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草灰CHLH 2020-10-07

               讲到这里,我们来看看《易经·系辞下传》中的几段话。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子曰:危者”,什么是危险的状况?“安其位者也。”就是安居其位,作威作福。每一个位置是要服务人、带领人的,位置愈高,责任愈重,所以要考虑得深远,老百姓还没担忧,就先担忧了,这样就能提早教化老百姓,百姓就不会有那些忧患跟痛苦。所以假如地方政府知道夫妻相处很重要,每一对夫妻结婚以前先上课,那就是政府在尽职责。教化人民,是所有有权力的人,不管你是公家还是私人,应该尽的责任。


  “亡者,保其存者也。”会危亡的是什么情况?“保其存”就是自以为能长久保存,没有危机意识,沾沾自喜。“乱者,有其治者也。”最后为什么会混乱?自以为已经太平了。我们看很多要亡国的都是粉饰太平,那个亡国之君还在那里载歌载舞,旁边的人都只讲好话,不给他讲实话,他自己也没有用心去了解状况。或者是真正不错,他自满了,你看,我的成绩比以前的都好,比古人都好。人一自满,德行能力就上不去,谏言听不进去,乱就要来了。所以人要时时觉得不足,要战战兢兢,才会不断提升德行跟能力。为什么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年纪轻轻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一直守在自己以前那个成绩里面,跳不出来。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即便在安定的社会,他也不忘会有危难,居安思危。有一位官员参与了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建设,民众一直在歌颂这些发展。结果三十年之后,他说对不起国家,因为他掌权的时候,不断地追求经济,却忽略了教育。现在他觉得有愧!所以必须要在富裕的时候,看到危险在哪里,不能忘了人心是本,教育是本。“存而不忘亡”,生存得不错,不忘灭亡的危险。“治而不忘乱”,虽然太平,却不敢忘了随时有可能会动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自身平安,还能把国家治理好,都来自于谨慎的态度,居安思危的态度。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其亡”就是或许会有危亡,或许会有危险。常常这么警惕的人,因为有危机意识,反而很安全。“系于苞桑”,比喻就像绑在丛生的桑树上一样,很稳,不会倒。反而是每次都说没事没事,其必有事。是不是这样?你看很多人,“没关系”,“没问题”,最后都一大堆问题。因为他把事看得太轻松、太容易,没有那种慎重、戒慎恐惧的心,就做不好事情。


  第二段提到,“《易》之兴也”,《易经》的兴盛,“其于中古乎?”“中古”就是商末周初这段时间。“作 《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文王是在监狱里面作的《周易》,所以它含有很高的居安思危的警觉性。为什么《易经》可以趋吉避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都洞察得很深远。比方坤卦,“履霜坚冰至”,一个人踏着薄薄的霜,什么不远了?冬天的坚冰。
他可以洞察机先、见微知着,有这个谨慎,有这个能力、智慧。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clsfx_150710d.asp,欢迎转载,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