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灭资 || 中原纪行

 文鉴君 2020-10-09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刘灭资,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2018年5月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有《温泉水暖》、《司空缘》、《父亲湖》、《屋后山》、《对面山》、《多年师生成兄弟》、“老家系列”(《腌菜饭》《锅巴汤》《老家的正月》《老家的面条》)等。

中原纪行

今年8月,我们一行四人进行了一次为时13天的自驾游活动。车行中原大地,看到满眼的绿色和扑面而来的生机,我们的内心满是惊喜;拜访一座座城市和古迹,我们的心中全是崇敬。这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道山梁都有故事,这里的每一弯河流、每一座桥梁都有历史。这里的人大巧若拙、重剑无锋,有后劲,有底蕴。有人(潘采夫)说,中原是一只默默奔跑的鹿,我十分喜欢这一比喻。

商丘古城

       

8月7日,从南京出发,车行300多公里,在安徽界首城里转了一圈,便直奔河南而去。原计划夜宿开封,可眼前开阔的原野和茂盛的绿意让我们欣喜不已,负责掌握方向的刘秀红园长一激动,油门一加,就把我们带到了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商丘古城在历朝历代均为名都大邑。甲骨文中有“、“丘商”都是指这里。一万多年前的远古时代,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我们到达外城,已是下午五点多光景。


一下车,我一看到张巡祠,就感到这个地方历史的厚重。语文课本上的记载,切换成眼前的实景。唐代,安史之乱。张巡与许远,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死守江淮屏障,前后跟叛军交战四百多次,有效阻止了叛军的南犯,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被俘遇害。


走在张巡祠中,我把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故事告诉同行者,同行者皆嗟叹。绕墓一周,屈身一拜。




出了张巡祠,两个健壮的河南小伙带着我们匆匆赶往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名列我国四大书院之首,有宋一朝,英才辈出,直升国子监。书院为宫殿式建筑,红门灰瓦,斗拱飞檐。古朴庄重,大气威严。


在大殿之内,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大殿一侧,我们见到了景仰已久的范仲淹。真是意外,在北宋的南京(商丘),我们竟碰到了我们的苏州老乡。这位老乡曾断齑画粥,勤学苦读;他立志高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胸有韬略,文武双全,是令敌人敬畏的胸中有十万甲兵的小范老子,又是写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知名词章的文坛大腕。


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我们这位老乡因丧母守制商丘,受时任知府、后为宰相,且“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的聘请,主持应天书院。他主张学以致用,主张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他“日于府学之中,观书肆业,敦劝徒众,讲习艺文,不出户庭”。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学恭谨,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天下庠序,视此而兴”,是一位十分称职的教育工作者。


杜甫故里

    

8月8日,到郑州,在二七广场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很快找到了火车站旁的一家宾馆。拉开窗帘,就见站前广场,灯火辉煌,霓虹闪烁,广场开阔,建筑大方,一派大都市模样。


第二天,上午游黄河风景区,瞻仰炎、黄二帝雕像,下午在伏羲山峡谷里看山,同样的感觉就是大。地大,山大,人大。


出峡谷,山道弯弯。走村镇,小路蜿蜒。好在车主老唐驾车三十多年,技术老到,我们放心把身家性命押上。


一觉醒来,离目的地已不太远。天未黑,门已关。


下车留影,算是一到杜甫故里。临行喝杯冰茶,味甜量大,算是解乏。夜餐巩义城,喝上了此行最好喝的小米粥,粥稠,味美,价廉,碗大。二到杜甫故里,直入纪念馆。有人嫌票贵,门卫答,诗圣故里,品位高,只此一家。




纪念馆主体建筑为唐代风格,以木质结构为主体,以红色为基调,配以灰色顶瓦,整体样式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古色古香。内有“百米长廊”,又叫“诗圣碑林”。廊内石碑百余件,内容都为杜诗,汇聚国内外著名书画家的墨宝,真、草、隶、篆古今书法各具特色,其书法艺术精湛,结构严谨,雄深苍浑,堪称一绝。


长廊尽头,矗立一高大杜甫雕像,满身洒满阳光,我从未见过如此高大的杜甫雕像。印象最深的还是诞生窑,窑洞口为砖砌,洞不大,光线暗,很平常。窑外笔架山,山不高,亦无灵异之象。倒是洞外绿荫满园,风景宜人。绿枣挂满枝头,伸手可摘;石榴树树低垂,硕果累累。


杜甫一生都很忙。他要“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奔波,因为“烽火连三月,他浩叹,因为“无边落木萧萧下尽管他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终怀念着家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家乡是他无比的眷恋,家乡是他心中永远美丽的地方。


出杜甫故里,下一站,康百万庄园清末一个姓康的顶级土豪留下来的私家宅院,阔大而


出庄园,心中叹:巩义有两大,不简单——才大,杜少陵;财大,康百万! 


