苏州拙政园为例

 南丁的艺术志 2020-10-07

取法自然、大道至简、天人合一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的交融——以江苏苏州拙政园为例

摘要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更是天下园林的典范,以水体山石、建筑、植物等等要素组合在一起,以水为主,取法自然。用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承秦汉园林中“一池三山”之遗风,用朴素淡雅的色彩,巧妙灵活的布局园林建筑,大道至简、相映成趣、更有妙境。

关键词简洁凝练 造园手法 取法自然 一池三山 大道至简 巧妙灵活  天人合一

拙政园最初是曾任苏州刺史幕僚的唐朝诗人、农学家陆龟蒙的住所。到了明朝的时候,因政治原因罢官的御史王献臣来到苏州,开始营建拙政园,拙政园西晋人潘岳《闲居赋》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是 “高压下的风花雪月,苦闷中的闲情逸致。”由拙政园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背后的审美倾向,是拙朴的。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1】历十余载方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之规模。

拙政园当中的“笠亭”,亭盖形似斗笠,颇具野趣。

一、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体现在取法自然上

中国园林每为一园,各象其形,象形夺名,取法自然。这种建筑现象与中国的国学传统(儒家、道家)中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道德经里就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就当以自然为师,取法自然见一草一木,审其纹理层次。

(1)秦汉园林中“一池三山”的遗风

一池三山中的一池是指广掖池,三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海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传说中山上仙药遍地,更是神仙的住所,而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也因此把这种想法灌输在皇家园林之中。一池三山也由此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贯的建造模式,拙政园也因袭此风。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2]

在讲求乐山爱水的中国,水体山石就是拙政园的精髓。拙政园本来是积水的洼地。稍加改造、因势利导,构出一湖水景,三岛点缀湖水。山和水由此就有了交集,山容水态精洁淡雅。从中国画的审美来看,在岛置于湖,既丰富景观又小中见大,“含韵中见深意”。端的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象,亦有放怀澄虑之感。

(2)大道至简-朴素淡雅的色彩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与画家本来是很难区分的,陈从周就说:“著名的造园家,几乎皆工绘事。”又说:“不知中国画理画论,难以言中国园林。”[3]还有学者说:“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许多是画家参与其中。”[4]

历史上有名的吴门画派就源于苏州,吴门画派指的是明代中叶苏州地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文人绘画派别,这一派的领军人氏为唐寅、仇英、文徵明和沈周。因为姑苏城是古代吴国的首都,又因为唐、仇、文沈四人均是吴郡人,因此这一画派称为吴门画派。吴门四家唐寅、仇英、文徵明和沈周四人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以宁静典雅、清秀俊丽艺术风格著称。

据考证文徵明就直接为王献臣勾画蓝图,参与拙政园的设计布局。使得拙政园在风格上就倾向于色彩淡雅、温文尔雅和小中见大,文徵明的绘画风格就直接的运用到拙政园之中。

从审美上看拙政园是宁古勿时、宁拙勿巧的,没有像扬州园林那样呈现出建筑大、色彩艳、多富贵气的特点。[5]

宁古勿时、宁拙勿巧的拙政园可谓是大道至简,完美的形态、淡雅的色彩更是让拙政园呈现一种最接近艺术本源的形态。穿行在拙政园中总有一种山水之徒之感,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的“桃园世界”。

二、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体现在巧妙灵活的建筑布局上

园林建筑常与园林主题相一致并通过造型和文学题名等表现出浓郁的写意色彩。园林建筑造型丰富,且各种类型的建筑也都很富有性格特征:如殿的庄重,堂的豁达,亭的闲逸,榭的风雅,廊的徜徉,窗的憧憬舫的从容,阁的潇洒。园林艺术又把它们与山水花木巧妙地结合起来,营建成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6]

