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标本中气学说通俗讲话

 herngwu 2020-10-09

​在学习标本中气学说中对三阴三阳的标记的不成熟的认识:首先地球上所有的自然变化都是由天之阳气为先导来引动地气配合共同演绎完成的,研究标本中气中的阴阳变化之道理所应当首先以天气为研究对象来标记说起,具体如下:以天气为研究对象:春季厥阴风木,从大寒到春分节气,厥阴代表两阴交尽,阴寒之气最极致的时候,好比清王朝最后统治的那段时期那是非常阴沉黑暗令人压抑的,极则变,此时阳气慢慢升起,厥阴的标属阴标明的天气的阴凉,天气所呈现的自然现象和特征是风,本是风气,温度的升高和风气的作用,地气也好像人遇热出汗那样,地上的汗毛孔也慢慢的打开,配合天气向外辐射热量,此时地下状态为热量减少水量随着地热的散失也有所减少,地下的温度依然很热,属于热象由于其作用力量小,所以被标注为少阳,这是对厥阴风木标本中气的标注-厥阴风木标为阴代表天气依然阴冷,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为风,中见少阳代表风气是由火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五脏六腑是天气和地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好似天气和地气的孩子,必然会有天气和地气的特征,厥阴风木所处的四个节气大地自然沉寂天的风气刚刚吹起,肝脏的特点正如此时的节气特征,以闭藏为主地静默地疏泄,慢慢温煦着地打开全身的孔窍!阙阴风木生少阴君火,节气是从春分到小满少阴是以天气的温度为标识,说明温度进一步上升,阴冷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减弱,君火以明,有显明阳气的地位的意思,好像君主祭天然后发文昭告天下登基那要样,表明阳气要做一番事业,大干一场了,随着温度增加,地热进一步辐射,地面的水量也不断增加,水平面也越来越高,流动也性也越来越好,少阴君火引动寒水的自然现象很朴实的说明天之君火之气和地之寒水的关系,自然之理即人体生理之理,所以少阴之上火气主之,中见太阳寒水!少阴标为阴本为热,中见太阳寒水!少阳相火承接君火的显明且进一步加大火的力度,大有想借由当前的地位把一切点燃的味道,此时的节气历经小满直到大暑,此时阳气很胜,温度很高,蒸腾的水汽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前两个-厥阴和少阴阶段所蒸腾的水汽,可知天气中的水汽已不少,地热辐射量也非常大,此阶段的地热总量应所剩无多了,应该呈现少阳的象,所以此阶段是以地热量来标识阳气的,所以此阶段的标本中气可以定义为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天气永远是作为主导的),标为地热阳气,标本同气,本为天之火气,中见厥阴,说明此时相火的强度,取决于厥阴阶段的温度水平,厥阴阶段温度越低,相火被潜藏越深越密,(就跟给实验室所用的气瓶充气之理相似,压力越大所充的气体密度越高强度越大,从而给气的时候气的强度越烈,)在少阳相火阶段呈现出来的火力就越强越烈,太阳的热再加上地热,此阶段的温度可以说是非常之高,地面水分蒸发可知也是非常之多的,很高地表温度必然引动空气对流现象的加剧,自然界中温度和风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体生理和病理中如果一个人高热不退耗伤阴血和津液太多,身体的筋肉失去所养,很多时候出会现风症(抽风打摆子的现象)强有力的少阳相火和厥阴风木的对应关系是可想而知的,转眼到了标记太阴湿土的时候了,节气为大暑到秋分节气,现代人脾胃的问题太普遍了,有些患者不仅病程长而且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合病症也是非常之多,着实让医生头疼,患者也十分痛苦,值得每个中医学人下大功夫不断地努力钻研,此时期天之气候的最大特征为湿盛热盛,所以天之湿气为引动生命体生命过程的最主要的动力,本气标记为天之湿气,此时地热已辐射的所剩无几,处于一片阴冷的状态,此时地下一片阴凉的象恰符合太阴的属性,所以以地热状态为研究对象来做标记-太阴,人体内的小天地应和自然的大天地,中下焦必然一片寒象,上焦及体表必然成湿热的状态,如果此时摄入寒冷过多,必然导致中下焦的阴寒之气过度,引起泄下肠鸣四肢无力等等阴症,此时的温热中下焦的药可以说是非常应和生命体生理特点的时机,当然临床还需辩证论治,上例仅作为说明此时节标本中气的特点,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阳明所主为燥气,湿气和湿气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有什么原理吗?