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云南人的溢美之词,及关于一路上的吃住行、安全|【滇越铁路徒步记•后记】

 新用户1662gBEO 2020-10-09

滇越铁路徒步记》21篇全部写完了,算是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都纪录下来了。

昨晚“终章”推出后,今早看到昆明好友罗飞跃转发,意外的是竟写了很长一段话,读来有点百感交集。想了一下,照登原文于此,算是与第一篇“自序”呼应,作为这个系列的“后记”。

(注:作者罗飞跃系资深媒体人,就职于昆明广播电视台,也是从小在滇越铁路边长大的地道云南人。)

——————————————————————

每次远行归来,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吃住行、安全。尤其这次走铁路,一听说走四百多公里,包括路上遇到的陌生人都是先咋舌,然后问这几个问题:

“住哪里?吃怎么办?”

“安全吗?”

“走这么多路啊,伤膝盖吧?”

徒步既完,正好说一说与行走有关的各种问题。

1、关于食宿

行前以常识判断,铁路沿途必有站,有站就有集镇,食宿应该没问题。后来查资料做功课,法国人当年在滇越铁路中国段共建有34个车站,后来又逐步增加,新中国成立后最多时有61个站。站与站一般相距10公里左右。所以,只要每天算好走到哪个站住下,加上路上问巡道工, 住宿就不成问题。

如图,这么多车站,基本上附近都有街道乡镇

后来证明确实如此。而且现在中国整体发展都不错,一路走来哪怕最偏僻的地方,只要有集镇都有宾馆,无非是大小不同,但比起号称“徒步者天堂”的尼泊尔要性价比好多了。两个指标: 1,干净 ;2、热水澡。 对比大麦多年户外经历,这次走铁路都是最好的 。想早年在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睡帐篷夜里下雨下雪狂风几乎吹翻帐篷要用身体压住早上收拾湿漉漉的帐篷睡袋。。。那才叫痛苦,有个房间有张床有水龙头放出的热水,真是太幸福了!

至于吃,中午在路上可以带点干粮,晚上只要有宾馆的地方都有夜市和饭馆,可丰可俭,还不包括值得品尝的地方特色美食。特别是一路上很多地方都有的烧烤,那种云南特色的烤豆腐,一小块一小块的像个小馒头,还有烤猪皮,真是太好吃了。

路上一次晚饭

2、安全

路第三天第一次看到蛇蜕

前面已经在文中零零散散地讲到了,很安全!有人烟的地方自然无虞,没人烟的地方也有巡道工(其实,没人烟反而更安全。有巡道工说:“有些地段过去有抢劫的,因为太穷了,有的还吸毒。这几年好多了”)。再说白天走路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倒是蛇,本来是我最担心的,云南嘛。在昆明上路第一天碰到一个巡道工也走过一段滇越铁路,说11月没蛇了,天凉了。后来一路上看到蛇蜕比看到真蛇多,也看到过死蛇。只有两次看到活蛇。 一次走到一个小站,一条蛇从铁轨间横穿而过,当时一惊,细看是小蛇,拇指粗。还有一次是在铁轨边干涸的排水沟里,一条小蛇快速游动,我还试图用手里的木棍挑逗它。

这是铁轨间的死蛇,是我用棍子挑到铁轨上拍照的。

第二次看到路边的死蛇

这是又一次看到蛇蜕。当时拍照发给家里的朋友看,朋友打趣道:

“多搞点来,卖给中药铺。”

另外,铁路边的人家都有狗,不过大多是拴着的。一般来说狗都怕人,虽然看上去有点凶。在倮姑站投宿时,有一只狗没栓,跟着我狂吠,弄得我性起,操起手里的棍子挥过去,吓得那狗连连后退。后来巡道工说:“别怕,你喊它‘大黄’它就不叫了。”果然后来住下后,“大黄”在我脚下来来回回成了熟人。

3、每天5万多步会伤膝盖吗?

很多人怕走路太多伤膝盖,网上也有文章“暴走三万步,如今连小区门都走不到”,什么半月板磨损之类的说得很吓人。大麦早年登四姑娘二峰下山伤过膝盖,去年准备走西班牙800公里朝圣之路前特意去找了一位医术精湛每天开刀排队的骨科主任咨询,他让我做了个核磁共振,看过片子说:

“没事,继续走,别听那些网上的胡说八道,那都是伪科学!”

