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孩子的规则感如何有效建立

 昵称535749 2020-10-09
发布时间:2020-09-29 

文章封面

当孩子们放了暑假,总算归自己来管了,家长都在思考如何在假期给到孩子一个能力,让他在开学后学习状态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那么究竟该如何带养孩子才能让他多掌握一个有用的能力呢?揪着孩子做很多习题?还是要求他一遍遍地抄写作业?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开学以后孩子还是原样呢?

家长们的困惑在于:自己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仍然没有让孩子执行到那些要求,孩子还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状态还是没有得到提升。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看,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没有养成有效的规则模式

规则意识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家长自身很多时候也不容易做到。

完完全全的令出必行令禁即止,是很刻板的做法,也是要求个体的超我功能非常强大的。

我们带养孩子,既不能松散无序,又不能刻板严苛。

面对孩子各种的行为现象,家长要考虑到有效、有必要、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符合这几点才能够让孩子在自己的带养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 规则要求模糊,不够情景化

家长们经常对孩子提出模糊的要求,或者没有讲好规则,但在孩子出现做的不好的地方,又去批评孩子。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家长所要求的“好好学习、注意力集中”等词语,根本就不懂该如何做到。

恰当的带养,应该是从细节化的行动上着眼,比如:“按老师说的做、眼睛要看着黑板、别想其他事情”等具体要求。


  • 要让孩子养成“听招呼,说开始,再开始”的行为习惯

曹操带兵,因为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所以没有人不怕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

这也就代表一个规则意识的有效建立。

我们在家里带孩子的时候,也需要有规则、有底线。

这个规则既不能多,又要坚定的执行。

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思考周全再做,诠释“慢就是快”的内涵。而不是没有想好就先伸手做了,导致无法进行到完成,这就是“快就是慢”的警示。

在准备好之后,说开始就马上行动,愉快的贯彻之前理清的思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行动准备力,提升完成工作的信心。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一个名词叫作:自我分化,指的是个体能够将理智和情感分开、自我和他人分开的能力。孩子们在执行规则时,面临的是把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分开的能力。

这就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懂得要控制自己的小快乐行为,努力适应社会需要。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有效的规则感呢?我们下面应用一个心理学的技术:


学习六层次,解决孩子的问题

理解六层次,孩子的问题出在哪个层面?

影响人类行动及结果的因素有六个层次,人类的成败得失皆源于这六个层次。

系统、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动、环境这六个层次,可以应用在任何事情的理解上。

“系统”是最高层次,意义是探索个体和世界的关系、对世界的意义。

“身份”意义是探索个体是谁?

“信念价值”意义是探索做事为什么?以及个体的品格和动机。

“能力”意义是探索如何做事情。

“行动”意义是探索具体要做什么?

“环境”意义是围绕外部环境去寻找支持性的资源。

当我们用这个层次论去看孩子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孩子的问题,也可以在比他们问题所在的层次更高的层次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用六层次来解决问题?

理解六层次的应用很有趣,比如一个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们看到在家里他可以获得更多家人的疼爱,他留恋家庭,同时担心自己去幼儿园以后,家人会给小弟弟更多的爱,自己得不到。

那么这个问题就关乎环境,我们就需要和他讨论去幼儿园做什么的话题,以及如何做,引导他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到自己的收益,同时在信念价值层面做工作,安慰他父母亲始终是爱他的。

你的规则是否足够清晰?核对了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要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把一个要求具像化,让每个人都说说自己对这个要求的理解,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家长的要求并不清晰,孩子并没有理解到你究竟要他做什么?

所以对孩子提要求的同时,要求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再说一篇他要做啥,很重要,方便你及时修正他的想法与接下一交行为。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家长的规则能够更好的落实,而且便于提升孩子的心智能力成长 。


这个规则,是孩子成长需要的,还是你想要的?

在家庭中,很多时候是父母亲刻板地想要孩子成为那个样子,而不是孩子情愿去做。此时我们就需要厘清这个问题:孩子的自主性有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信任任何个体都具有自我进化和成长的力量,我们的孩子亦如是。

而当孩子理解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同时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很有意义,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跟着发挥出来。当规则变成了孩子自己想要的,家长的带养就可以省心省力了。

总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家长致力于帮助孩子扩大优势、把长板拉得更长,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足,那么短板也就会跟着逐渐长起来,木桶理论的现实应用就更恰当了。

原创:同心儿童注意力(黄衣心理)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