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为道日损,通达无为

 罗宋汤的味道 2020-10-08

一、

我们习惯性的以主观意识去认知世界,但是主观意识却成了迷惑客观真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由自己的主观情绪去处理问题的时候,主观的情绪却成了混淆本质,让问题更加糟糕的根本。

我们小时候就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

有几个盲人,他们没有见过大象长什么样子,有一天他们终于有机会遇到一只象,就急忙用手触摸。

当一个人摸到象的腿时,就觉得大象像一根柱子一样,当有人摸到象的尾巴时,就说它像一根绳子,也有人说象长得像一面墙,也有人说象长得像一把扇子,但是没有人说出象究竟长成什么样子。

人在生活中常犯“盲人摸象”的错误,我们总依照自己看到的片面信息定论事物的客观本质,却不知在很多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只是主观局限带来的误解。

所以很多时候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内心想让自己看到的,这就是主观意识对人生产生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处在这种境遇中却不自知,甚至总将自己的片面认知当做客观存在的真理。

从前,西方有一个国家闹饥荒,有一班艺人为了生存,就到其他地方寻求生计,中途路过婆罗山,众人看到天色已晚,就在山中过夜。

由于风很大,大家都围在一个火堆旁边,有一位艺人觉得很冷,就披上演罗刹用的衣服。

有一个同伴在半夜醒来,他突然看到火边有一个“罗刹鬼”,在万分恐惧之下,没有顾不上细看,爬起来就跑,一边跑一边喊说:“罗刹鬼来了。”

这动静惊动了其他人,大家也来不及分辨真假,全都逃奔而去,而那个披着罗刹服的人听到动静也跟着跑了起来。

大家争先恐后的跑,回头一看,真有一个“罗刹鬼”在追自己,于是跑得更凶了。

在情急之下,有的人还掉到了山沟里,身体都摔伤了,狼狈不堪,等天亮的时候,大家才把真相弄明白。

人生的悲剧就是从你相信的一个错误的事情开始,这也是人性存在的极大陋习,因为我们判断事情的时候,并不是以理智客观的状态审视事情的本质,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总结片面信息得到的妄论。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在审视问题的同时再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放下自己的主观愚昧意识。

二、

在道家思想中提出“绝圣弃智”的智慧,就是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导,因为任何以情绪为中心存在的认知都带着局限性,只有放下自我认知的那一刻,才能抛开局限性对自己产生的束缚和误导。

《庄子》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古代保全自身的,不用巧辩文饰智慧,不用智谋令天下人困顿,不用心智来困扰心性,独立自处而返回自然的本性,又何须有所作为。

天根游到殷阳,来到廖水岸上,遇到了无名人,就问他:“治理天下有什么方法?”

无名人说:“走开,你这个丑陋的人,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呢?我要和造物者结伴遨游,游够了就顺着像鸟儿一样轻盈清虚的气流飞出天地四方之外,畅游于无何有的地方,休息在广阔无边的旷野里,你为什么拿治天下的话来问我。”

而天根再三请教之后,无名人便说:“你要处于保持本性无所修饰的心境,交合形体于清静无为的方域,顺应事物自然而没有半点个人偏私,天下也就得到治理了。”

“无名人”就是庄子口中得道圣人的化身,神驰六极之外,心游无何有之方,寓意就是以无心治理天下。

而对待人生亦是如此,以无心去治理人生,抛开自己的主观智巧,同时也摆脱了主观意识对人生的束缚,以这样的心态去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如《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求学的时候是一天比一天增加见识,而求道的时候是一天比一天减少智巧,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了。

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认知事情的时候避开主观愚昧对事情产生的蛊惑,尽可能的以清醒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避免落入愚昧世俗的认知陷阱之中。

作者|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