(1)画龙点睛的亭台楼榭— 见山楼

  中国古典园林中多采用用亭台楼榭来协调整体布局,以楼阁为例,楼阁一般是园林中最高的建筑,这种建筑的高度艺术性和浓厚的人文主义倾向承载着人们自觉的艺术追求拙政园园内的建筑层楼叠榭,其中的见山楼在风格上是属于江南式的民居建筑,丹楹刻桷,飞阁流丹,面水而筑,陈设精辟,建筑外形上是飞檐反宇。见山楼白粉砌墙碎石夯土打基而成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见山楼这个名字取自上面这首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见山楼在形制上是兽形的,好似背生双翼,五百年之角龙,以见山楼做龙头,

两侧临湖走廊为龙之鳞甲,湖心之岛做躯体,西侧云墙是为龙尾,以连接荷风四面亭与拜文揖沈亭的回廊为双翼。惶惶若飞龙在天之相,龙腾虎啸之墟。

这里曾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周围的景观是三山两水,从见山楼二楼向外远眺,可将中部美景尽收眼底。看到的景色都是景中有画,可谓景色无中有。见山楼一共上下两层,底层是“藕香榭”,《释名》云:“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左右两侧开月洞门,依山傍水,既可下清湖宁静和谐波涛;近可观游鱼,如鱼得水,金玉同贺;又可中观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意;亦可远观周遭天地取诸物。

上楼则需登假山石阶或经走廊上至二楼,二楼木构而成,空间一楼内收内体敞亮,远眺览园内山水之胜寒来暑往四时八节。青阳之际,江南草长,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李争辉朱明之时,莲藕同根,蝉声阵阵,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素商之季,秋风过,落叶枯黄,红衰翠减,秋风气肃比及严冬,银装素裹,雪满长空,林寒洞肃,冬寒抱冰

(1)天人合一的小飞虹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庄子提出的,后来发展为

融入进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意在人与天地周遭密不可分,万古不移,凡人之行事必合乎天地之法。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的是天道,是天地万物之理,宇宙间常存不灭。“天人合一”就要上接混沌,虽萦纡高下,却有形可明。下接情理,貌虽端严,大而不可畏意思是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与佛家无我指示同等境界,阴符经中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亦此谓也。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鲍昭曾作《白云》。小飞虹即取飞虹眺卷河泛雾弄轻弦之意。

《白云》 鲍昭

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情高不恋俗厌世乐寻仙。

炼金宿明馆屑玉止瑶渊。凤歌出林阙龙驾戾蓬山。

凌崖采三露攀鸿戏五烟。昭昭景临霞汤汤风媚泉。

命娥双月际要媛两星间。飞虹眺卷河泛雾弄轻弦。

笛声谢广宾神道不复传。一逐白云去千龄犹未旋。

联贯陆地和水面,波光粼粼、水平如镜、宛若飞虹,故而得名。泛舟明湖,以虹喻桥,用意布置两相宜。“小飞虹”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现存唯一一座廊桥。

廊桥有屋檐的桥,底下架空乃成在形制上中高侧低,宛若拱桥造型全乎气韵之间,以型写神,气势相生,夺造化之机,连合池水,以形做骨,遍观诸景,以小飞虹最得自然之妙理,观之积好在心,机巧妙理,唾手可得,所谓建筑之道,不外如是。

总结:

    尽管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已经过去,当年作为陆龟蒙、王献臣等人的栖居之所的拙政园早已成为今日供游人结伴出游的场所,但作为承载着人们自觉的艺术追求和个人志向的拙政园在今日依旧可供园林设计设们研究如何将取法自然、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等哲学追求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相结合,使园林形象相一致,最后大道至简、相映成趣、更有妙境。

参考文献:

[1]李金宇.中国古典园林的背后—历史、艺术和审美[M].扬州:广陵书社.2015

[2] 孟培; 夏涵.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园林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25

[3]陈从周,未尽园林情[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0-43

[4] 彭一刚.唯理与重情[J].建筑师195(4)87-94

[5]李金宇.中国古典园林的背后—历史、艺术和审美[M].扬州:广陵书社.2015

[6]刘海燕.中外造园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李焕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