其实用自然现象便可说明,太阴湿土历经的这四个节气,整年的最高温度出现在立秋,可不是在夏至一阴升之时,夏至后虽说日照时间变短了,但是温度依然比较高,地面之上还在积蓄热能和蒸腾水汽,地面之下的热能非常之少,地面以下的水也随着热能的蒸腾作用趋于地表,地下深层肯定呈现一片阴冷和干燥之象,所以湿热而产生的干燥之象必然是相伴而生的,这就可以完全说明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标阴本湿(阴)标本同气为阴,临床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太阴湿土的病候明显并且病程漫长,一般导致阳明燥金的病候,此时如果不审慎的用下法,直接把病家所剩无几的宝贵无比阳气泄去,造成泄下不止的阳脱症,再想拯病者于危难,力捥狂澜真的非常非常难啊!太阴湿土生阳明燥金下面来到了仓廪之官的堂前,这个官阶在古代虽然不是太高,但对于人体来说那是倍受关注的,尤其在咱们国家,饮食文化那么火的地域,步入正题-阳明燥金处在秋分到小雪这四个节气当中,此时随着日照时间进一步的缩短和温差达到最大,天空中的热量和水汽慢慢回到地面,由于此时期的天空热量的衰减不可能维系了整个夏季到长夏所蒸腾的水汽,再加上秋季内陆风的作用,使得天空变得十分干燥,所以此时由天气主导的本气为燥气,阳明属于两阳合明,为阳气最集中最烈的代表,为什么把阳明定义为燥气呢?可以从秋季的自然之理来说明,秋季的变凉使得空气的压力变高但温度低的还不足以把天空中积聚的庞大的热量一起打包收摄回地下,只能促使天空中的庞大热量进一步的聚集,在此作用下,天空中水汽大量的减少和热量大量的聚集两方面的主导力量使得此时节的天气十分干燥,此时天空中的状态属于三阳中阳明的状态,所以此时应该是以天气的状态为标识-阳明,所以此时的标本中气可以定义为标为阳燥为本,标本同气,加热会促使干燥之象的产生,干燥也容易生热着火,同气之理应该如此吧!中见太阴,燥气的程度取决于处理水湿的程度,换句话说燥和湿不过是水汽呈现两种象。本身都是水汽的为主角,就好像国家著名的四川绝技变脸,脸虽然瞬间变化多端,但人始终没变!最后要谈的是太阳寒水之气,也是仲景先师花大力气论述的主题,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各位学人包括自己在内一定要下大力气攻读来彻了先师的仁心道术,阳明燥金生太阳寒水,此寒水所主的节气为小雪到大寒四个节气,此时期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冷,所以天之气为寒气,本气标识为寒,顺便说一下为什么称为寒水,因为天成气地成形,天之寒和地之水都统于寒气,所以并称!地下贮存的热能和水量都非常之大,此时如果以地面下相对应的状态好像标记太阳寒水或太阴寒水都可以,其实不然因为寒气主要影响热量从而决定水的状态的,所以标识为太阳寒水,也符合一阴一阳为之道!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自然当中寒气主要影响热量的变化从而决定事物的温度及状态,而不是影响火,而君火代表是热量,为寒气主要影响的对象,从而定义为中见少阴,从冬季地下的自然现象也可很好的说明,在地面下导致水不冰冻并且不停流动的肯定不是一团火,而是高温熔浆!最后再谈一谈从乎本气或从乎标气异或既从本又从标的问题-少阳相火太阴湿土从乎本气着,主要跟从天之本气的变化而变化,少阳相火的衰旺太阴湿土湿气的程度主要由本气所引导随本气的变化而变化!少阴君火及太阳寒水从本从标,水火的变化不仅受天之本气的影响也受与影响它最大标气的影响,这个用物理就可以解释,火和水的状态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温或降温而改变!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阳明燥气的程度主要是由湿气的程度决定的,所以从乎本气太阴湿土!厥阴风木主要由少阳相火的程度决定的,自然之中风的产生源于温度差!所以厥阴风木需要跟随少阳相火!-此篇浅薄的随笔特别感谢很多无私且学识渊博人见人爱的老师们:比如曾培杰老师,姬领会老师-去这位老师的诊所实习不收费的,各位离老师近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下行装了;徐文兵老师-咋那么有才呢?吃啥超级秘方了?!还有许多非常霸气的老师,真是中医学人之福呀!2020年中医学人加油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