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加速自己周转——桥梁式考核

 繁星1 2020-10-08

大家都知道,效率越高,效益越好。

在财务上,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流动资金周转率”。用钱采购材料(钱变成材料)、制成产品(材料变成产品)、产品卖出去(产品再变成钱),这是一次周转。假如1000万元投在你的企业里,经过这样一次周转,可以获利100万元,那么再周转一次呢?至少就可以再获利100万元,。这样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你不用去借钱来投入,自己的钱打滚翻身就行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资金再周转一次,然后再再周转一次呢?

提升工作效率,效率越高,周转越快,钱打滚的次数也就越多。

当然,这里的高效率指的是整体效率。必须是供、产、销和管理支持部门都高效运转。局部的效率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效益增长。比如一家制造企业,生产效率很高,但销售效率不高,利润依然不能实现。

可惜的是,整体效率提高常常可望而不可即。首先,各个环节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能力强的效率高,能力弱的效率低。其次,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够,有的配合默契,可以“无缝对接”,有的配合不好,磕磕碰碰,扯皮推诿不断,产生内耗,牺牲效率。

“供——产——销——供……”企业的经营就像自行车的链条,链条转得越快,自行车就行驶得越快。为了提升整体效率,企业出台许多文件来规范运行,召开数不清得会议来统一思想,组织一次又一次沟通来解决步伐协调问题。这些措施有效吗?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是最根本得解决方法。

什么最能触动职场人?

当然是个人经济收益。个人经济收益是与考核挂钩得。当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不配合,或者配合得不好时,就会在考核中被扣分,进而被扣钱,那么他们想法设法都要配合好了。如果各个环节都齐心协力,整体效率不就提高了吗?

本书提出得“桥梁式考核”,就是指具体由协作关系得部门之间相互提出协助需求,由人力资源部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考核指标,再由具由协作关系得部门之间相互考核。在这种考核方式下,你不配合我,我给你打低分,我不配合你,你给我打低分。为了谋求高分,双方去哪里配合,通力合作,从而实现了共赢,企业也因此获取了整体高效率,资金周转加快,钱打了一个又一个滚,利润也就滚滚而来了。

实践证明,桥梁式考核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让企业通过加快资金周转来实现利润倍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