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6--秋登兰山寄张五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16--秋登兰山寄张五

盂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在白云缭绕的北山里,隐居的人自然能够享受喜悦和快乐。今日尝试着登高远望,心情随着远飞的大雁而空静寂灭。薄暮渐渐笼来心情淡淡忧愁,见到清爽的秋景又有些兴高采烈。偶尔看见正在回村的人们,在沙滩上行走在渡口停歇。远处天边的树像荠菜般矮小,江边的小洲如同一轮弯月。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载酒前来,我们好一起开怀畅饮这美好的重阳佳节。

【注释】

[兰山]一作万山,又作岘山。    [张五]即张子容,孟浩然好友,行八。“五”应为“八”之误。进士及第前曾与盂浩然同隐居襄阳。    [北山]即兰山,孟浩然居所。  [薄暮]日将落时天色昏暗。    [荠]一种野菜。  [何当]何时。    [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

【评析】

本诗属于重阳登高即景怀友之作,中间几句景物描写精彩逼真,生活气息浓郁,是全诗的精粹。

开头描写自己隐居环境的清幽静谧以及愉悦的心情。“相望”有人解释是望朋友,过于拘谨,重阳登高乃习俗,因此说也在重阳佳节试着登高远眺,而心情果然很开阔豁朗。“愁因薄暮起”一是黄昏历来令人感伤,同时也含有友人未来的忧思。“兴是清秋发”引出下面的写景,秋天黄昏的景色很平淡自然,充满生机。“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描写下望的景色,属于写生手法,偶尔看见回村的人,有的在沙滩上走,有的在渡口坐着等船。都从容不迫轻松悠闲,一切都很和谐。因为太远,天边的树就像小小的荠菜,河中的小岛宛如月牙。这种视觉形象是透视造成的,又似乎罩上一层薄薄的暮霭,很有韵味,也可以说“诗中有画”。最后两句问候对方何时前来,点明秋字以及登山之日是重阳佳节,与《过古人庄》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工异曲,以情结尾,扣合题目。

本诗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淡。飘浮着的朵朵白云,怡悦的隐居环境,渡头行与歇的村民,天边树木,如月江洲,都不用浓墨渲染,纯用白描勾勒。读罢全诗,一幅以山头伫望为中心,蓝天飞雁和远树江洲为背景的登高暮望图就展现在读者眼前,栩栩如生。令人读后,如品一杯上等龙井茶满口淡淡清香,余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