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感遇(其二)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2--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有一种生产红橘的树木,经过冬天依然一片绿荫。并不是它生长的地方地气温暖,而是树木本身有抵抗寒冷的决心。那鲜亮美味的果实可以献给高贵的客人,只是阻隔太多而难以实现本心。一切事物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而命运也茫然没有头绪无法追寻。人们只愿意栽种桃树和李树,难道丹橘就没有适宜乘凉的树荫?

【注释】

[伊]代词,指丹橘。    [岁寒心]忍受寒冷的本性。    [嘉客]高贵的客人。    [阻重深]阻隔多而且严重。    [循环]往复没有终点和头绪。    [言]语助词,无实意。

【评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之诗,在对丹橘的赞美与叹息中寄寓了自己急于用世而又要坚持人格操守的情怀。

读完全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屈原的《橘颂》。《橘颂》开篇即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托物言志的寓意十分清楚,张九龄是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也生活在南方。本诗托物言志的寓意也很明显。“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开头两句点明丹橘的坚贞品质,经过冬天,依然是一片绿荫。南方的树木也有很多冬天落叶凋零的。“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两句用反问语气肯定了不是地气的原因,而是丹橘自己天性如此,自己便有忍耐寒冷的高洁坚贞的心。如果是地气使之言,便没有什么可赞美的。一般来说,耐寒是松柏的本性,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论述可谓世人皆知,并不断被引用着。但松柏只有耐寒只高洁,却没有甜美的果实,但丹橘不同,丹橘“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可以摆上高贵的宴席,可以供给最尊贵的客人,但是却未能如此,因为阻隔重重,依然被冷落,被丢弃一旁,无人过问。怨怼之情很明显。“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两句是佳果被冷落原因的猜测,是无奈的解释。一切都是命运决定的,因为人生命运就像天道循环往复无始无终,说不清楚。最后两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意义有些模糊,桃李正春天开放,夏天结果,花则美矣,果则甜矣,然而到冬天就落叶凋零。桃李可能比喻那些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官场老手。

树木如同树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记载道:鲁国人阳虎逃出齐国投奔赵国,很狼狈。赵简主问他道:听说你很能树人,怎么没人帮你啊?阳虎回答道:我在鲁国,树了三人,皆为贵卿,等我一失去权势,都积极抓我。我跑到齐国,树三人,或为国君近臣,或为县令,或为管理国家边防大官员。等我失势,三个人都千方百计抓捕我。赵简主笑道:“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因此培养树立重用什么人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成功与失败的关节点。这便是本诗思想到最本质内容。

松柏高洁坚贞而无果,桃李美丽有果而不耐寒,惟独丹橘两者兼备,那么,丹橘不就是象征既有美好坚贞品格又有实际才能可以给人们贡献美好的良臣循吏吗?这就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托物言志,物我为一,是咏物诗文的最主要艺术形式,本诗是上乘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