还说:

“古代没汽车没火车,那时候的人都要下不了床了?!长征过来的老红军也没听说最后膝盖都不行了。”

所以,自此之后再也不去想膝盖、半月板之类的问题,而且事实证明去年西班牙800公里走下来也毫无问题。这次又是。

4、徒步旅行与健身

不依赖交通工具,用脚步丈量城市丈量世界,是如今很多人的旅行方式,确实好处多多。如今大家都知道减肥防“三高”要“管住嘴,迈开腿”,其实走一趟长路就能实现。以大麦每次出远门的体会,迈开腿自不必说,管住嘴也比在家里相对容易,因为只要不是那种跟团的三餐不拉的“腐败游”,肯定要比家里吃得少。一是总会碰到口味不合,比如那年在西班牙徒步一个月,几天下来就只想吃中餐,但沿途找不到,只好少吃。其次是条件限制。有时候出于卫生顾虑。早些年环印度一圈,中间因饮食不洁拉了一次肚子,之后小心翼翼,基本上以香蕉充饥,最后回来一称,减了20斤,堪称意外收获。后来基本上每次出远门回来都要瘦个十斤左右,只是回到家日子一安逸,很快又会胖回来。

5、在家健走与长途远足

现在健走暴走族越来越多,以大麦所在的城市看,每天傍晚环玄武湖健走的人如过江之鲫,经常是一队几十人打着旗帜,步伐赳赳,风风火火。大麦曾与一位户外达人交换过看法,一致认为城市里暴走与户外长途其实不一样,换句话说,每天在家走个10公里的未必能适应长途远足。道理很简单,要求不同。野外或陌生环境更多的是考验耐力、毅力、吃苦精神、适应环境的能力。就好比当驴友,考验的其实不是体力,而是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特别是心态,有达观、乐观的性格,对于新鲜事物有好奇心 ,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对吃住要求高,对卫生要求高,对长时间的逆境缺乏耐受力,就算能走路也不适合。

很多人每天刷步数都是在附近公园,自己也觉得枯燥,就像实验室的小白鼠,循环往复。其实在家走也是走,出去走也是走,而后者每天看到不同的风光人文,天天都是新鲜感,既达到健身目的又不枯燥, 一举两得啊。

6、最后,这趟徒步的遗憾

一是急于赶路没有拿出更多时间与沿途遇到的人聊天,少了很多鲜活的民生见闻。回想刚工作时读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作者系民国名记者,他走这一趟最大的价值是沿途观察社会民生,与地方长官、普通百姓交谈,笔下见人见事,真实生动,提供了大量三十年代中国西北社会真实鲜活的情况,既具可读性又发人深省。以大麦的理想,亦是这种风格,只是功力太浅,难以达到《中国的西北角》那种境界。

二是照片较差。也是因为一向奉行“过我眼即我有”的想法,没有把分享当做主要目的。但其实这次本来可以买个无人机带着,就能拍一些立体、大视野的照片,那种铁路在云南崇山峻岭大河深谷间蜿蜒的景象其实是滇越铁路云南段的最大特色,独有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原始自然映照的美感。

最后,谢谢各位粉丝的一路伴随、阅读、鼓励和打赏。有时候收到数额较大的打赏会有点不安,也会私下回复对方:“2元就行了,主要是在‘喜欢作者’下面添个头像,所谓捧个人场是也。

滇越铁路徒步记:

终章:云南铁路博物馆与滇越铁路之未来

越南篇4:看越南想中国,两国的同与不同

越南篇3:米轨终点最后打卡,海防街头闲看婚囍

越南篇2:河内—海防:滇越铁路最后一程

越南篇1跨过边境是老街,米轨夜车到河内

D14:河口印象:一个边贸大集市!

D13:到达河口,走完“滇段”!

D12:进入河口瑶族县,想到了《瑶族舞曲》

D11:白寨大桥看今昔,800里路云和月

D10:心心念念“人字桥”,山高谷深湾塘寨

D9:戈姑站烧开水,倮姑站睡工屋

D8:300公里脚下过,芷村空余“芳华”景


D6(下):法国人的碧色寨VS冯小刚的碧色寨

D6(上):火车拉来的城市——开远

D5:半日雨、半日晴,70里路到开远

D4:意外坐上了米轨小火车

D3:日行70里,过山洞16,在宜良吃了只小麻鸭

D2:走完了东向段,明天一路南下

D1:循着支离破碎的米轨走出昆明城

顺“米轨”行走465公里·自序|【滇越铁路徒步记】

关注本公号

长按  扫码 


大麦个人微信

长按扫码加好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