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东西二王 2020-10-08

导读:小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游客们穿梭在街头巷尾必寻的解馋之物,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对象之一。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小吃总是我们的回忆和牵挂,总会有一款小吃,让我们牵肠挂肚,时常有回家的欲望。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中国32个地域的名小吃,看看您家乡的名小吃在列吗?


黑龙江

黄米切糕和羊肉饸饹

黄米切糕又称年糕,广泛流行于东北的一种地方传统小吃。将黏黄米磨成面后,加入酵母发酵,与红豆、大枣一起在蒸锅中蒸熟即可。本品口感绵软香甜,色泽黄、红相间。可做为主食信用,春节期间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羊肉饸饹是北方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放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西、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吉林

李连贵熏肉大饼和延吉冷面

李连贵熏肉大饼是吉林省四平市著名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之一,1908年由河北滦县柳庄人李广忠(乳名连贵)在梨树县始创。熏肉用10余种中药煮肉,大饼用煮肉的汤油加面粉、加调料调成软酥,抹在饼内起层,便于夹肉而食。再配以葱丝、面酱、大米绿豆粥、枣水同食,别有风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延吉冷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也是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食品。该特色小吃的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土豆淀粉。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一般用牛肉汤,把煮好的面用凉水冲,然后放到碗里加之前煮牛肉用的汤(放凉)和辣白菜、黄瓜、鸡蛋、牛肉、葱、芝麻、辣椒、松子、苹果或西瓜切片。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辽林

义县伊斯兰烧饼和王麻子锅贴

义县伊斯兰烧饼是辽林传统名小吃。据传说,解放前义县回民人胡海潮在锦州北街杨家烧饼铺学艺时,曾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外国客人到杨家烧饼铺吃饭,吃完烧饼后,连连称赞叫好,杨家烧饼从此扬名,传为伊斯兰烧饼。初时制作用吊炉土法制作,现改用烤箱,能制作十几种,风格各异。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王麻子锅贴是辽宁大连的传统小吃之一,选用猪肉、木耳、海米、红方等为馅心而制成。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内蒙古

哈达饼和玻璃羊肉饺

哈达饼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传统著名小吃。哈达饼是近似于点心的饼,用水油面和油酥擀成皮,包干果甜馅,烙制而成。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玻璃羊肉饺是内蒙古小吃。又称玻璃饺子。用马铃薯蒸熟去皮,捣成泥,晾凉后摘剂、擀皮、包馅蒸制而成。用料独特,口味咸鲜。因成品光亮透明,隔皮可见馅心,故名。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北京

豆汁和小窝头

北京豆汁是北京独有的小吃,是水磨绿豆制作粉丝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汤水,经过发酵后熬制成的。喝豆汁时,要烫,再次必须得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淋上辣油,同时还得搭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小窝头,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制作时将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栗子面混合,做成圆锥形,每个底部都有一个圆洞,小巧玲珑,蒸熟后呈金黄色。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最好吃。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天津

煎饼果子和狗不理包

煎饼果子,是天津著名小吃,天津人以其为早点。煎饼果子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果子(油条,山东人习惯把油条叫做“果子”)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腐乳、辣椒酱作为佐料。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天津的一道闻名中外的传统小吃,该小吃以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之。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河北

饶阳金丝杂面和郭八火烧

金丝杂面是一种河北饶阳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金丝杂面属于绿豆面。绿豆、小麦、芝麻磨成细粉,用香油、白糖、蛋清和适量的水和成面团,饧置。将饧好的面团擀成薄纸一样的大面片,略凉至不干不湿,折不断,卷不沾时,叠起切细丝。色黄透明,形如金丝,存放期长,耐煮不烂,清香爽口。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郭八火烧是河北省大名县传统名小吃。白面、白油、香油、花椒、小茴香、食盐适量。先将白面用开水烫三成,改用温水把面揉匀和成面块,然后将面块擀薄加料卷合,并打制成园厚饼型,放在炉膛上翻烤,边烤边刷油,经五六分钟后,火烤两面呈金黄色即好。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层多且薄,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山西

礼馍和刀削面

礼馍又称花馍,面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礼仪庆典、岁时节日中必备的传统小吃。是用面粉特意加工、精心装饰而成的一种富有意味的食品,流行于山西省各地。礼馍在世代传承的传统民俗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含义和表达方式,一直为百姓继承沿用。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刀削面,别称“驸马面”,是山西省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刀削面流行于山西省及其周边地区,据传是唐朝驸马柴绍始创,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山东

