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4--贼退示官吏并序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24--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译文】

广德元年,西原蛮侵入道州城,烧杀劫掠,几乎抢夺净尽而去。第二年,他们又攻打永州并攻破邵州,却没有再次侵犯道州边境。难道说道州的实力已能够遏制敌人吗?不是!这不过是承蒙人家的哀怜同情罢了。你们这些催收赋税的官吏们为什么竟忍心如此残酷地搜刮百姓呢?为此,我写下这首诗给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员们看。

早年我正赶上太平的时代,又在山林中隐居二十多年。清澈的泉水源头就在我家庭院,山间洞谷正对着我家的门前。那时候征收赋税都有固定的日期,百姓们在太阳很高时还在安稳睡眠。忽然间遭遇世道大变,几年来我也亲自参加征战。如今来管理道州州郡,就连少数民族的蟊贼也造反纷乱。因为城池太小反贼都没有屠城,因为这里百姓贫穷悲伤贼人都同情可怜。所有攻破周围邻近的州郡,道州却独自得到保全。治理地方的官吏是代表皇帝行使政令,难道还不如反贼有心肝。如今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员,催逼百姓火烧火燎如同熬煎。谁能够用祸害百姓的人命,以此来捞取政绩而成为时代有政绩的贤良官员。想到这里我有心交出符节官印,自己操持竹竿亲自去划船。回到家里打鱼种麦,在江湖中度过晚年。

【注释】

[示]给……看。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西原]即西原蛮,生活在今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    [永]永州,故治在今湖南零陵。    [邵]邵州,故治在今湖南邵阳市。    [鄙]边境。    [使]租庸使,征收赋役的官吏。    [忍]残忍刻薄。    [昔年]从前,指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    [洞壑]深邃的山谷。    [井税]古代田税制度,此泛指赋税。古代多用井(即井田制时期)税象征太平年代的轻徭薄赋。    [常期]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数量。   [晏]晚。    [世变]社会发牛重大变故,指安史之乱。    [亲戎旃]亲自参加军旅生活。戎,军事。旃,军旗,此代指军队。按:作者于肃宗乾元二年曾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    [典斯郡]掌管此州。典,主管,治理。    [夷]指西原蛮。    [纷然]杂乱众多的样子,指敌军入侵时的状态。    [见全]得以保全,指道州未遭再次进攻。    [使臣]指朝廷派遣的征收赋税的官员。    [将]奉。    [谁能两句]意思是说,怎能用断绝人命的方法(指横征暴敛)来换取“贤能官吏”的称号呢?绝,断绝。人命,人民的生计。  [委符节]弃官不做。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使臣或外任官员所持的凭证,一般指官印。    [引竿]拿起篙。    [刺船]撑船。    [将家]携带全家。   [就鱼麦]到鱼麦之乡去。就,靠近。

【评析】

本诗是元结反映社会现实,同情百姓疾苦,敢于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罪恶而为民请命的代表作品,感情激越深沉,令人读后难以平静。

小序交待写诗的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叛乱,攻破道州(故治在今湖南道县)。次年五月,元结出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进攻道州邻近的永州,破邵州,却未再击道州。诗人赴任之时,道州遗户仅四千,生活十分困窘,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树皮。”(元结《舂陵兴》)。他见此情景,不忍加赋,曾上言请免,并作此诗严厉批评朝廷官吏的横征暴敛远甚于“贼”之劫掠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共分四层,开头六句为第一层,追思往昔的繁盛太平。关键词语是赋税“有常期”,有的书将“常期”解释为固定的日期,不十分准确,主要含意是固定的限额,没有额外负担,没有苛捐杂税,而这正是太平盛世的主要标志。为全诗抨击痛斥统治阶级肆意勒索百姓提供参照,埋下伏笔。

    从“忽然遭世变”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描写今天的现实,侧重写“贼”之行为。安史之乱突然爆发,天下纷然,但西原蛮并没有再次攻击抢劫道州,不是朝廷有能力阻止平定,而是贼可怜这里的百姓太贫穷。为下面的对照议论再度埋下伏笔。

    “使臣持王命”一下六句是第三层,侧重写官。“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两句直接的斥责令人感到突然而震惊,将贼和朝廷官员相比已大胆而尖锐,居然用“岂不如”三字反问,更加重了愤激的程度。接着说“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如今那些征收赋税的人,逼迫百姓好像在煎熬一样。再用“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进行反诘,揭示其灵魂的肮脏本质,用逼迫百姓没有活路来取得自己的政绩,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几句是全诗之骨,是诗人所要表达到主题所在。西原贼尚不忍心抢掠,而代表官府的官员却逼迫如同催命,鲜明的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最后四句表达自己的意志,不忍心虐害百姓,又无法违抗朝廷特别是贪功搞政绩的上级官员,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委符节”、“自刺船”,归老江湖。他宁可丢掉乌纱帽。也绝不愿用断绝人命的方法,去换取统治阶级的赏识。这种社会良心实在可以光照千古,难怪今天阅读此诗,依然令人气愤、感动、佩服。凡是真心为社会为百姓的官员当永远受到人的尊敬和爱戴。

元结是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忠臣循吏,本诗便是其仁政理想的具体表现,全诗语言古朴自然,抒情真实质朴,颇见艺术功力。清人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清人施补华亦云;“诗忌拙直,然如元次山《春陵行》、《贼退示官吏》诸诗,愈拙直愈可爱。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都很精到准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