函谷关

 

以前,函谷关,离我太遥远,远在河南灵宝县。虽不能至,心向往焉。现在,很快就会出现轻车已过渑池界。眼前,车如流水,脑海,战国烽烟。蔺相如,机智刚烈,不畏强敌,气冲霄汉。


为赴函谷关,煎饼做中餐。已近函谷关,往事历历现。一篇雄文,让我记住了这雄关: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雄关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良将劲弩守着要害,有信臣精卒手握锋利的武器大声地喝问你是谁。早已森严壁垒,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戍卒叫,函谷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其衰也!斯人已逝,雄关犹在。仿佛在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前面就是雄关,导航开了一个玩笑。顺着荒僻小道慢行,汽车前方一片泥淖。问路人,走上大道,绕了半个圈,开进停车场,下车购门票。知吾远来应有意,工作人员真诚相告:稍等片刻,6点以后进出免票。


驻足“雄关要塞地,老子著经处”,自然想起鲁迅的《出关》。在鲁迅的笔下,老子好像是一个小学生,在关令尹喜“老师”的多次催逼下,才十分无奈上交了作业——这一作业十分了得!


现在的函谷关,已是4A景区。两大看点:千古雄关,道家之源。进入朱雀门,芳草如茵,鲜花盛开。往前不远,一湖碧水,映入眼帘。亭台轩榭,不输江南。


绕过一个大殿,一尊巨大的老子雕像屹立于广场之间,令人景仰无限;再读道德箴言,抚今追昔,让人感慨万千。




拾级而上,又上高台。脚步匆匆,心有挂念。问一老妪,回以方言;询之老叟,答曰:由此往右,再往前,下一台阶。顺此指引,跑步向前,谷中一关,赫然眼前。但见城垛之上,秦字大旗,猎猎飘扬;门楼耸立,你我相向。


登楼一望:眼前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身后古道迷离一片残阳。快步下城,关门半开。举首再看,群山之间,云天之下,好一座雄关!


虢国墓·地坑院


作别函谷关,夜宿三门峡。餐馆吃早餐,与一当地人相谈甚欢。知我是老师,就说我们同一战线。问此地有何名胜,热情推荐虢国墓、地坑院。


“虢”字不好写,读音有点怪。如果你读过三十六计,你一定会了解“假途灭虢如果你熟悉成语,你一定会想起“唇亡齿寒如果你爱好唐诗,自然不会忘记张祜这首诗:“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虢国,是我国周朝时的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被封为虢国国君。虢国经济、文化发达,族人能征惯战,国君多在朝中任职,备受周天子的赏识与青睐。


虢国墓地发现于1956年,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此墓共随葬各种文物5293件。其中有诸多稀见珍品,比如:玉柄铜芯铁剑,是考古发掘中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被誉为“中华第一剑”;缀玉面罩,由14件象征面部特征的玉片连缀而成,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瞑目”造型,也是汉代金缕玉衣的雏形;由十二种金器组成的黄金腰带,是中国最早的黄金饰品;整件毛织衣物,为国内同期墓葬发掘所仅见;在圭形片上书写的遣册,属于国内时代较早的书法珍品发现。




三门峡市有数百个地坑院,我们目的地是陕州区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未到之前,导航再次出错,车辆再次跑偏。可是我们不气恼,正碰上路边一水果摊,一颗蜜李四两多,一个脆桃一斤半。全是阳光的颜色,满是阳光的滋味,纯粹是正宗的地产,清香扑鼻,朵颐大快。


地坑院方方正正。站在院中间往上看,下面是方,上面是圆;方的是地,圆的是天。站在院中四面看,四壁凿洞,相依相向;走出院门、站在地面看,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站在外面,热,燥;进入洞中,凉,爽!


介绍,地坑院建造,颇具匠心,十分巧妙。是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民居史上的活化石,是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是刻在大地上的神奇符号。


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我们此次行程计划中最没有争议的一项内容。


8月12日这天一早,我们就从山西运城出发。在全国最大的关帝庙拜见武财神之后,便直奔永济市,车辆一路畅通。打小便会背诵那首名诗,打小就想登上那楼,在那座楼上看黄河是我们共有的念想


走出停车场,便问那座楼。行人道不远,走走就看见。没看到楼,先看到墙。墙上直书两首诗,作者就是王之涣和畅当。




我兴奋得像个孩子,连声呼老唐。老唐知我意,“赶紧靠着墙,给你来一张。”


到了景点门口,一群小学生正在列队,准备离去,——个个脸上写着兴奋,写着满足。我在心中对他们说:你们好幸福,赶上好时候。你们真聪明,捷足先登楼。老夫我,好嫉妒,好吃醋。


步入宽大的广场,就见一座巨大的楼阁矗立高台之上。人越是走近,楼越是高大。楼四檐三层,黑瓦朱楹,飞阁流丹,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一派大唐气象。


据记载,楼坐南朝北,立晋望秦,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留下许多不朽篇章。


王之涣《登鹳雀楼》更是千古绝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意,写得出人意料,哲理、景物、情感水乳交融,让人奋发向上,襟袖全开。


快步登楼,直上最高层。往人多处的一侧走去。凭栏远看,一块绿色地毯被一条黄色锦缎分成两块;拉近镜头,一条大河,波涛汹涌,浩瀚而来,奔腾而去,耳边风声化作涛声一片。伫立楼头,天高云淡;中条名山,触手可及,中原大地,辽阔旷远。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


古人说:登高作赋,可以为大夫。我虽一苍颜老叟,自不能免俗,愿附庸风雅,出乖露丑,以就正于各位朋友。其词曰:不爱富贵爱山川,走遍江南到中原。三度蹭车行万里,四大名楼全登攀。


(文中配图摄影:唐实福,版权归唐实福所有)

“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

 

拥抱文学   认识社会  感悟人生

有温度有高度的公益平台,

能让你我在尘世的喧嚣之外,

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