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珐琅彩描金浮雕花鸟纹开光人物盘口瓶现在还值钱吗

 新用户99079681 2020-10-08

  雍正皇帝励精图治,政治经济稳定发展,使康熙盛世得以延续,这也给珐琅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雍正帝对清宫造办处珐琅作极其重视,亲自督促珐琅彩瓷的烧制,他委派怡亲王主持珐琅彩的烧造工作,同时还选用制瓷能手唐英和精通工艺设计的郎中海望等人专门负责管理,并招集全国的高 级画师和能工巧匠供职于宫廷。

珐琅彩描金浮雕花鸟纹开光人物盘口瓶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因处于初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的效果。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白瓷仅在器物的里面和底足内部施釉,器物的外壁则涩胎无釉,这就是人们所俗称的“反瓷”。外壁画面大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勾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等祝寿语的,风格严谨华丽。所用彩料系从西洋进口,所用画稿由宫中造办处下属的如意馆提供。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之感,且出现细小裂纹。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也有个别直接在宫中旧藏明代永乐白瓷盘上施彩的。

  在清代康熙时期,西方有画珐琅的传统,传入国内,康熙十分喜欢,并将其运用到瓷器上,于是开始烧制珐琅彩瓷,从康熙二十七年开始,到五十九年烧制成功,耗时三十二年。那时的珐琅颜料都是进口的,但是画师都是欧洲人。比如有一个叫陈忠信的法国教士,给康熙写信,要求进京进传教,不允。然后陈又写一信,说我会画珐琅,康熙才允了。类似的教士还有郞世宁、安德义、艾启蒙等等,他们明明是来传福音的,结果被关在宫里给皇帝画了一辈子的珐琅。

  如今,存世的珐琅彩瓷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等少数博物馆之外,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均极为罕见。

  画珐琅工艺起源于西欧法国,于清朝康熙年间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俗称“烧青”或“广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 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 室享用。

  “广珐琅”一名专门特指粤海关进贡的广东珐琅,种类涵括画珐琅、透明珐琅、錾胎珐琅等,是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相较于清宫珐琅而言,广珐琅色彩鲜艳明亮,繁复图案中密布舒卷自如的蔓草番花,线条较为纤细。

  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领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非常少见。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器和动物摆设品。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珐琅彩色:色彩鲜艳柔和,很少为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在同一件器物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余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