周村酥烧饼和蓬莱小面

周村酥烧饼——集薄香酥脆为一体,俗称“山东瓜拉叶子烧饼”,先将水和面进行生发,然后分成指肚般大小的剂子,在案板上进行揉炼加工,增加韧性和延伸性。再将球状剂子放在延盘内,用手沾水延展成浑圆而薄的生饼。经过水涝、去皮、炒熟的芝麻,放入木制晃盘内,双手端平,前后振晃,使芝麻均匀地排列在盘内,随即双手轻夹生饼,到晃盘中着麻,接着贴在烘烤炉的箔子上,几分钟内即可烤成。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蓬莱小面是山东蓬莱地方传统名小吃,蓬莱小面是在福山拉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风味面食。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河南

枣锅盔和武陟油茶

枣锅盔,是河南信阳传统的地方小吃。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制作简单营养价值极高,味道鲜美。制作时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光滑为宜;烙制时火不宜太旺,以免焦煳。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武陟油茶因产自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而得名。秦朝称甘缪膏汤,汉称膏汤积壳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土贡食品。它名为茶,实际是粥。它的主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称这种粥为油茶。味道浓郁,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健胃提神的功能。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陕西

羊肉泡馍和海味葫芦头

羊肉泡馍陕西名小吃的“总代表”。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关中汉族风味美馔,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海味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浓郁味重,名闻遐迩,饮誉长安。海味葫芦头必须经过处理肠肚、熬汤和泡饭三道制做工艺。“泡”饭前先由顾客掰馍,接着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五、六片,配猪肉、水海参、水鱿鱼、熟鸡肉各两片和适量粉丝,整齐地排列在掰好的馍块上,用滚汤反复浇“泡”三四次。再加熟猪油、味精、调料水、青菜,最后浇适量开汤即成。吃时配糖蒜、泡菜、辣子酱等小碟。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甘肃

兰州牛肉拉面和洋芋搅团

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甘肃省兰州市的一种风味小吃,属于西北菜,该菜品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兰州牛肉拉面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洋芋搅团是甘肃陇南小有名气的小吃。以玉米面搅团最为常见,兼有荞麦面搅团,洋芋,杂面搅团等多种形式。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宁夏

炒糊饽和烩羊杂

“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其实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后,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特点是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烩羊杂碎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宁夏区内各地均有制作,以吴忠市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风味羊杂碎。1994年5月曾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将羊头、羊蹄用火烧尽残毛,羊肠、羊肚翻去残渣。洗净后连同羊心羊肝一起下锅煮熟,拆去骨头,分别切成条或段。羊肺用洗去面筋的稀面糊灌好后,也下锅煮熟,切成长条。然后将切好的各种熟料放在羊肉汤里略煮片刻,撒上蒜苗、香菜,滴上红油盛碗即成。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青海

焜锅馍和泡油糕

焜锅馍是撒拉族、回族食品,是青海人的名小吃。将发面加清油、香豆等调料,放在圆形焜锅内,将焜锅埋入草木火堆中,慢慢烤制即成。内软外脆,酥香可口。既是餐桌上的主食,也是馈赠的礼品。亦常作出远门的干粮。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省时,省事,制作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泡油糕是青海、陕西一带的名小吃。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其主要特征为色泽乳白、表皮膨松,犹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可谓巧夺天工,深受人们的青睐。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新疆

帕尔木丁和烤羊肉串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的风味食品。它色泽黄亮,形象美观,皮酥脆,肉鲜嫩,咸中带甜,颇受人们欢迎。帕尔木丁是用面粉、肥羊肉、炼羊油(少许)、洋葱(皮牙子)、鸡蛋、精盐、孜然粉、胡椒粉等料,在馕坑烤制而成。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烤羊肉串,在新疆是最有名的民族风味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洋葱、盐等。把羊肉与洋葱拌匀腌渍一段时间可减少膻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上海

南翔小笼包和阳春面

上海南翔小笼包又叫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因其源自上海嘉定区南翔镇而得名;该菜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包——有“皮薄馅丰一口卤,明珠玉弹巧玲珑”美誉的中华传统小吃。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阳春面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是高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阳春面——乾隆御笔赐名的“清汤光面”。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江苏

黄桥烧饼和太湖船点

黄桥烧饼是古老的特色传统小吃,属江苏菜系,流传于江淮一带。得名于1940年10月“黄桥决战”,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制作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猪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面粉必须是中筋,强筋和弱筋却不宜制作,所用芝麻必须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变它的色泽与形状,一般有咸甜两种口味,讲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松作为馅料。黄桥烧饼色泽金黄,外观美观,香酥可口,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太湖船点是江苏省名点,著名米制食品,大约起源于明代,有花卉瓜果、鱼虫鸟兽等各种形象,小巧玲珑、栩栩如生,是既可观赏、又可口尝的特色点心。太湖船点起源明代,因作为太湖游船上的点心而得名,后经历代名师不断研究改进,将花卉瓜果、鱼虫鸟兽等各种形象引入船点,终于形成了小巧玲珑、栩栩如生,既可观赏、又可口尝的特色点心小吃。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浙江

