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雷州的这位“雷神”可不简单,另外一个《夷坚志》故事说:一个外地长官,眼看当地旱情严重,竟让小兵卒带着官府公文远赴雷州询问雷神何时可下雨,得到后被证实的预言,小卒返回,“雷神”竟然还给路费。

【原文】 至之日,吏白当致敬雷庙,熊曰:“吾知有社稷山川之神,学宫之祀而已,乌有于雷祠。”言未讫,烈风骤雨,震霆飞电,四合而起。一横板从空堕前,取观之,乃其家以限仓户者,所题则熊手笔,不胜恐,急致香币谒谢。续驰书质家人,果以其日失此板。竟没于郡。予在西掖时,曾行雷神加封制,其庙曰显震,其神曰威徳昭显王,其庙神土地曰协应侯。然则名载祀典,渠可忽哉!

崇仁县(江西抚州地区)的熊某以广府通判的身份做雷州(现广东湛江)太守。到任之日,官府小吏跟他说:“您应该去雷庙致敬礼拜!”熊某说:“我知道社稷山川之神和学宫、学校该有祭祀,哪里有什么雷祠需要礼敬?”话还没说完,烈风骤雨,震霆飞电,从四面八方大作而起。一块横板从空中落到眼前,熊某拿过来一看,竟是他老家粮仓的门槛,上面的题字还是熊的手笔,这下他可吓坏了,赶紧拿着香花纸钱到雷庙拜谒谢罪。后来,他给家里写信询问,果真是打雷那天,他家里找不着这块木板了,没想到竟然在雷州出现。洪迈说,我在中书门下省(西掖)的时候,曾经写过“雷神加封”的制诰,雷神庙的名字叫“显震”,神的名字叫“威徳昭显王”,那庙所在土地神叫“协应侯”。须知神名都是记载在朝廷祀典上的,怎么能不重视呢?【祥宏点评】:广府,一般指现在的广州;雷州的雷神庙,还有其他的《夷坚志》故事讲到,说有个官员曾经派小卒拿着官府的公文到雷神庙询问旱情,可见其在周围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洪迈所说,这个“雷神”是经过朝廷册封过的,不是民间淫祠,作为广府通判这样级别的官员,其实应该知道;这雷神显示了神通,熊某家里的粮仓门槛应在老家江西崇仁,距离雷州很远,物体发生了长距离空间转移;学宫之祀,指的是儒家祭孔的有关礼仪;洪迈在中书门下省工作时,经常替皇帝写诏书,这叫制诰,接触的档案资料很多;宋代很多地方神会受到朝廷正式册封,这样一来,身份不同了,感觉像是纳入“编制”了。《夷坚志》讲过被册封的有江西的五显神、四川的二郎神等等。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2-地方信仰与万物有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