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风残月: 夜游秦淮河

 文鉴君 2020-10-09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晓风残月,热爱演唱黄梅戏和写作,已在10余家报纸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若干,多次获得黄梅戏演唱比赛奖项和文学征文奖项。有作品入选作品集。

 夜游秦淮河

说起来有点令人难以置信。我曾经路过黄果树瀑布,却不曾前去看上一眼;车行泰山脚下,却没有登山;在北京呆过几年,却不知道故宫的门是什么样……但对秦淮河,我却一直情有独钟,心驰神往。是因为读过朱自清和俞平伯同题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是因为从小就喜爱孔尚任的《桃花扇》?抑或同为女人,对“秦淮八艳”一直心存敬重或缅怀?我说不清楚。总之,去南京后我迫不及待地走了一遭秦淮河。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在文中写道:“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这条历史悠久的名河,当今又是什么样子?一位居住南京的老乡说,谒秦淮河,当数夜游。

时下正是三伏,夕阳还未西下,我们实在按捺不住心头的迫切与好奇,早早地来到了河边。诚如我所料:不算宽阔的河面上,豪华的游船来来往往。走近河边,河水浑浊,给人一种脏兮兮的感觉,顿时令我大失所望——这样的一条名河,臆想中应该是碧波粼粼,清澈见底的。已是第二次莅临此处的弟弟,说这儿的日游客量都在万人以上,节假日人更多,想保持河水的清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华灯初上。我们俨然跌进了一座古影视城,而河岸边热闹的街景一下子在眼前铺呈开来,有声有色的。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亦幻亦真的,令我们错觉穿越了时空!

当闻名遐迩的“媚香楼”进入眼帘时,我的脚步迈不动了。伫立楼前,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在电视上知悉并久仰的李香君等“秦淮八艳”的居住地。弟弟知我所好,立刻买了门票。奇怪的是,巷道上人山人海,进香君楼的游客却是寥寥无几。

站在展览馆里侯方域(字朝宗)赠送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前,跟屁虫似的侄女问我一把破扇子有什么好看?于是,我把扇中侯朝宗提的一首打动李香君芳心的诗朗读并讲解给情窦初开的侄女听: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上了二楼,亦即李香君接待客人的客厅和闺房。抚摸着那古色古香的桌椅、红木床,精致的古琴和琵琶,我又一次穿越了明清,摇身一变,幻变成了亲临李香君闺房的某位公子或王孙。只是悬挂在墙上的琵琶已是积满尘埃,而李香君最擅长弹奏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却只能从电视荧屏上获得印证了,人去楼空,喟叹如斯,惆怅如我……

下得楼来,作为资深戏迷的我,不禁哼唱起黄梅戏《桃花扇》的主题曲来:

秦淮无语话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名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了哲理性的升华。李香君因对爱情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贞,所以名居“秦淮八艳”之首。

以李香君为首的秦淮八艳个个色艺双全,精通音律、诗词、绘画等诸艺,善弹丝竹、琵琶等乐器,且有着很高的造诣。八艳中除马湘兰外,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明朝当时的许多官员,都贪生怕死,卖国求荣,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身处社会最底层,在国之存亡危难之际,却普遍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于是我痴痴地遐想:是历史和命运造就了这些奇女子,若是她们处在和平幸福的年代,以她们的才华和气节,可能是某行业的高级白领或领军人物……

出了“媚香楼”,对面就是乌衣巷,我们虽看不见王谢庭院的燕子呢喃,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依旧还在。这里每一片瓦砾,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味道。

纪念馆内早已没有了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陈列的东晋雕刻展、淝水之战壁画和王羲之书法复制作品等,则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悠远的历史。乌衣巷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面镜子,从盛极一时到残败衰落,它警醒后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纵观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河对岸的夫子庙,听导游介绍: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大名鼎鼎的江南贡院就坐落于此,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位居当时全国各省贡院之首,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江南贡院先后为历朝历代输送了大批的有才之士(累计起来,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可谓规模宏大的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它的一水相隔竟是繁华的温柔富乡。——这并不奇怪,中国古代的士子素与青楼有着不解之缘,自古至清末,关于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更是屡见不鲜,经久不息。从唐代开始,参加科举几乎是士子们求取功名的唯一选择,一旦中进士及以上名衔,便意味着前程锦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他们真实的期盼和追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士子中榜庆祝的内容之一,就是向钟情的青楼女子写情诗,炫耀才华,也是一件津津乐道的雅事。而对于大部分科考失意的“士子”来说,醇酒佳人,是缓减他们落榜痛苦的安慰剂,所谓“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思想的漫步,交叉着体能的漫步,时间不觉已是午夜。秦淮河边,我们虽是观看了几处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但一面之缘下,那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画面,只不过是现代高科技灯光的相得益彰。自然景点下,让人忘返且回味无穷的,依然是曾经的人文和历史……

(图片摄影: 晓风残月;音频制作:晓风残月,版权归作者所有)

晓风残月相关作品链接: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父爱无言

重阳登高上九华

爱我,你就抱抱我

“鱼情”未了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