吴山酥油饼和虾爆鳝面

酥油饼,亦称吴山酥油饼。为浙江杭州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因主要产于杭州市区吴山而得名。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掺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因饼开蒙茸如蓑衣,所以杭人又呼之为'蓑衣饼'。饼色金黄,食时,先时细白糖粉,入口时,松脆可口,颇具风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虾爆鳝面是浙江一道特色名小吃。选用粗壮的鲜活黄鳝,斩头截尾剔骨后切成鳝片,用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直至鳝片黄脆;取鲜活大河虾洗净加蛋清上浆清炒至白嫩;精制面条下锅烧后,不粘不糊;用原汁煮面,使面条吸入鳝鱼的香味,汁浓面鲜。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安徽

大救驾和徽州饼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传统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后,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富含多种果料,久负盛名,颇具传奇色彩。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徽州饼,是安徽徽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原名为枣泥酥馃。金黄色,扁圆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酥香甜润。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江西

信丰萝卜饺和清汤泡糕

信丰萝卜饺是江西一种独特的传统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等,饺皮透明滑润,馅肉香辣味鲜,以调好的麻油、酱油、辣椒蘸食味道更香。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清汤泡糕江西省传统特色糕类小吃。江西称馄饨为清汤。因系将特制的糯米糕泡入清汤中而得名。清汤是咸的,而糕是甜的,具有甜而不腻,韧而不粘,香甜可口的特点。最早出现这小吃的地点在江西景德镇。是馄饨配桂花糯米糖糕同食,清汤是用精白面粉手工和面制皮,馅用精选鲜猪肉及多种调料调制而成,经包制煮熟后即可。泡糕是以优质糯米粉、白糖、芝麻及自制桂花卤等为原料精制而成。 以鲜嫩精肉作馅,包以韧滑的面皮,煮为清汤;另以糯米粉、白糖、麻仁、桂花制成糕,入清汤泡成。咸、甜、香三味兼具,清香可口,糯软不腻。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湖北

东坡饼和热干面

东坡饼又名空心饼、千层饼,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是湖北地区特色传统美食之一。先将面粉和好,再团圈抹油饼牵成线绕成圆饼形,放在香油锅中炸至枯萎。吃时洒上白糖,香甜可口。但此饼不能久存。后来设计的“千层饼”,酥脆香甜,食而不腻,味道极美,易于久存。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热干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湖北省武汉市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采用碱水面,并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等为辅助材料。热干面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湖南

社饭和火宫殿臭豆腐

社饭是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传统名小吃,贵州等地都有制作。社饭是中国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 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火宫殿臭豆腐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道传统名小吃。用黄豆为原料的水豆腐,经过专用卤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经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酱。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特点,奇在以臭命名,不同于其它食卤以香自翊。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湖建

光饼和土笋冻

光饼,是中国福建省传统特色小吃。光饼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光饼在福州市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改盐为糖,形状也比咸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土笋冻,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要原料是一种蠕虫,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食用时配上好酱油、永春陈醋、蒜蓉。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台湾

棺材板和担仔面

棺材板,是台湾一道非常有名的小吃。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最早不叫棺材板,称为鸡肝板。这个小吃最早出现在台南,后来,在台湾各个地区都很受欢迎。将面包切成薄薄的面包块,下锅油炸,炸到金黄色后捞起,掀起炸酥的一面,把中间挖空,再装入由鸡肝、鸡肾、鸡肉、豌豆、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粉、墨鱼和虾仁等精心调制的作料以高汤煮成再用些牛奶芶欠,再于面包面上蘸上酱料,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棺材板了。酥脆的外皮配上香滑可口的肉馅,香味浓郁,营养丰富。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担仔面是一道台湾台南地区的小吃,其全名亦可称为度小月担仔面。主要材料有油面、豆芽菜、香菜、虾仁、少许汤汁以及独门肉燥,口味鲜美,老少皆宜。鲜美甘甜的甜虾汤头,加上香醇不腻、长时间熬煮的肉燥,在台湾非常的受欢迎。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广东

煎堆和沙河粉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广东传统小吃,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煎堆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有团圆甜蜜的寓意。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沙河粉简称河粉,是中国南方地区以及越南等地的一种特色小吃,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其主要食材为大米。该小吃口味滑,爽软韧柔劲道;做法是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烹饪时间为15~30分钟。除炒制之外亦可以用下汤煮,广东人称之为“汤河粉”或“汤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广西

马肉米粉和炒粉虫

马肉米粉是广西桂林的特色小吃。马肉米粉的马肉,制法在传统上分腌、腊、卤、酱等多种。目前,常用腌、腊两种方法。腌制的马肉味偏甜,腊制的马肉偏香。马肉米粉所用的米粉,是特制的。桂林米粉本来就以质佳味美著称,而用来制马肉米粉的米粉,盘力要格外好,色泽白亮,一碗米粉只能有一个条,长度在一米以上,并用人工绕成团。下米粉的汤,系用马骨等连续煮4个小时而成,味极鲜美。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炒粉虫是广西百色的特色小吃。具体的做法是把大米磨成浆蒸熟,将煮好的粉在簸箕背上搓成条状,形似一条虫,才称为粉虫。粉虫不是虫,是米制品。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海南

竹筒饭和海南粉

竹筒饭,海南的特色小吃。用山兰稻(一种旱稻)“香米”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海南粉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小吃。该小吃流传历史久远,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海南粉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有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进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口喷香,回味无穷。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港澳

马拉糕和上汤河粉

马拉糕,是港澳地区最具特色的小吃和点心之一,也是传统的广式茶楼点心,香港的港式马拉糕,又叫做古法马拉糕。特色之一是气孔有三层,顶层是直的,而低层是横的,算是蛋糕的一种。正宗马拉糕由面粉、鸡蛋、猪油、牛油混合发酵三日,最后放在蒸笼蒸制而成。茶楼内的马拉糕通常制成一大型圆状,切开成小块发售。 马拉糕呈金黄色,新鲜吃时非常蓬松、柔软,带有轻微的香味。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上汤河粉是港澳地区最具特色的小吃,是以上汤为主。首先,汤是以清甜的鸡汤和加上猪的骨头一起熬的汤,河粉原料是大米,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即成,制作精良、严谨。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四川

赖汤圆和龙抄手

赖汤圆,即汤圆,四川成都传统名小吃。经过制粉浆(糯米、籼米)、制馅、包馅成型、煮制而成。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赖汤圆,煮时不浑汤,吃时三不粘(不粘筷、不粘碗、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龙抄手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小吃,汤贵清色,馅贵细嫩是四川龙抄手的特征,馅心饱满细嫩,不爆心、汤清无浮物为正宗。抄手是馄饨在四川的叫法。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贵州

冲冲糕和丝娃娃

冲冲糕源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是用糯米制作成的一种食物。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制作“冲冲糕”的工具是采用棕树木制成的,分为隔板、蒸笼、木棒三大件。冲冲糕以其质柔软香甜,色淡黄中偏红,地方味浓厚,口感有韧性的特点广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一种常见的地方传统小吃。贵阳街头巷尾都可见。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薄饼薄薄如纸。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香菜)、海带丝、炸黄豆、脆哨、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当地人吃时,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云南

过桥米线和建水烧豆腐

过桥米线是云南省滇南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小吃,起源于蒙自地区,是由汤料、佐料、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及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制作而成。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鹅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脸盆大的碗,金黄油亮的汤,滑润软糯的米线,几近融化灵魂的味,这就是云南赫赫有名的过桥米线。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是云南省建水县的特色传统特色名小吃。选料认真,加工精细,专用大而圆的白皮黄豆,西门大板井的甜水.做出的豆腐洁白细嫩、火烧不变黑,做好后用小块纱布包好,压上特别的木板,待水流尽后,去掉纱布装入簸箕内,每块豆腐放上一点盐,用太阳曝晒数日,隔日翻动一次,待水分除去六、七成,呈灰白色,即可烧烤了。烧时用火盆装上点燃的木炭,架上用铁条焊接成的炕,铁条上切不可涂抹香油,放上豆腐烘烧,边烤边翻动,待豆腐充气膨胀,即可蘸以配好的甜咸酱油、辣椒末、蒜泥、味精、小米辣等佐料食用。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西藏

糌粑和卡什茨

卡什茨是藏族最负盛名的面食小吃。以面粉、牛奶、奶油、油盐和成面团,置于烧热的土炕中烤成。色黄壳硬,内松外脆。为赠送亲友、儿童的礼品。另有一种大型的卡什茨,是寺院祈祷或供佛的供品。每个需用面粉5—50千克。此外还有“曲什茨”、“郭勒洛洛”等品种。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端来喷香的奶茶和糌粑,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中国名小吃荟萃——中国32个区域的特色名小吃介绍

品尝家乡的小吃,可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品尝当地小吃,可以品藉当地风土人情。不管何时何地,身处何方,小吃都是一种情怀。有没有一种家乡小吃,特别让你牵肠挂肚,随时有回家的冲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